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终决策文件和设计的依据|目前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是怎样的

|

A. 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决策的定义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决策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决策的依据是信息。

B. 怎样学好建筑设计

怎样学好建筑学,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以及对刚毕业的学生的见习指导,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建筑设计实践过程中对建筑设计的基本学习方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现状分析 1.在近几年刚毕业的学生的见习指导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拿到一个项目不知道从何下手,没有掌握作方案的基本方法;还有的学生在作方案时缺乏空间概念,画的方案草图根本就读不懂;像这样的情况怎么搞得好设计呢? 于是我专门到几所大学对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有60%被调查的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不知道所学专业是干什么的,对所学知之甚少;有20%被调查的学生到了大学对不同专业多少有了一些了解后,就希望能够转专业去学别的专业。在很多学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除了在招生方面需要大力改革外,还需要其他各方面的努力,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2.建筑学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综合性强是其最大的特点,他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设备等多个专业的密切配合,同时还需要具备建筑历史、建筑艺术等各方面的修养。所有这些都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综合实践加以提高,因此,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当今社会已进人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专业的概念逐渐淡化,不论是建筑学专业还是别的什么专业毕业的学生,选择职业和将来再就业都将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比如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可以选择到设计、房地产开发、监理等单位去工作,或者从事理论研究、建筑行业的行政管理等等。因此,建筑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树立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使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同时,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增强学生多方面就业的后劲。 3.作为初学者必须掌握建筑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从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开始,逐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牢固树立全局的观念,把握建筑空间尺度的概念,在各种基本技能训练和工程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贯彻这种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什么是建筑,才能够感受到设计的真实意义,才能够真实的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二、牢固树立全局的观念 1.事实上,我们作任何事情都应当具有全局的思想。比如:我们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学美术课,大家知道不论画什么类型的画,都要经过从总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总体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全局观念的训练。同样,我们学习建筑学首先也应当树立全局的观念。 2.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高度来认识建筑设计 我们知道,一般建设工程项目从提出到建成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建设实施阶段、交付使用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要向国家提出建设一个项目的建议性文件,论述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获利获益的可能性,向国家推荐建设项目,供国家选择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步工作;可行性研究阶段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与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对可能的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同时对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的一种投资决策分析方法,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的最终决策文件。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拟建项目正式立项。 建设实施阶段:包括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安装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交付使用阶段:有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参加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即可交付使用。 不论是谁,只要是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有关工作的人,都应当认识到这一点,知道我们在作什么工作,在做那一步工作。站在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高度来认识建筑设计任务和要求,理解建筑设计的依据,对工程进行系统的研究,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满足投资控制和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通过多方案的比较选择做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设计方案。 3.设计阶段的全局思想 设计是对拟建工程项目经过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全面安排的创造性活动,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化,是组织施工实施的主要依据。 一般工程进行两阶段设计,也就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为了解决初步设计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比如工艺流程、结构技术、设备选型等等,根据初步设计和有关设计资料还须进行技术设计。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掌握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比如:有关工程设计的法律法规,工程设计的有关规范要求,城市规划要求等。重视工程建设项目初步方案的设计。 4.初步方案设计的全局思想 建筑方案设计离不开建筑单体所处的总体环境,而且建筑环境对建筑单体设计布局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学好建筑学,就必须通过这种训练,学会从建筑单体所处的总体环境出发,掌握从总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总体的思考方法;这就是建筑设计阶段的全局思想,同时还应掌握按比例徒手画方案草图的技能。 建筑设计方案不是一毗而就的事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学会打开思路、多方案比较、反复修改的思考方法,学会综合分析平面、立面、剖面关系,最终满足建筑实用性、艺术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建筑空间环境,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逐步建立空间尺度的概念 1.认识建筑,树立正确的建筑观 要学好建筑,必须对建筑和建筑设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通过学习和理解建筑的空间组成和构件组成,理解和掌握建筑构造、构成原理,逐步建立空间尺度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建筑观和建筑设计思想,为建筑设计和方案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建筑的认识,虽然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形成了很多流派。但是,作为初学者应当从建筑的目的出发,去了解建筑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建筑在人们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建筑观。 大家知道,我们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衣、食、住、行,要解决住的问题就需要建造围合一定的空间,这就产生了建筑,这也是建筑最基本的目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满足一定的空间环境,还需要这个空间环境给人美的感受、精神上的愉悦。 所以,建筑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满足人们实现不同的生产生活和物质文化等社会过程的需要,而创造的有机的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 既然建筑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建筑具有物质特性和精神特性。从物质特性来讲,建筑首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它是物质产品,是由各种物质材料、构配件等通过物质生产过程而建造起来的。 从精神特性来讲,建筑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加工而成的产品,满足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必然具有特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类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精神风貌。 2.空间尺度的概念 建筑是由各种物质材料构成的空间,那么这个空间多大合适呢?很显然,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空间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空间尺度概念,创造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作为初学者,必须通过多看、多想、多实践来建立空间尺度概念。 空间尺度是衡量建筑空间及其构成要素大小的某种主观标准,它涉及了空间形象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否符合其实际尺寸的问题。比如:一个一般的卧室,层高作2. 2米就会感到很压抑,如果作3. 5米就显得太高了不亲切,作2. 6-2. 9米感觉就比较正常。 又比如:圣索菲亚大教堂,东西长77. 0米,南北长71. 7米,它的弯顶中心高55米,空间层次由外向内逐步扩大,引起人们对空间漫无边际的幻觉。 3.空间尺度概念建立的前提条件 我们知道任何一幢建筑总是有不同使用要求的空间组成,这些空间一般都是由室内主要使用空间、辅助空间、交通空间和室外使用空间(比如:看台、庭院、阳台等)组成的,作为初学者一定要学会这种空间分析方法,搞懂建筑的空间组成,这是空间尺度概念建立的前提条件。 4.空间尺度概念建立的途径 建立正确的空间尺度概念一般有这样三种途径:从书本中学习,从生活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重视《建筑设计初步》等启蒙课程的学习,同时,结合《建筑制图》、((建筑构造》等课程,把这些内容相互联系起来,从建筑构成基础训练到图示分析训练,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思考、理解,逐步建立空间尺度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图示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生活中学习:建筑物按照用途一般可分为生产性建筑、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各种类型的建筑,要学会把所学和所看到的建筑联系起来,去分析现实有的特性和表现力进行材料特性的造型语言设计,如何将材料文化完美地表达在设计产品中。不同地材料促使产品造型形成不同的风格。如以椅子的造型为例,大理石椅子厚重;木椅子特有的美丽木质纹路使其形态纯朴、轻快、柔和;金属椅子线条简洁流畅,体现了钢的强度与弹性的结合;工程塑料椅子简洁优美、适应性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四、结束语 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任何设计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材料体现出来,以及合适的加工方法生产出来。完美的设计在材料中体现,材料也体现了设计者的风格。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只有熟悉各类材料的特性、规格和加工方法,才能很好地、合理地选择材料,并较好的发挥材料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中的作用,把选材、用材和产品造型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师对材料有理性的认识,而更多的是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和完善演示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直观,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材料与加工工艺这门课,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打下扎实地基础。 参考文献1张树辉,草爱萍.教学演示是建筑材料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J].广西高教研究,2001(2)55^-562陈平.走向工业设计一中国首届工业设计国际研讨文论集〔C].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09-r 1133张森,宗绪锋.多媒体CAI课件基本原理与制作技术.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0(上接第38页)生活中建筑的空间组成,去领悟现实生活中建筑的特点和空间尺度。 比如:办公楼层高为3米,你的感觉是什么?它和3. 9米高的计算机房在空间感觉上又有什么不同?1. 05米高的栏杆和。. 15米高的踏步究竟是多高?把它和你的空间尺度感觉联系起来思考,等等。 从实践中学习:正如前面我们所讲到的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学科,所以必须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通过实际项目的全过程训练,掌握设计调查、规划分析、环境研究方法,掌握从不同的地区环境及文化历史的角度进行建筑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研究的思考方法,直到具体的建筑构造方法、材料的选用、细部的处理等施工图设计全过程的训练,建立起清晰的空间尺度概念,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方案能力。因此,建议大家利用寒暑假到相关单位去实习。不管是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只要和建筑沾边的部门都可以去锻炼。 四、重视相关专业课的学习 建筑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广、相关专业课程多,因此,要学好建筑学还必须重视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比如材料、结构、设备等技术课程的学习,建筑经济管理等课程的学习,认真学习美术包括素描、水彩画、水粉画等有助于提高艺术修养的课程。 另外,还应当学习和了解国内外建筑历史文化,这是建筑的根,如果缺乏这方面的修养,就很难理解建筑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很难在建筑创作领域取得什么艺术成就。 综上所述,要学好建筑学,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学科相联系。通过刻苦钻研、深刻领悟、反复实践,牢固树立全局的思想,逐步建立起空间尺度概念,重视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建筑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C. 决策的要素包括什么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完善和修正,以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能。领导活动实际是领导者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诸多处理方案或方法的提出与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面对着各种影响决策的因素,他必须依靠自身的经验、思维等特质对它们进行筛选和运用。领导决策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势和决策后果五个要素组成。1.决策者。决策者是决策活动的主体,是决策最基本的要素。决策者处在决策系统内外信息的枢纽地位,是决策系统中最积极能动的因素,是决策系统的驾驭者和操纵者。决策者的素质、能力、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决策活动的成败。决策者既包括个人,也包括领导集体。2.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指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决策目标的确立是科学决策的起点,它为决策指明了方向,为选择行动方案提供了衡量标准,也为决策实施的控制提供了依据。3.决策备选方案。领导决策实际是一种选择方案的活动。对于决策的备选方案,选择的目的是追求优化。由于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着决策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多样性,因此,对决策备选方案的选择就要进行比较、鉴别,选择出可行性方案。4.决策情势。决策情势是指决策面临的时空状态,即决策环境。一个决策是否正确,能否顺利实施,它的影响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决策者和决策方案,而且直接取决于决策所处的环境和条件。5.决策后果。决策后果是指一项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一切决策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决策的结果。在作出最终决策之前,对每一备选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客观、公正的预测和评价,既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方案择优的最终依据之一。决策后果一般以语言、文字、图表、计算机软件等形式表现,这使得决策可以迅速、准确、顺利地实施。

D.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

决策是管理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活动;

决策是决定的意思,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根据客观的可能性, 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

决策的基本原则:

1:系统原则。应用系统理论进行决策,是现代科学决策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2:信息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3:可行性原则。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客观等方面的成熟,科学决策不仅要考虑市场的组织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各方面是否有决策实施的可行性。

4:满意原则。由于 决策者不可能掌握很充分的信息和做出十分准确的预测,对未来的情况也不能完全肯定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作出“最优化”的决策。

决策的依据

决策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的水平。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产生信息成本应低于信息所带来的效益。

1、有明确的决策目标。

2、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

3、决策结果合理或满意

4、方案可进行评价和比较。

5、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6、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过程。

E. 工程项目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项目建议书阶段项目建议书是业主单位向国家提出的要求建设某一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轮廓设想。按现行规定,大中型及限额以上项目的项目建议书首先应报送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国家计委。凡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初审未通过的项目,国家计委不予审批;凡属小型或限额以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按项目隶属关系由部门或地方计委审批。2、可行性研究阶段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属中央政府投资、中央和地方政府合资的大中型和限额以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都要报送国家计委审批。总投资在2亿元以上的项目,无论是中央政府投资还是地方政府投资,都要经国家计委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中央各部门所属小型和限额以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各部门审批。总投资额在2亿元以下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地方计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建设项目才算正式“立项”。3、设计工作阶段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一般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重大项目和技术复杂项目,可根据需要增加技术设计阶段。如果初步设计提出的总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的10%以上或其他主要指标需要变更时,应说明原因和计算依据,并重新向原审批单位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4、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单位申请批准开工要经国家计委统一审核后,编制年度大中型和限额以上工程建设项目新开工计划报国务院批准。部门和地方政府无权自行审批大、中型和限额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开工报告。年度大、中型和限额以上新开工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下达项目计划。5、施工安装阶段项目新开工时间,是指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任何一项永久性工程第一次正式破土开槽开始施工的日期。不需开槽的工程,正式开始打桩的日期就是开工日期。铁路、公路、水库等需要进行大量土。石方工程的,以开始进行土方、石方工程的日期作为正式开工日期。工程地质勘察、平整场地、旧建筑物的拆除、临时建筑、施工用临时道路和水、电等工程开始施工的日期不能算作正式开工日期。分期建设的项目分别按各期工程开工的日期计算,如二期工程应根据工程设计文件规定的永久性工程开工的日期计算。6、生产准备阶段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招收和培训生产人员。(2)组织准备。(3)技术准备。(4)物资准备。7、竣工验收阶段按国家现行规定,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工程,3个月内不办理验收投产和移交固定资产手续的,取消企业和主管部门(或地方)的基建试车收人分成,由银行监督全部上交财政。如3个月内办理竣工验收确有困难,经验收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推迟竣工验收时间。工程项目全部建完,经过各单位工程的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竣工图、竣工决算、工程总结等必要文件资料,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向负责验收的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大、中型和限额以上项目由国家计委或由国家计委委托项目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组织验收。小型和限额以下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组织验收。8、后评价阶段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包括立项决策评价、设计施工评价、生产运营评价和建设效益评价。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价。(1)影响评价。(2)经济效益评价。(3)过程评价。

F.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是怎样的

按我国目前的建设程序,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大体上分为两大阶段。(1)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编制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1)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是建设某一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议性文件,是对拟建工程建设项目的轮廓构想。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的主要作用是为推荐拟建工程建设项目提出说明,论述建设它的必要性,以便提供有关部门选择并确定是否进行进一步可行性研究工作。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可行性研究。但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并不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最终决策文件。为了进一步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在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之前增加了工程建设项目策划或探讨工作,以便在确认初步可行性时再按隶属关系编制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2)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某工程建设项目在是否作出投资的决策之前,针对项目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所进行的研究。进行可行性研究,要先对于该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所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工程建设项目各种可能的拟建方案认真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研究工程建设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适宜适用性,在经济上的合理有利合算性和建设上的可能性,对工程项目建设投产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据此提出该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建设,以及选择最佳投资建设方案等结论性意见,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部门提供决策的依据。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和建设的先决条件和主要依据,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不仅可以避免错误的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从而挽回巨额投资损失,更可以获得建设投资的最佳经济效果。在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不定的条件下,做好可行性研究还可以减少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性,并能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当前,做好可行性研究还可以避免工程建设项目方案的多变性,并从根本上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再投资上不超支、在工期上不延误、在质量上不降低。3)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工程建设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基本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选择最优建设方案进行编制,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工程建设项目最终的决策文件和设计依据。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应当是经过资质审定的规划、设计、咨询和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它们对拟建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经济、技术方面的分析论证和多方案的比较,提出科学、客观的评价意见,确定可行后,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及计算指标必须满足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进行设计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完之后,应由编制单位的行政、技术经济方面的负责人签字,并对研究报告的质量负责。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有资格的工程咨询等单位评估后,由计划或其他有关部门审批,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得随意修改和变更。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法人(项目业主)就应该组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班子,并着手实施。(2)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立项后,工程建设项目就到了实施阶段。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设计、建设准备、施工安装、动用前准备、竣工验收等阶段性工作。1)工程项目设计。设计工作开始前,工程建设项目法人(项目业主)按建设监理制的要求委托工程建设监理。在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的协助下,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好勘察和调查研究工作,落实外部建设条件,组织开展设计方案竞赛或设计招标,确定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对一般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建设项目可在初步设计之后增加技术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基础资料,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系统研究、概略计算和估算,做出总体安排。它的目的是在指定的时间、空间限制条件下,在投资控制额度内和质量要求下,作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设计和规定,并编制工程建设项目总概算。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使工程设计达到施工安装的要求,并编制施工图预算。2)建设准备。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前必须做好建设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征地、拆迁、平整场地、通水、通路以及组织设备、材料订货、组织施工招标、选择施工单位、报批开工报告等项工作。施工前各项施工准备由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做好,属于项目业主方的施工准备,如提供合格施工现场、设备和材料等也应根据施工要求做好。3)施工和动用前准备。按设计进行施工安装,建成工程实体。与此同时,工程建设项目法人(项目业主)在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及其监理工程师的协助下,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动用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譬如,人员培训,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4)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它是全面考核工程项目建设成果,检验建成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合乎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建设过程事后控制的重要步骤。同时,竣工验收是投资成果转入生产或使用的标志,也是确认工程建设项目能否动用的关键步骤。竣工验收对促进工程建设项目及时投产,发挥投资效果,总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申请竣工验收需要做好整理工程建设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建设项目图样、编制工程建设项目决算等准备工作。简单、小型的工程建设项目可以一次性进行全部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对于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则需要在竣工验收之前,由工程建设项目法人(项目业主)组织施工设计及使用等有关单位进行初步验收,初验前由施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整理好文件、技术资料,向工程建设项目法人(项目业主)提出竣工报告,工程建设项目法人(项目业主)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初验。整个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完成,经过各单项工程的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具备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图、工程建设项目决算、汇总技术资料以及工程总结等必要文件资料,可以由工程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或工程建设项目法人(项目业主)向负责验收的单位提出验收申请报告。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即交付使用,同时按规定实施保修。

G.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决策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作出决定或选择.管理就是决策.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在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x0d时至今日,对决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种,但仍未形成统一的看法,诸多界定归纳起来,基本有以下三种理 一是把决策看作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这是广义的理解.二是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最终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这是狭义的理解.三是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的处理决定.这类事件既无先例,又没有可遵循的规律,做出选择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的选择才是决策.这是对决策概念最狭义的理解.以上对决策概念的解释是从不同的角度作出的,要科学地理解决策概念,有必要考察决策专家西蒙在决策理论中对决策内涵的看法.\x0d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决策的原则,是指那些反映决策过程的客观规律和要求,在决策工作中需要遵守的准则.主要的决策原则有:\x0d(一)差距原则、紧迫原则、力及原则\x0d这是在确定组织目标时需要运用的原则.所谓差距原则,是指决策目标应该有差距的问题,即需要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问题.这个差距不解决,已经影响并将继续影响事业的发展.所谓紧迫原则,说的是这个决策目标不但是需要解决的差距性问题,而且是需要解决紧迫性的差距问题,是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所谓力及原则,说的是这个决策目标不仅是需要解决紧迫性的差距问题,而且是主观和客观条件允许且可能加以解决的差距问题.这三条原则有一条不符合,决策目标就不能说是正确的.\x0d(二)瞄准原则和差异原则\x0d这是在准备备选方案时需要运用的原则.瞄准原则,是指在备选方案时必须瞄准决策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所规定的明确要求.差异原则,是指所提出的几个备选方案,以及所采取的路线、途径和措施必须是互不相同的要求.如果基本相同或大同小异,开始是几个方案,实际上等于一个方案,这就失掉了备选意义.这两条原则有一条不符合,就不够备选方案的条件.\x0d(三)两最原则、预后原则、时机原则\x0d这是在优选决策时需要运用的原则.两最指的是最大和最小.两最原则,即指最后决定选取的方案应该是得利最大、弊失最小和可靠性最大、风险性最小的最优化决策.预后原则,是选定的方案应该有应变性预防措施,其中有对可能出现?quot;威胁现象"的预测和对策,以使决策立于不败之地.时机原则,是决策应该在信息充分或根据充足的时机作出.满足时机原则的决策叫做成熟决策,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决策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这三条原则有一条不符合,这个决策就不会是最优决策.\x0d(四)跟踪原则、反馈原则\x0d这是在决策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的原则.跟踪原则,是指在决策付诸实施之后进行随时检查和验证,因为任何决策都有主观因素,不可能完全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情况,所以跟踪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反馈原则,是指一旦发现决策与客观情况有不适应之处,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调整.决策应是动态的决策,跟踪原则和反馈原则都是适应动态决策要求的.这两条原则有一条被忽视,决策的实施就会受损失.\x0d(五)外脑原则和经济原则\x0d这是在决策的全过程中必须运用的原则.外脑原则,是确定目标、准备方案、选定方案、实施方案都必须重视利用参谋、顾问、智囊团、思想库等.外脑原则的实质,是发挥集体智慧,防止个人专断,把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尤其是在确定决策目标和选定决策方案的时候,更要重视外脑的作用,通过集思广益,充分论证,然后再作出决定.电子计算机也是一种外脑,应该充分利用.经济原则,是在决策的全过程中都要力求节约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这一原则所以要强调,是由于现代决策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都是比较复杂的,都需要投入相当多的人、财、物和时间,这就需要精打细算,力求节约,以免得不偿失. 我认为,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满足条件的量化经济效益的方案.\x0d决策,一般来说应通过优选准则来实现.但是,作为决策者,拥有决策的权力,无论他是否用了优选准则,最后做出的选择决定,都应该称之为决策.\x0d优选准则就是采纳一定的标准,在几个不同的方案中按最优化原则选择其一或一部分方案.

H. 决策的原则与依据是什么

决策的基本原则: 1:系统原则。应用系统理论进行决策,是现代科学决策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2:信息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3:可行性原则。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客观等方面的成熟,科学决策不仅要考虑市场的组织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各方面是否有决策实施的可行性。 4:满意原则。由于 决策者不可能掌握很充分的信息和做出十分准确的预测,对未来的情况也不能完全肯定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作出“最优化”的决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