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什么时间公布的
根据以往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时间来看,每年发布时间集中在1-2月份。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020年2月5日由新华社授权颁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预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可能在2月份颁布,也有可能在1月份颁布,但在2月份颁布的可能性比较大。
(1)改革开放以来发布多少个一号文件扩展阅读:
2021中央一号文件会涉及到农村、农民、农业。因为我国一直在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㈡ 从1984年开始,中央连发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吗
杜润生是前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中顾委委员。改革开放初期,杜老主持了农村问题五个1号文件的起草,名声大振,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最负盛名的农业经济和农村政策专家。 ………………………… 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杜润生开始带领农研室干部起草一个极为重要的文件,这就是———中共中央在1982年元旦这一天发布的1982年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后来也称为农村改革的第一个1号文件。文件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这个文件比1980年75号文件又大大前进一步,从而结束了围绕包产到户长达30多年的激烈争论。包产到户从此成为中央决策。 第一个1号文件打破了政策坚冰,但是很多实际问题接着涌现出来,急等回答。比如允许不允许私人购买拖拉机,农民能不能倒买倒卖长途贩运。再比如雇工已经出现,政策是否允许等等。今天看来,这些都不成为问题了,但在当时则属于争议极为激烈的大政方针。 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第二个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文件要求继续完善和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政社分开,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文件要求搞活农村工商业,放宽农村流通领域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生产转化。农民完成统购统派任务后的产品,私人也可以经营买卖,可以进城,可以出县、出省。允许农民个人或合伙进行长途贩运。允许农民个人购买农业机械。对农村工商个体户的政策,参照城镇个体经济的政策执行。农村的基础设施,也可以由农民个人或合股兴办,实行有偿使用。 1984年1月1日,发布第三个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文件宣布了一个农民极为关切的内容:“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和开发性项目,如果树、林木、荒山、荒地等,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农民说这是中央给我们吃了定心丸。 文件要求疏通城乡流通渠道,允许农民资金自由流动,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放宽农村雇工政策。对于雇工超过规定人数的,“可以不按资本主义的雇工经营看待”。文件要求制止对农民的不合理摊派,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民进入城镇务工,改变“八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这是鼓励农民脱离耕地进城当“农民工”的最早的文件。以上两个文件发布之后,温州纠正了当初压制农民搞私营经济的做法,给“八大王”恢复了名誉,称赞“八大王”是发展商品经济和搞活流通的能人。 1985年1月1日发布了第四个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1.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任何单位都不得向农民下达指令性计划。2.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3.进一步放宽山区、林区政策。4.积极兴办交通事业。5.对乡镇企业实行信贷税收优惠。6.鼓励技术转让和人才流动。7.放活农村金融政策。8.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和商品经济要求,积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制。9.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往,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指导。10.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10条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条,标志着农村经济进入商品经济发展新阶段。 1986年1月1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这是第五个1号文件。1985年,农产品产量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了,一些人对农村改革产生了质疑。针对这种情况,文件强调了要坚持改革,依靠改革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文件重申要以农业为基础,提出了增加农业投资和水利投资,提高和改善农业技术,加强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五个1号文件可圈可点,总的方向,是一步步消除“左”的束缚,解放农民和农村生产力,从而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奠定了最初的政策基础,可谓功不可没。五个1号文件的时代,是中国农村第一次改革与发展的高潮。
㈢ 中央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
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㈣ 中央一号文件的历史沿革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 “三农”问题的 “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 “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 “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 “一号文件”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 “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 “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 “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6、2004年1月,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 “一号文件”。7、2005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 “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8、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 “一号文件”。这份2006年中央 “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将迈出有力的一步。9、2007年1月2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10、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意见》共分8部分,约15000字。包括: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11、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意见》共分5部分,约11000字。包括: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12、2010年1月31日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确保三农资金投入的总量,更确定了比例要稳步提高。扩大了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新增了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拓展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政策性资金将有更大的三农舞台。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允许各地根据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也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800个产粮大县的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13、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14、2012年2月1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15、2013年1月31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16、2014年1月1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0000字,共分8个部分33条,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17、2015年2月1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全文约12000字,共分5个部分32条,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18、2016年1月27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公布,全文约15000字,共分6个部分30条,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㈤ 中共中央七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2004年1月,针对当时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这份文件中,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上,抓住了多年来农民收入最难提高的部分。2005年1月30日,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要求,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2007年“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2008年“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2009年“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28点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其中包括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部分省推行省直管县体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2010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二十字基本思路方针。其中,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㈥ 谁有历年来,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
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简介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1,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1/29/content_5670478.htm2,中共中央国务院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37/3155616.html3,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5年12月31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PI-c/1130430.htm4,200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全文)http://news.sohu.com/2004/02/08/50/news218985090.shtml
㈦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文件历史
中央的一号文件并非年年都聚焦“三农”问题。细数改革开放以来的多份中央一号文件,其中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共有17个。这17个文件也并非一直连续,中间有过中断。20世纪80年代初,在农村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五个一号文件,对当时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18年后,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又连续12年聚焦“三农”。盘点新世纪以来的这12份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既有针对“三农”工作全局的,也有专门针对农业科技、农田水利、新农村建设等专项工作的。一号文件连续12次锁定“三农”,凸显出“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一号文件涉农传统为何在20世纪80年代中断?对这一问题当时全国从上到下有这样一种认识: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基本问题已经解决了,重要问题都在城市,工作重心也从农村开始转到城市。时隔18年后,一号文件为何又重新锁定“三农”?这背后又有着更为深刻的背景:20世纪末,中国农业生产环境出现复杂局面,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几年低速徘徊在4%以下。此外,城市改革经过10多年“加速跑”后,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影响到了小康社会建设进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表明“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非但没有弱化,反而更为加强。中国正处在四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冲刺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缺了农村这一头。四化建设,必须补齐农业这一短板。在国家各项工作中,“三农”的重要属性仍十分明显。这些因素决定“三农”仍是中央亟须和重点部署的工作,也正是缘于此,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12次将靶心锁定“三农”。从2004年起,一号文件连续12年“锁定”三农主题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5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㈧ 什么是一号文件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时隔1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公布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至此,中国在新世纪已连续出台了三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鉴于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作用,我们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次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供大家回顾和参考,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政策轨迹。 突破僵化体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联产承包制是伟大创造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提出,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当前的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森林过伐、耕地减少、人口膨胀,是我国农村的三大隐患。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必须强调党员、干部带头,模范地执行政策,杜绝不正之风。要按照我国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承包土地15年不变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文件明确了农村进行商品生产的重要性,提出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使农村繁荣富裕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干部学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价值规律,为计划经济服务,才能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扩大市场调节力度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系统化,同时从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支持乡镇企业、鼓励人才流动、放活金融政策、加强小城镇建设等十个方面活跃农村经济。文件还提出扩大市场调节,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文件进一步摆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肯定原有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同时,强调增加投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同时明确提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允许其存在和发展。文件指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十分脆弱,一部分地区农民种粮的兴趣有下降的迹象,在农村经济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出现了不协调现象,城乡改革汇合后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节更加复杂。要认识到,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不但反映经济规律,也反映着自然规律,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这份一号文件的主旨非常突出,即促进农民增收,尤其是各项政策措施要更多地向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倾斜,主要内容共9大部分,表现4大主题。着重解决农民增收中的两个难点和两个重点;即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和贫困地区未解决温饱及未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农民;丰富了农民增收的具体途径;同时为农民增收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中央“一号文件”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化农村改革等8个方面,提出32条支农、惠农的具体措施。文件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㈨ 中国对农村政策一共发布几个一号文件,分别是哪几年
楼主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合理的 还有要8千的呢 回答完毕 谢谢
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共下发几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一共有十个一号文件,即 突破僵化体制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联产承包制是伟大创造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这个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提出,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当前的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森林过伐、耕地减少、人口膨胀,是我国农村的三大隐患。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必须强调党员、干部带头,模范地执行政策,杜绝不正之风。要按照我国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承包土地15年不变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文件明确了农村进行商品生产的重要性,提出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使农村繁荣富裕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干部学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价值规律,为计划经济服务,才能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扩大市场调节力度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系统化,同时从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支持乡镇企业、鼓励人才流动、放活金融政策、加强小城镇建设等十个方面活跃农村经济。文件还提出扩大市场调节,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国家还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文件进一步摆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肯定原有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同时,强调增加投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同时明确提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允许其存在和发展。文件指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十分脆弱,一部分地区农民种粮的兴趣有下降的迹象,在农村经济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出现了不协调现象,城乡改革汇合后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节更加复杂。要认识到,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不但反映经济规律,也反映着自然规律,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2004年2月8日,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切中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要害,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是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