Ⅰ 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立德树人,十九大又说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你怎么看
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立德树人,这是理论的建立,十九大又说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这是进一步推进了理论的实施。党的一贯政策都是这样,由理论到实践,符合科学发展观。
Ⅱ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是在2014年提出的。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2)立德树人在哪个文件提出的扩展阅读
研究过程
1、精心开展研究,提出素养框架
课题组成立以来,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体设计研究方案,系统开展研究工作,为总框架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撑。
2、开展转化研究,对接课标修订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组提交了核心素养总框架初稿。2014年7月,呈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对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进行了审议。
3、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改完善
为确保核心素养的科学性和适宜性,2015年4月和2016年年初,两次呈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将核心素养初稿及研究报告送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单位征求意见。
Ⅲ 在教育学中,什么时候首次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957年。
早在1957年,毛泽东主席首次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后来党和政府进一步发展、总结,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在2018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立德树人在哪个文件提出的扩展阅读: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公布,教育部要求,今年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这是继“劳动”回归育人目标之后,“劳”字首次被纳入高考。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重新回到教育目标之中。
今年年初公布的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要大力加强劳动教育,计划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
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育部也将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要求。
通知要求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19年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查,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地落实,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招生工作应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新生。探索在高校组织的考核中增设体育测试。
有关高校要在保送生、自主招生和高职院校分类招考等类型的学校考核中,积极增设体育测试,测试项目由高校自定,测试成绩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引导考生更加重视体育锻炼。各地要指导中学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制度。
有关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保送生、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体育类专业、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高职院校分类招考等类型中使用综合素质档案,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考查评估,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有关高校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在统筹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什么作为教育的根本本任务
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其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是我党的重大政治宣示,令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
重视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
Ⅳ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权威解读
统筹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就《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答记者问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哪些新的政策举措,如何抓好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就这些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1. 记者: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任务,教育部门一直在抓,这次为什么要出台一个专门的《意见》?答:《意见》的出台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当前,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改革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尚未形成育人合力。三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信息网络、多元文化使得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影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自2013年2月以来,教育部组建了专门工作班子,在深入系统调研的基础上起草文件。先后召开10余次座谈会,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召开了2次部党组会、8次部长办公会对《意见》进行专门研究和审议。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印发了《意见》。2. 记者:大家对立德树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请问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答:立德树人内涵非常丰富。根据新时期的特点,《意见》在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新要求,近期工作的主要目标,概括起来讲就是“建成一个体系、确立一个体制、形成一个格局”。一是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二是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三是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3. 记者: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请问推进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答: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二是以统筹改革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长远,着眼全局,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形成育人合力。三是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重点。聚焦人才培养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人才成长的瓶颈,大胆改革,重点突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4. 记者:立德树人工作涉及诸多方面,为什么将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切入点?答: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关键,牵动着学校教育的全面改革。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抓住了课改,就抓住了育人工作的“牛鼻子”。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课改,扫清人才培养的重大体制、机制障碍,才能真正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 记者:这次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五个统筹”,为什么这么强调“统筹”?答:人才培养的规律性强,各个环节的关联性强。实践证明,单项的、局部的改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因此,必须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主要是避免学段间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主要是避免学科知识本位、内容简单重复,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主要是纠正考什么教什么、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主要是避免各行其是、步调不一,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主要是改变各育人阵地之间联系不够密切的现象,营造课内外、校内外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五个统筹”涵盖了育人的主要方面,充分体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从多个维度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6. 记者:“五个统筹”涉及诸多环节,跨度又很大,对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提出更高要求,请问你们是怎么考虑的?答:围绕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项改革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打好专业基础,从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细化育人目标入手,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课标教材。二是理顺教育教学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确保教育教学环节协调一致。三是提高保障水平,重点抓好教师能力培养、研究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四是加强监督检查,要求建立健全课程实施的监测评估制度。十项措施力求有效衔接、环环相扣,确保改革系统推进。7. 记者: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的重大举措,请问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答: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是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通过构建这一体系,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8. 记者: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是深化课改的又一个重点,我们已经有了课程标准,为什么还要研制质量标准?答:研制学生学业质量标准,主要是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现行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什么、学多少讲得比较详细、清楚,但大部分学科对学到什么程度要求不明确、不清晰,难以量化、分级。这样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教育教学活动不好把握,容易出现偏难、偏深等教学问题;二是评价缺乏统一、具体、可操作的能力表现标准,各地各校评判教育质量的标准不一致。研制质量标准,将其有机融入到课程标准,使学习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对教学和考试评价都具有较强指导性的课程标准,有助于很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9.记者:最近,中央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请问如何在深化课改中进一步落实?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一是在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中,把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二是修订有关学科教材,全面系统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三是强化实践育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四是将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10. 记者:《意见》出台后,如何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答:为保证各项改革举措有效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完善课程教材工作领导机构,统筹协调重大问题,研究确定重大政策,保证各项改革协调有序、顺利推进。二是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事业单位、专业机构等的任务和职责。教育部专门制订了实施方案,同时要求各地和学校也要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三是强化专业支撑,充实完善有关专业组织,建立研究基地,为做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衔接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四是严格实施管理,建立课程教材实施监测评估制度,加强对课程实施状况的督导检查。
Ⅵ 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清政府颁布的五项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的教育方针,它颁布的时间是1906年。教育方针(guiding principle for ecation )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Ⅶ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哪一年出台的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Ⅷ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为什么呢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坚持德育为先。“美德是英俊的才华。”道德是做人的基础,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当今中国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年学生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把德育放在首位更为必要和迫切。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学校德育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是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德育首先要求我们坚持德育。道德是做人的基础,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德育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德育要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这就是为什么要“立德树人”为本的原因。
Ⅸ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因为( ) A.学生的道德素质决定
答案为D。
解析:题中材料“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的是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项中“道德素质决定文化素质”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B、C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9)立德树人在哪个文件提出的扩展阅读:
“十八大报告”全称《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是胡锦涛同志在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所进行的演讲。“报告”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指引了未来五年或更长的中央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Ⅹ 为什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德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本质的最新认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古今中外的共识。党的十八大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无疑是对教育如何育人本质的新认识。道德教育揭示了道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强调促进人的德性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任务。立德庶人揭示了道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强调德性成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体现了党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
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理论,其中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最早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宣言,鼓舞人心,鼓舞人心。中华民族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有着崇高的利益。德是中国古代所谓三仙之一,《左传》包含有德在上,有功德在下,有言论在下,虽久不废,但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