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一号文件是什么|什么是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是什么意思

1. 中央一号文件是什么

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通常在年初发布。

1949年10月1日,中央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拦尘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困做号文件,对农村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22年又连续十九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23年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汪衡衡意见》发布。

发布背景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农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发展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时隔18年,中央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

2005年1月30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2006年2月21日,公布了以“建设社会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于这个文件,社会反响强烈,这个文件给农民松了绑、指了路、开了心。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央一号文件

2. 关于“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思考

1“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背景和意义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各界关注的“土地改革”作出了具体的表达,给出了明确的方向。为了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双赢,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耕地资源、建设用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与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集聚。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出台的《关于印发〈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方案〉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8〕290号,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指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通过大规模的农地整理,建成大面积、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现代化;通过建设用地空间整合,优化用地结构,节约集约用地;通过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和享受社会保障,促进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加快城市化进程。为贯彻落实《通知》传达的精神,宿迁市经济开发区拟在三棵树乡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

2创新点

2.1将土地开发整理和挂钩相结合,即基于挂钩的土地整理

挂钩项目其实就是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也就是“田、水、路、林、村”综合整理中的“村”整理。单纯的将挂钩项目从土地综合整理中剥离开是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的。

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载体,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在一定程度上将土地开发整理与挂钩项目相结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基于挂钩的土地整理模式。它是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将农村居民迁移到城镇,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建成大面积、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实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

2.2拆迁补偿方案与农业人口安置方案相协调

“一脚踢”式的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缺乏对失地农民的未来出路的长远考虑,往往难以长期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创业,更难一劳永逸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这种方式与“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方针相悖,不宜采用。

以湖南“咸嘉模式”为代表的集中开发型安置,不仅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保障问题。但集中型安置模式仍存在不足:一是适用范围小,仅适用于经济发达且交通便利地区;二是市场化程度较差,制约集体财产流动增值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土地入股安置模式切合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是我国征地补偿方式的一次变革与创新。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土地入股法律,无法使“土地入股”得到法律保障,加之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很不完善,入股经营将面临很大风险。

“嘉兴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保障型安置是将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纳入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对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依据不同性别和年龄实行分类安置的一种方式,但也有其局限性:失地农民获得的土地补偿款偏低,还要从中缴纳高额保费,保障水平低。

由于“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所处地区的社会经济存在差异,农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物质生活条件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征地问题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加之各种安置模式均有不足,这也决定了不可能构建一个统一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各工程区应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找出最合适的补偿安置模式或模式间的组合。

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做法实现了模式组合的优化,工程区共涉及搬迁农户1759户,采用农民集中居住区———“幸福小区”的安置方式,农户通过自筹部分资金加上拆迁补偿购置安置房,做到先安置后拆迁。

与此同时,宿迁经济开发区内着手建立和完善工程区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开发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年龄层次将人口分为4个年龄段,依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第2、3、4年龄段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员,可以选择是否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开发区、乡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户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由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工程区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专户(由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组成),让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进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同等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就业、就医等政策。下面阐述具体操作方法。

由乡政府牵头成立三棵树乡农业经济合作社,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协议,同意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或发包,并以经营或发包收入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资金由财政部门管理。对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未进入基本生活保障的农户,由财政部门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16周岁以下人员的生活补助费直接支付给农户;将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并进入基本生活保障的农户的不低于70%的土地补偿费和全部的安置补助费划入工程区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账户。实行基本生活保障的人员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中本息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工程区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分为养老金和生活补助费两种形式。费用首先从个人账户中支付,个人账户不足以支付的,从社会统筹账户中支付。其中:

第一年龄段人员一次性领取4000元生活补助费后不再纳入基本生活保障;

第二年龄段人员从交付土地当月,按月领取生活补助费,期限2年,标准为120元;

第三年龄段人员从实行基本生活保障的当月起,按月领取生活补助费,标准为100元,到达养老年龄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四年龄段农民按月领取养老金。养老金发放标准应不低于当地上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补差标准,具体标准由工程区乡政府确定。

对不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可一次性预缴或分期预缴保障费,到养老年龄,享受养老保障。

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实行政府统筹,按照属地原则纳入宿迁经济开发区三棵树乡统一管理。

按照“政府引导、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结合开发区企业的用工要求和生产实际需要,政府安排拆迁农民到开发区的公共实训基地免费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竞争上岗。农民掌握了用工企业技能之后,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也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要合理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有意识地引导拆迁农民向第三产业发展,自主创业。“幸福小区”建成之后,与“和谐家园”共同组成三棵树乡两大居民集聚地。相应的将吸纳更多的拆迁农民从事物业管理、治安管理、餐饮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鼓励拆迁农民从事经商开店等活动,并在政策允许条件下对自主创业人员在资金、税收、场地、收费等方面予以扶持,以减少他们的创业风险,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

更为紧迫的是,应积极拓宽社区就业渠道,把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同加强城市的教育、绿化、环保、卫生、交通、便民服务等项事业结合起来,使之形成提供就业岗位与创造本地财富相呼应的循环局面。规划实施后,原大华村、杨楼村、佟圩村以及杨圩村鲍庄组村委会人员可以参与到农民集中区的社区管理工作中去,村小教师以及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技能培训,组织考试,选拔一部分安排到开发区幼儿园、小学和三棵树乡医院就业。

2.3弹性规划理念的有效落实

在规划中,所谓弹性是指规划思路和指标体系对于随机性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如果把规划作为因变量,则规划(PR)可看作市场(Si)的函数,即

PR=f(S1,S2,S3,……,Sn)=f(Si)

式中:S1,S2,S3,……,Sn———具有不确定性的市场因素。

图1 弹性规划示意图

只要其中某一市场因素发生变化,就会导致规划本身的相关反应,这种反应的灵敏程度就是弹性。如图1所示,规划接受市场变动的信号(M),通过政府干预(N)和市场调节机制,使规划对市场变动信号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弹性规划的机制,弹性规划过程就是在M和N刺激下通过市场调节和行政干预实现相应调整的过程。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核心就是基于挂钩规划开展土地整理,将原本两个独立运作的项目整合成为一个,在规避重复建设、节约运行成本的基础上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此时,对于成本节约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可看作市场(Si),而基于挂钩规划的土地整理的规划设想便是对Si变化的迅速反应,如宿迁经济开发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区”涉及拆迁户数1759户,拆迁人口6879人。但同时考虑到2007、2008年度挂钩项目区的拆迁农户(891户、3238人)所承包的土地与工程区内土地一起流转,因此农业人口安置方案涉及农户共2650户、人口10117人。这不仅节省物资、人力成本,实现政府职能的高效运作,更体现了规划的弹性。且纳入宿迁工程区范围内拆迁的农民对于安置模式的自主选择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差别性举措等无一不体现了规划的弹性。但弹性规划处于从属地位,它的作用在于弥补规划刚性的缺陷,使具有一定刚性的规划增强其编制和实施的灵活度,更好地将规划科学和规划艺术统一到编制和实施规划的实践活动之中,绝不能脱离刚性来谈弹性,规划弹性只能是适度的弹性。因此,基于挂钩规划开展的土地整理必须以服从挂钩规划、土地整理的刚性内容为前提的弹性规划。

3“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需重视的几个问题

3.1项目区的确定

由于“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针对目前地方耕地经营分散、生产方式落后、村庄布局零乱、户均占地过大、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这就使得该项举措要能促进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因此工程区的确定应满足:①以县(市、区)为单位,总面积1000公顷以上、分片面积300公顷以上的农用地整理规模;②符合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体现与相关规划的衔接;③征得工程区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同意;④地方政府具有与工程建设相适应的政府财力或社会化资金配套能力。

通过筛选与上述相关条件的匹配,宿迁市确定经济开发区内的大华片区和杨楼佟圩片区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两大片区。从遥感图片中可以看出,这两大片区内农村居民点分散,土地利用方式粗放,且此建设工程确定的大华片区和杨楼佟圩片区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规划图完全衔接。而且《江苏省宿迁经济开发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2007~2009年)》的拆旧地块均位于三棵树乡大华村,体现了基于挂钩规划的土地整理规划理念(图2、图3)。

图2 杨楼佟圩片区(左)、大华片区(右)遥感图片

图3 两大片区在宿迁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中的区位

3.2建立工程管理与创新机制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实施牵涉到国土、财政、建设、农业、水利、交通、环境等诸多部门,工作千头万绪,关系纷繁复杂,需要各方相互配合和支持,应建立一个高效、得力的组织领导机构。

为确保经济开发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宿迁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农工办、国土局、财政局、规划局、农业局、农业开发局、建设局、发改委、水务局、城管局、交通局、林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环保局、公安局、监察局、检察院、法院、审计局、供电局、电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工程区所在地的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的市级审查、试点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根据江苏省下达的建设任务和经批准的实施方案,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领导工作小组,负责“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及时研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落实各项配套措施,跟踪督察指导,评估工作成效,有序推进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3.3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公众参与

由于工程面积较大,涉及农户较多,需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和解释工作,确保社会稳定。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农民作为主体参与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参加劳动或出席仪式,还包括决策及选择过程的介入、贡献和努力、承诺和能力、对资源的利用和控制、能力建设、自我组织及自立、利益分享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绝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撒手不管。加拿大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一是建立“农村对话”机制,使联邦政府能够及时了解农村的民意和发展状况;二是建立“农村透镜”机制,增强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官员“心有农村”、“主动为农村服务”的意识。

只有农村建设实现了由“从上到下”到“由下到上”的转变,实现了由“外发”到“内发”的转变,“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理念得以完全的贯彻实施,农村建设才能具备长久而又有创造力的生命力。

3.4加强土地整理的融合

乡村城镇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它要求乡村社区日益具有现代城镇社区的各种基本特征。现阶段人们比较重视农村土地整理,因为农村土地整理相对城镇土地开发整理所涉及的工程技术、文化传统、生态经济都较为简单。但是,既然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未来的土地开发整理,尤其是对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开发整理,涉及村镇迁并的城镇和集镇土地开发整理,必须将城市土地开发整理和农村土地开发整理融为一体,而且这是未来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

3.5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的“生产发展、村容整洁”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生产耕作条件,并对整个区域进行整理,改善农村面貌。所以开展挂钩工作不能仅仅着眼于将旧有宅基地复垦为耕地,而应着手实行综合整理。地方政府也应借助“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改善整个项目区的村容村貌和工作环境。

如荷兰的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整理过程是紧密相连的。从荷兰土地整理项目的发展趋势来看,其重心是以单纯的以调整农业为目的,演化为乡村地区更加有效的土地多重利用;而与此对应,荷兰的乡村景观规划也逐渐从为农业生产等经济因素服务,到为注重有效的土地利用与景观品质、生态进程的保护和发展相结合。鉴于此,“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最终蓝图应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共赢的新态势。

宿迁市“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以促进农用地集中连片,通过兴建林网,能改善水土结构,提高旱涝保收能力,降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零乱的坑塘水洼和散落的灌溉渠系为统一有序,既能灌溉又能排洪的排灌系统,提高了水利排灌水平;改高低不平、弯曲的农村道路,为便利机械化操作和人行管理的道路网络,提高了道路的网络化水平;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可以促进农村居民点生产生活功能分区,便于对生活污染源的治理,可以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通过对居民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利于乡村面貌的改善。通过上述改造建设,将出现一个“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行、路成框、村集中”的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园区,明显地改善工程区的生态景观。

3.6优化资金模式运行

目前国内土地整理的资金筹措主要来源是财政和土地出让金,这无疑给财政增加负担。且一旦资金出现缺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质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投资合作方式。其基本思路是,由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本国公司或者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相应的政府机构(图4)。

宿迁市经济开发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建设所需专项资金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筹集,先期启动资金可通过开发区财政及农业开发银行贷款筹集,不足部分从政府日常土地出让纯收益中列支,落实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要求。财政垫资和贷款主要通过挂钩周转指标中的建新留用地块出让纯收益收回:新建留用区土地出让金、土地整理费和土地经营收入3项资金筹集后的不足部分可以使用农业开发银行贷款、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及土地出让纯收益中用于农业开发的资金,还可以争取江苏省农村道路改造、改水等扶持资金和农业开发、节水灌溉等项目资金。同时,可以考虑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机制,采用市场运作、业主开发的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工程实施。

鉴于我国特殊国情,目前仍以政府为主体,市场为辅的模式运行,但不排除未来市场主导的新局面。

图4 BOT模式图

3. 什么是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是什么意思

概念“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比如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弱国,农民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有绝大的比例,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全国处于最低阶层。而农村的发展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因此“三农”问题就是目前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1年又连续八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4. 一号文件是关于哪些方面的意见对农村发展有什么影响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大江村的农民在地里播种花生

人民网北记者李栋)近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总体部署,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做好“三农”工作规范了方向。

“中一号文件提出的'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内容,将成为我们重点耕耘的方向。”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党委书记,总裁覃衡德表示,未来将充分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提升自身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对人民网记者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对“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逐步做出了整体部署。全国的政策蓝图落地,纳入到每个地方。很重要的是,要从各地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推进。”

叶比较庆说,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起点,基础条件也是不一样的,未来面临的艰巨巨性,复杂性和困难也不同。此文件特别突出,对两个现代化要一体设计,一并进行,体现了新时期推进“三农”工作的新特点。

5. 1号文件是什么意思

一号文件就哗瞎源是新年的第一份签署的正式文件。由于是第一份文件将会显得特别,具有指导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曾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1年连续十八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神明重”的地位。2023年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乱态。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