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件存档为什么要三份|归档文件为什么要存三份

|

⑴ 建筑工程资料那些报表一般是几份,隐蔽、材料进场、检验批等,这些资料都是要给监理、甲方、总包存档的吗

三份,建设单位一份,监理一份,施工方一份。

如果需要更多的话,基本都是根汪悄据各建设单位或总包单位的合同约定来准备资料。

施工进场材料,根据你们施工项目实际需要进场的材料进行报验,而且还要进场时间分批报验。检验批一般按楼层、按单元划分分项检验批。

(1)纸质文件存档为什么要三份扩展阅读:

工程竣工图、隐蔽工程图等都是由施工单位来做。闹陵档要求有工程监理工程师的签字,加盖竣工图章也要有设计单位的签字认可,作为工程保证资料存档。

不同的表格归档的单位不同,份数也不同,检验批资料旧规程中只有监理和施工方归档所以两份,新规程中就是3份(增加了建设单位)。

工液乱程质保资料一式两份,分别为发包人和承包人所持有,且由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生效并且竣工图封面必须加盖施工、监理法人单位的公章。竣工图的每页应在图标栏上方空白处或图纸背面盖竣工图章;试验资料必须加盖形成资料的试验室公章。这份已经加盖公章的质保资料能更好地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⑵ 档案发文归档三套制是什么意思

档案发文归档三套制是一种发文规当地制度。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孙肢:档案归档相当于文件归档,是指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御粗材料。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则拆世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⑶ 为什么收到的大学学籍档案只有3张纸

收到的大学学籍档案只有三张纸的原因,就是可能是大学里面的校方,让知也就是学校那边是把学籍档案全部归类到这三张纸坦辩消上面,然后把重要的一些信息打印到上面,所以说寄过来的档案只有三张纸,就是这样子的一个原因。

然后如果去对比其他同学的话,少了灶败某一些东西的话,就可以去跟自己的辅导员或者是档案的相关的管理的负责人去进行申诉,也就是说申诉一下自己的档案少了某一部分,然后如果是没有差别的话,也就是说跟自己班的同学对比没有差别的话,那就是正确的。

然后收到的大学学籍档案只有三张纸,就是有可能他把三张纸的信息全部归类在一起了,所以以上就是某些原因。

⑷ 招标文件或者报价文件的份数为什么要三份或者三份以上

1、招标项目或者竞争性谈判采购项目,一般由评标或评审委员会负责评正梁议。为了便于评审同时审核投标文件,需要提供多分副本。2、投标文件是为了归档使用,作为法律依据和今后审查需要。3、参与招标项目招标人部门较多时,也可将副雀清缓顷模本进行归档。

⑸ 归档文件为什么要存三份

根据芦罩高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归档闷中文件按编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及时填写档案盒封面及盒脊相应的表格项目。所有材料装盒之后,应移交给单位档案室,由档案室集中统一保管。归档时间一般是第二年上半年。归档时应同时移交归档文件目录一式三份,包括顺序号、案卷名称、起止日期、保管期限、页数、备陪尺注等。交接双方清点检查案卷后签字。归档文件整理,立卷部门留一份归档文件目录存查。

⑹ 建筑资料一般要求三份,甲方、监理和存档,三份都要盖红章吗

尽量是盖红章的,如果仅有一份原件,可以在另外的两份复印件颂唤上注明原件存放的位置,复印人签锋绝字,加盖复印人单位红章(一般是项目章)野基凯。

⑺ 为什么一般正式合同要签四分,各方保存两份

因为纸质合同容渣袜碧易遗失,所以一般需保存两份以便备份,有利于降低文件遗失概率,防遗失也是防抵赖的一个重要措施。为了规避合同遗失、损毁等隐好薯患,使用可靠的电子合同是更方便快捷的措施。通过电子化的签署和归档,可靠的第三方电子签署平台可对电子合同签署数据全程存储并如举公证,确保合同签署、流转、存储过程中不可被篡改、不可被窃取。

⑻ 技术档案

一、标准条款

1 基本要求

1.1 明确档案制度,资料及时归档。

1.1.1 技术档案的主体,应包括综合治理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形成的各类技术资料。各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实施主持单位应把各项技术资料的积累、整理和建立技术档案工作作为综合治理任务中一个组成部分,并列入治理项目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工作开始,就应明确建立档案的制度,对每一工作环节的每一技术资料,均应妥为保存,及时归档,不得丢失,不得私人据为己有。

1.1.2 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每一实施期中的每一年作为一阶段,在每一年中又应根据各项措施的进展情况,分为若干小阶段。每阶段和每一小阶段工作任务完成进行验收后,应及时将有关技术档案进行一次阶段性清理,在实施期全部结束竣工验收时,进行一次总清理,建立全面、系统的技术档案,填写保管期限,注明密级,由项目负责人审查后,及时归档。

1.1.3 各级技术档案的建立和清理,应由各级主要技术负责人主持,有关人员参加。各分项档案的建立和清理,应由念键各分项技术负责人主持或参加。

1.1.4 进行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时,应同时验收其技术档案。对治理项目同时又是科研项目的,没有技术档案不得进行验收和成果鉴定。

1.1.5 由几个单位协作完成的项目,其技术档案应由主办单位主持办理,并保存一整套;参加协作的单位应负责完成分工承担的部分技术档案,并保存本部门档案正本,同时将复制笑枝本送交主办单位保存。

1.2 项目内容齐全,资料确切可靠。

1.2.1 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监理、检查验收、经营管理等几个主要技术环节,以及每一个环节中涉及的有关各方面的技术资料,均仔升巧应收集、整理齐全;如有丢失、漏缺等,应及时设法弥补,直到齐全为止。

1.2.2 各项主要技术成果,应包括文字和必要的图、表;收集的原始资料(作为辅助性技术成果),除文字、图、表外,包括必要的照片、录音、录像等,应建立电子档案。

1.2.3 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应各归档一份。重要的和使用频繁的,应根据需要复制副本,归档2~3份。

2 主要内容

2.1 反映工作过程的主要文献,应包括:

2.1.1 反映任务来源的主要文献:包括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规划与治理的任务书(或通知)、项目主管单位或实施主持单位上报的申请书和上级的批复、引用外资考评过程中的有关文献、上级主管部门、项目主管单位、实施主持单位之间签订的合同等。当治理项目同时又是科研项目时,应有课题报告、课题论证等文献。

2.1.2 反映工作部署的主要文献:包括规划与治理过程中重要会议的《纪要》、重要问题的书面汇报、请示和上级批复的文件、有关领导同志检查指导工作时的谈话记录等。

2.1.3 反映验收情况的主要文献:包括治理成果,历次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的会议记录、总结、纪要等材料,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验收的书面意见和竣工验收的《合格证书》等。

2.2 各个工作环节的主要技术成果

2.2.1 综合调查成果

a)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水土流失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水土保持治理现状、开展水土保持的意见等。在大面积综合调查中,还需有分区的调查成果和各不同类型区内典型小流域或村的调查成果。同时应有上述各种调查的原始记录。

b)附表与附图:包括为配合上述报告内容而填制的各类附表与绘制的各种附图,在各类附图中,最主要的是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治理措施现状图,其余如地貌、土壤、植被、降雨等分布图,有条件已制成的,也应整理归档。

c)电子档案:包括调查报告、附图、附表的电子档案和水土保持治理区的基本属性数据库等。

2.2.2 规划、设计成果

a)规划总体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各项治理措施规划、重点工程规划等的规划报告及其附表、附图、电子文件。

b)小面积规划中应有土地利用规划与治理措施规划落实到地块的附图,同时应有沟壑治理的坝系规划图、崩岗治理的措施配置图;大面积规划中应有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图(或水土保持区划图)、各分区内典型小流域(村)的土地利用规划与治理措施规划图,以及重点防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分布图。

c)各项治理措施在不同类型地区的标准设计或定型设计,包括坡耕地治理中各类措施(梯田、保土耕作法、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荒地治理中各类林型、林种、整地工程,沟壑治理中的各类措施(沟头防护、谷坊、小型淤地坝、塘坝等)的设计文字说明和平面布置与断面示意图。

d)大型淤地坝、小(二)型及以上小水库、治沟骨干工程等重点工程以座为单元的专项规划、设计(包括坝址选定、设计洪水、调洪演算、建筑物平面布置、断面设计、坝库运用安排等)的文字说明和附表、附图。

2.2.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成果

a)单项措施验收成果。根据4.5的规定,将单项措施的验收单、验收图和验收表三项归档。

b)阶段验收成果。根据5.5的规定,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阶段验收报告》与相关图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年度工作总结》及其有关图表归档。

c)竣工验收成果。根据6.5的规定,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竣工验收报告》与相关图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竣工总结报告》及其附表、附图、附件归档。

2.3 各个工作环节的辅助性技术成果

2.3.1 综合调查的辅助性技术成果:包括调查过程中向有关单位索取的技术资料、现场观察(或观测)的情况记载(包括文字、照片、录像)、向有关人员口头调查的谈话记录和录音、有关数据的统计计算过程等,调查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归档。

2.3.2 规划设计的辅助性技术成果:包括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的技术资料(文字、图、表)、暴雨洪水资料、规划设计草图、规划设计的计算过程、规划设计不同比较方案的研究过程、规划设计修改过程(修改几次全部保存)等,在规划设计工作结束后,及时整理归档。

2.3.3 工程施工中的辅助性技术成果:

a)各承包施工单位对每一单项措施或分部工程逐日(或每旬)出工数量记录、相应完成的措施工程量记录(由此求得实际用工定额)。

b)各单项治理措施或分部工程使用物资(种籽、树苗、水泥、炸药、柴油等)记录、相应完成的措施工程量记录(由此求得实际用料定额)。

c)施工过程中根据附录B的规定,对各单项治理措施或分部工程质量检查的原始记录。

d)施工过程中遇暴雨洪水或其他事故,进行抢救或处理的记录和总结。

2.3.4 验收中辅助性技术成果。包括自查初验的原始记录、各类统计数据的原始资料与计算过程、各项措施四类效益的计算过程、施工承包单位领取补助费的收据等。

3 管理与使用

3.1 分类建档:按前述反映三个工作过程、三个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分类,同时将主要技术成果与辅助性技术成果既有区别、又相配套地纳入分类系列,分别建档。

3.2 分级建档:各级主管部门、流域机构、省(区、市)、地(盟、市)、县(旗、市)和基层实施单位,在建档内容和要求上应各有侧重。前述各项建档内容和要求主要适用于县级主管部门和基层实施单位;地区以上各级主管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酌情增减其中某些内容。下级建档情况应向上级汇报,并得到上级的指导和协助。上级建档时,下级应积极提供有关资料。

3.3 档案保存年限

3.3.1 长期保存(15年以上)的包括:流域综合调查资料(含有关声像、测绘资料)、综合治理规划、重点工程设计、重要专题报告、综合治理总结、竣工验收成果等。

3.3.2 中期保存(5~15年)的包括:一般技术成果、重要辅助性技术成果、重要工作计划、财务账目等(财务账目可交财务部门归档,但需保存目录备查)。

3.3.3 短期保存(3~5年)的包括:各类原始资料、年度计划、年度工作总结、一般日常行文等。

3.4 档案的使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和各级技术档案与水土保持档案的总体要求,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档案纳入各级水土保持部门档案体系,按有关制度,统一管理,完善借还手续。

3.4.1 归档材料移交时,移交部门或移交人应编制移交目录,一式两份。交接时应按目录内容当面清查,并在交接单上签字。

3.4.2 档案材料借阅时,应在借阅单上填清材料名称、份数,并规定归还时间,由借阅者签字,到期及时送还归档。

二、理解与实施

各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实施主持单位应把各项技术资料的积累、整理和建立技术档案工作作为综合治理任务中一个组成部分,并列入治理项目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技术档案的主体,应包括综合治理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形成的各类技术资料,反映工作过程的主要文献,反映任务来源的主要文献,反映工作部署的主要文献,反映验收情况的主要文献,综合调查成果、规划、设计成果、验收中辅助性技术成果。

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监理、检查验收、经营管理等几个主要技术环节,以及每一个环节中涉及的有关各方面的技术资料,均应收集、整理齐全;如有丢失、漏缺等,应及时设法弥补。各项主要技术成果,应包括文字和必要的图、表;收集的原始资料(作为辅助性技术成果),除文字、图、表外,包括必要的照片、录音、录像等,应建立电子档案。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应各归档一份。重要的和使用频繁的,应根据需要复制副本,归档2~3份。

技术档案管理中,档案分类应采用分类建档、分级建档;档案保存年限应依据档案的性质和利用价值,分为长期保存(15年以上)、中期保存(5~15年)和短期保存(3~5年);档案的使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和各级技术档案与水土保持档案的总体要求,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档案纳入各级水土保持部门档案体系,按有关制度,统一管理,完善借还手续。

本节主要修改内容:

标准7.1基本要求中,为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中信息储存和传递的特点,“增加建立电子档案,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档案各归档一份,完善了电子档案的内容”。

三、示例

以山西省2003~2007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为例:

档案资料实行规范化档案管理,项目区各县实施单位都确定了一名专职档案管理员,对上传下达的项目文件、技术方面的规划设计资料、检查验收资料、监测评价资料、监理资料、分期报告以及常规业务资料进行了分目、编排,专人、专室、专柜分类储存,使各类资料井然有序,并制定了相应的储存、查阅、借阅制度。

(资料参考:《山西省2003~2007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