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进销存DFD流程图怎么画
http://hi..com/chai_0518/blog/item/33f5f24bb85b3ef783025c62.html这个地址有完整的方法,下面是截取了片段,你可以参考,唯一可惜的是没有图示,照着字画有点费劲画数据流图的步骤 (1)首先画系统的输入输出,即先画顶层数据流图。顶层流图只包含一个加工,用以表示被开发的系统,然后考虑该系统有哪些输入数据、输出数据流。顶层图的作用在于表明被开发系统的范围以及它和周围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下图为飞机机票预订系统的顶层图。(2)画系统内部,即画下层数据流图。不再分解的加工称为基本加工。一般将层号从0开始编号,采用自顶向下,由外向内的原则。画0层数据流图时,分解顶层流图的系统为若干子系统,决定每个子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和活动关系。例如,在上面的机票预订系统按功能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旅行社预订机票,另一部分为旅客取票,两部分通过机票文件的数据存储联系起来,0层数据流图如图3-4。(3)注意事项。①命名。不论数据流、数据存储还是加工,合适的命名使人们易于理解其含义。②画数据流而不是控制流。数据流反映系统”做什么”,不反映“如何做”,因此箭头上的数据流名称只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整个图中不反映加工的执行顺序。③一般不画物质流。数据流反映能用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并不是实物,因此对目标系统的数据流图一般不要画物质流。④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反映出此加工数据的来源与加工的结果。⑤编号。如果一张数据流图中的某个加工分解成另一张数据流图时,则上层图为父图,直接下层图为子图。子图及其所有的加工都应编号。⑥父图与子图的平衡。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同父图相应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此即父图与子图的平衡。⑦局部数据存储。当某层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存储不是父图中相应加工的外部接口,而只是本图中某些加工之间的数据接口,则称这些数据存储为局部数据存储。⑧提高数据流图的易懂性。注意合理分解,要把一个加工分解成几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子加工,这样可以减少加工之间输入、输出数据流的数目,增加数据流图的可理解性。
Ⅱ DFD图的数据流
数据流是一组数据。在数据流图中数据流用带箭头的线表示,在其线旁标注数据流名。在数据流图中应该描绘所有可能的数据流向,而不应该描绘出现某个数据流的条件。加工(处理)在数据流图中加工用圆圈表示,在圆圈内写上加工名。一个处理框可以代表一系列程序、单个程序或者程序的一个模块。
Ⅲ DFD图的简介
数据流图是结构化分析方法中使用的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由于它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功能模型。数据流图英文缩写DFD(Data Flow Diagram)它是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数据流图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数据流程图包括:a.指明数据存在的数据符号,这些数据符号也可指明该数据所使用的媒体;b.指明对数据执行的处理的处理符号,这些符号也可指明该处理所用到的机器功能;c.指明几个处理和(或)数据媒体之间的数据流的流线符号;d.便于读、写数据流程图的特殊符号。在处理符号的前后都应是数据符号。数据流程图以数据符号开始和结束(除9.4规定的特殊符号外)
Ⅳ 使用AD0.NET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流程,一般流程主要分为哪几个步骤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规划2.需求分析3.概念模型设计4. 逻辑设计5.物理设计6.程序编制及调试7.运行及维护。这些阶段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各阶段间相互联接,而且常常需要回溯修正。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就是写出相应的文档。每个阶段都是在上一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整个开发工程是有依据、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1.规划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作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要确定将建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与周边的关系,要对应用系统定位,其规模的大小、所处的地位、应起的作用均须作全面的分析和论证。明确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划分数据库支持的范围。分析数据来源、数据采集的方式和范围,研究数据结构的特点,估算数据量的大小,确立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和业务的规范标准。规划人力资源调配。对参与研制和以后维护系统运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提出要求,对最终用户、操作员的素质作出评估。拟 定设备配置方案。论证计算机、网络和其他设备在时间、空间两方面的处理能力,要有足够的内外存容量,系统的响应速度、网络传输和输入输出能力应 满足应用需求并留有余量。要选择合适的OS,DBMS和其它软件。设备配置方案要在使用要求、系统性能、购置成本和维护代价各方面综合权衡。对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的成本作出估算。预测系统效益的期望值。拟定开发进度计划,还要对现行工作模式如何向新系统过渡作出具体安排。规划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写出详尽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规划书。内容应包括:系统的定位及其功能、数据资源及数据处理能力、人力资源调配、设备配置方案、开发成本估算、开发进度计划等。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规划书经审定立项后,成为后续开发工作的总纲。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大致可分成三步来完成。(1) 需求信息的收集, 需求信息的收集一般以机构设置和业务活动为主干线,从高层中层到低层逐步展开(2) 需求信息的分析整理, 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做分析整理工作。数据流图(DFD, data flow diagram)是业务流程及业务中数据联系的形式描述。图4.1是一个简单的DFD 示例。数据字典(DD, data dictionary)详细描述系统中的全部数据。数据字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项:是数据的原子单位。· 数据组项:由若干数据项组成。· 数据流:表示某一数据加工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 数据存储:是处理过程中要存取的数据。· 数据加工过程 数据加工过程的描述包括:数据加工过程名、说明、输入、输出、加工处理工作摘要、加工处理频度、加工处理的数据量、响应时间要求等。数据流图既是需求分析的工具,也是需求分析的成果之一。数据字典是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主要成果。(3) 需求信息的评审. 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经过评审,确认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避免或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疏漏。聘请项目外的专家参与评审,可保证评审的质量和客观性。评审可能导致开发过程回溯,甚至会反复多次。但是,一定要使全部的预期目标都达到才能让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暂告一个段落.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写出一份既切合实际又具有预见的需求说明书,并且附以一整套详尽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3.概念模型设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他是纯粹反映信息需求的概念结构。建模是在需求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展开,常常要对数据进行抽象处理。常用的数据抽象方法是‘聚集’和‘概括’。ER方法是设计概念模型时常用的方法。用设计好的ER图再附以相应的说明书可作为阶段成果概念模型设计可分三步完成。(1) 设计局部概念模型① 确定局部概念模型的范围② 定义实体③ 定义联系④ 确定属性⑤ 逐一画出所有的局部ER图,并附以相应的说明文件(2) 设计全局概念模型建立全局ER图的步骤如下:① 确定公共实体类型② 合并局部ER图③ 消除不一致因素④ 优化全局ER图⑤ 画出全局ER图,并附以相应的说明文件。(3) 概念模型的评审概念模型的评审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用户评审。第二部分是开发人员评审。4.逻辑设计逻辑设计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把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计算机上DBMS所支持的结构数据模型。逻辑设计的输入要素包括:概念模式、用户需求、约束条件、选用的DBMS的特性。逻辑设计的输出信息包括:DBMS可处理的模式和子模式、应用程序设计指南、物理设计指南。(1) 设计模式与子模式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可分四步完成。① 建立初始关系模式② 规范化处理③ 模式评价④ 修正模式经过多次的模式评价和模式修正,确定最终的模式和子模式。写出逻辑数据库结构说明书。(2) 编写应用程序设计指南根据设计好的模式和应用需求,规划应用程序的架构,设计应用程序的草图,指定每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存取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梗概,提供程序上的逻辑接口。编写出应用程序设计指南。(3) 编写物理设计指南。根据设计好的模式和应用需求,整理出物理设计阶段所需的一些重要数据和文档。例如,数据库的数据容量、各个关系(文件)的数据容量、应用处理频率、操作顺序、响应速度、各个应用的LRA和TV、程序访问路径建议,等等。这些数据和要求将直接用于物理数据库的设计。编写出物理设计指南。5.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对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配置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物理设计的输入要素包括:模式和子模式、物理设计指南、硬件特性、OS和DBMS的约束、运行要求等。物理设计的输出信息主要是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其内容包括物理数据库结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位置分配及访问方法等。物理设计的步骤如下:(1) 存储记录结构设计综合分析数据存储要求和应用需求,设计存储记录格式。(2) 存储空间分配存储空间分配有两个原则:①存取频度高的数据尽量安排在快速、随机设备上,存取频度低的数据则安排在速度较慢的设备上。②相互依赖性强的数据尽量存储在同一台设备上,且尽量安排在邻近的存储空间上。从提高系统性能方面考虑,应将设计好的存储记录作为一个整体合理地分配物理存储区域。尽可能充分利用物理顺序特点,把不同类型的存储记录指派到不同的物理群中。(3) 访问方法的设计一个访问方法包括存储结构和检索机构两部分。存储结构限定了访问存储记录时可以使用的访问路径;检索机构定义了每个应用实际使用的访问路径。(4) 物理设计的性能评价① 查询响应时间从查询开始到有结果显示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查询响应时间。查询响应时间可进一步细分为服务时间、等待时间和延迟时间。在物理设计过程中,要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性能评价包括时间、空间、效率、开销等各个方面。⊙ CPU服务时间和I/O服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应用程序设计。⊙ CPU队列等待时间和I/O队列等待时间的长短受计算机系统作业的影响。⊙ 设计者可以有限度地控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通信延迟时间。② 存储空间存储空间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包括运行的应用程序、DBMS子程序、OS子程序等。数据包括用户工作区、DBMS工作区、OS工作区、索引缓冲区、数据缓冲区等。存储空间分为主存空间和辅存空间。设计者只能有限度地控制主存空间,例如可指定缓冲区的分配等。但设计者能够有效地控制辅存空间。③ 开销与效率设计中还要考虑以下各种开销,开销增大,系统效率将下降。⊙ 事务开销指从事务开始到事务结束所耗用的时间。更新事务要修改索引、重写物理块、进行写校验等操作,增加了额外的开销。更新频度应列为设计的考虑因素。⊙ 报告生成开销指从数据输入到有结果输出这段时间。报告生成占用CPU及I/O的服务时间较长。设计中要进行筛选,除去不必要的报告生成。⊙ 对数据库的重组也是一项大的开销。设计中应考虑数据量和处理频度这两个因数,做到避免或尽量减少重组数据库。在物理设计阶段,设计、评价、修改这个过程可能要反复多次,最终得到较为完善的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建立数据库时,DBA依据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使用DBMS提供的工具可以进行数据库配置。在数据库运行时,DBA监察数据库的各项性能,根据依据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的准则,及时进行修正和优化操作,保证数据库系统能够保持高效率地运行。6.程序编制及调试在逻辑数据库结构确定以后,应用程序设计的编制就可以和物理设计并行地展开程序模块代码通常先在模拟的环境下通过初步调试,然后再进行联合调试。联合调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1) 建立数据库结构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DDL)编写出数据库的源模式,经编译得到目标模式,执行目标模式即可建立实际的数据库结构。(2) 调试运行数据库结构建立后,装入试验数据,使数据库进入调试运行阶段。运行应用程序,测试(3) 装入实际的初始数据在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之前,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 制定数据库重新组织的可行方案。(2) 制定故障恢复规范(3) 制定系统的安全规范7.运行和维护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后,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1) 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按照制定的安全规范和故障恢复规范,在系统的安全出现问题时,及时调整授权和更改密码。及时发现系统运行时出现的错误,迅速修改,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把数据库的备份和转储作为日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故障,立即使用数据库的最新备份予以恢复。(2) 监察系统的性能。运 用DBMS提供的性能监察与分析工具,不断地监控着系统的运行情况。当数据库的存储空间或响应时间等性能下降时,立即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并 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例如,可通修改某些参数、整理碎片、调整存储结构或重新组织数据库等方法,使数据库系统保持高效率地正常运作。(3) 扩充系统的功能在维持原有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适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采纳用户的合理意见,对原有系统进行扩充,增加新的功能。
Ⅳ 数据流图的DFD 画法
(一)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由于系统究竟包括哪些功能可能一时难于弄清楚,可使范围尽量大一些,把可能有的内容全部都包括进去。此时,应该向用户了解“系统从外界接受什么数据”、“系统向外界送出什么数据”等信息,然后,根据用户的答复画出数据流图的外围。(二)由外向里画系统的顶层数据流图首先,将系统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用一连串的加工连接起来。在数据流的值发生变化的地方就是一个加工。接着,给各个加工命名。然后,给加工之间的数据命名。最后,给文件命名。(三)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绘出分层数据流图对于大型的系统,为了控制复杂性,便于理解,需要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进行,即用分层的方法将一个数据流图分解成几个数据流图来分别表示。
Ⅵ DFD图的数据流图
数据流程图中有以下几种主要元素:→:数据流。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因此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组成。如订票单由旅客 姓名、年龄、单位、身份证号、日期、目的地等数据项组成。由于数据流是流动中的数据,所以必须有流向,除了与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流不用命名外,数据流应该 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命名。□:数据源(终点)。代表系统之外的实体,可以是人、物或其他软件系统。○: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加工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单元,它接收一定的数据输入,对其进行处理,并产生输出。〓:数据存储。表示信息的静态存储,可以代表文件、文件的一部分、数据库的元素等根据层级数据流图分为顶层数据流图、中层数据流图和底层数据流图。除顶层数据流图外,其他数据流图从零开始编号。顶层数据流图只含有一个加工表示整个系统;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为系统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表明系统的范围,以及与外部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中层数据流图是对父层数据流图中某个加工进行细化,而它的某个加工也可以再次细化,形成子图;中间层次的多少,一般视系统的复杂程度而定。底层数据流图是指其加工不能再分解的数据流图,其加工成为“原子加工”。
Ⅶ 在线求一份管理信息系统报告 要求有DFD流程图 必须是直接的DFD数据 最好包括DFD文件
EeSs:在线求一份管理信息系统报告 要求有DFD流程图 必须是直接的DFD数据 最好包括DFD文件为获取建议,你需要告诉我们合法的E-Mail地址*您还可以借助网络Hi联系我们或QQ:六伍柒幺伍六幺伍 ('幺'读 yao 一声)根据你的要求我们能提供一份与要求相匹配的源程序ES:\EeSs:在线求一份管理信息系统报告 要求有DFD流程图 必须是直接的DFD数据 最好包括DFD文件交易提醒:预付订金是诈骗
Ⅷ 1、 什么是数据流图其作用是什么其中的基本符号各表示什么含义
数据流图:简称DFD,就是采用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及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的意思: 1.矩形表示数据的外部实体;2.圆角的矩形表示变换数据的处理逻辑; 3.少右面的边矩形表示数据的存储; 4.箭头表示数据流。数据流程图中有以下几种主要元素:→:数据流。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因此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组成。如订票单由旅客姓名、年龄、单位、身份证号、日期、目的地等数据项组成。由于数据流是流动中的数据,所以必须有流向,除了与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流不用命名外,数据流应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命名。 □:数据源(终点)。代表系统之外的实体,可以是人、物或其他软件系统。○: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加工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单元,它接收一定的数据输入,对其进行处理,并产生输出。〓:数据存储。表示信息的静态存储,可以代表文件、文件的一部分、数据库的元素等。
Ⅸ DFD图的举例说明
(1) 首先画系统的输入输出,即先画顶层数据流图。顶层流图只包含一个加工,用以表示被开发的系统,然后考虑该系统有哪些输入数据、输出数据流。顶层图的作用在 于表明被开发系统的范围以及它和周围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下图为顶层图。(2)画系统内部,即画下层数据流图。不再分解的加工称为基本 加工。一般将层号从0开始编号,采用自顶向下,由外向内的原则。画0层数据流图时,分解顶层流图的系统为若干子系统,决定每个子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和活动关 系。例如,在上面的机票预订系统按功能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旅行社预订机票,另一部分为旅客取票,两部分通过机票文件的数据存储联系起来,0层数据流图(3)注意事项。①命名。不论数据流、数据存储还是加工,合适的命名使人们易于理解其含义。②画数据流而不是控制流。数据流反映系统“做什么”,不反映“如何做”,因此箭头上的数据流名称只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整个图中不反映加工的执行顺序。③一般不画物质流。数据流反映能用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并不是实物,因此对目标系统的数据流图一般不要画物质流。④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反映出此加工数据的来源与加工的结果。⑤编号。如果一张数据流图中的某个加工分解成另一张数据流图时,则上层图为父图,直接下层图为子图。子图及其所有的加工都应编号。⑥父图与子图的平衡。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同父图相应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此即父图与子图的平衡。⑦局部数据存储。当某层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存储不是父图中相应加工的外部接口,而只是本图中某些加工之间的数据接口,则称这些数据存储为局部数据存储。⑧提高数据流图的易懂性。注意合理分解,要把一个加工分解成几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子加工,这样可以减少加工之间输入、输出数据流的数目,增加数据流图的可理解性。
Ⅹ 数据流图(DFD)是用于描述结构化方法中什么阶段的工具
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对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每一个数据流、文件、加工给出详细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