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感1975法国在线|血族2:坠落的作品赏析

❶ 监听音箱的监听音箱品牌

1966年英国电子通讯工程师John Bower与朋友Roy Wilkins在Worthing这个地方合伙开了一家音响店,此即B&W的由来。John Bower在这里帮人家组装喇叭,以B&W牌子推出的第一号产品是P1,它们利用赚来的钱买来一些二手测试仪器。1967年推出的P2喇叭采用离子高音与积层玻璃锥盆的低音,颇获好评,成为B&W第一支外销的喇叭,B&W勇于创新的传统于焉建立。1970年B&W建立了研发部门,推出静电与锥盆混和设计的DM70C喇叭。1974年开始用研究以杜邦防弹布Kevlar来制造喇叭单体,第一对成品DM6在两年后推出。至于我们现在所熟悉高音长在音箱顶部的B&W造型,是从1977年开始的,革命性的B&W 801喇叭则在79年的WCES被介绍出来,以雷射干扰仪进行测试获得很大的进步,EMI的Abbey Road率先采用801 为监听喇叭,随即Decca与德国宝丽金集团也跟着加入。时至今天,Matrix 801的Series III,仍是古典音乐界使用最广泛的监听系统。这对喇叭使用30公分的高分子聚合物锥盆低音,Kevlar振膜的12.6 公分中音与2.6公分金属高音独立装在两个箱中,避免互相干扰的问题。日本Technics在1975年推出的SB7000,以及英国KEF稍后推出的105,都采用类似造型,但只有B&W顽强的生存下来。1991年时由Laurence Dickie设计的鹦鹉螺喇叭原型展出,震惊世界,1994年正式推出后更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声音同样不同凡响。B&W为追求完美的声音,曾研发过许多大胆创新的造型,例如烟斗型的喇叭、像个胖娃娃的Blue Room等,集大成者当然就是鹦鹉螺了。但是鹦鹉螺毕竟过于前卫,售价也偏高,所以B&W把脑筋动到畅销的801身上,在推出崭新的Nautilus 801,以及更小的Nautilus 802、803、805等,我们看到已经有录音室把Nautilus 801供奉上去了。Nautilus 801仍采用2.5公分铝金属高音,磁铁改成钕铁硼磁铁,音箱后面也加了金属导管。六寸的Kevlar振膜中音除了加装相位锥,音箱则改用人造石材制作。至于低音从12寸改为15寸,振膜是纸纤维与Kevlar的复合材料,箱室内机关重重,低音反射孔朝下。规格上看新的Nautilus 801低频延伸只到29Hz-3dB,反而不如旧款801,实际上根据许多专家的试听,Nautilus 801不论是设计与声音表现,都远超过旧款801,价格亦然。B&W会就此打住吗?当然不会! Tannoy与KEFTannoy开始的历史相当早,可以说他们是英国音响工业的肇始者之一。1926年一位叫Guy R. Fou ntain的广播工程师在伦敦家中的车库里发展出一具既简单又可靠的整流器,对于当时刚刚起步的收音机刚好合用,于是三年后Guy Fountain成立了Tannoy公司。Tannoy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就是整流器所使用的两种金属材料钛(Tantalum)及铝合金的缩写(Lead-Alloy)。工厂成立后,Guy Fountain开始着手研究利用直流激磁的动圈式喇叭,很快的就获得成果,不过真正让Tannoy成名的,却是一九三○年他们接获的一纸合约。由米尔斯爵士(Bertram Mills)成立的「国际大马戏团」积极向外拓展,计划成为第一个靠铁路旅行的帐篷马戏团,他们需要一套可靠耐用,能发出很大声响又不会刺耳的音响系统,Tannoy 雀屏中选。从此以后,Tannoy就以制造高品质的PA喇叭和录音室监听喇叭而闻名,英国的议院,联合国大厦相继采用Tannoy产品后,等于替他们挂上了保证书。一九五○年代Tannoy一方面在通信器材方面颇有斩获,一方面随着立体声的发展开始进入家用市场,就在这时他们推出第一批同轴设计的喇叭。目前不论是家用或监听喇叭,Tannoy仍然以同轴单体作为主力,System 215 MKII是Tannoy监听喇叭的顶级型号,使用一颗38公分的低音与一颗38公分的同轴单体,听起来却与家用Tannoy喇叭有极大差异,声音轻快明朗,表情直接,动态尤其可观,Tannoy的监听喇叭已经从英国走向世界市场。制作扩大机的David Manley向Tannoy购买25公分的同轴单体,自行设计了以Manley Laboratories为品牌的监听喇叭,并获得喇叭花老板Dung Sax的支持,可见得Tannoy单体也很厉害呢。成立于1961年的KEF最早是以生产单体起家,几乎所有英国喇叭厂都曾向他们购买单体,著名的BBC LS 3/5A早期15欧姆版本,就是用KEF的单体。七○年代KEF的工厂发生过火灾,生产线付之一炬,有一说LS 3/5A之所以改成11欧姆是为了求得更佳的线性,但也有一说是因为KEF无法再供应旧型单体所致。无论何者为真,起码可以看出KEF在英国音响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KEF所开发出来的椭圆形低音单体B-139,更是划时代的贡献,以其不大的振膜面积,却为将低频延伸至30Hz左右,这也说明了KEF设计单体的能力,许多喇叭套件挂上KEF标志后几乎就等于品质保证,KEF在专业领域的声望,单体多于成品。 KEF自制喇叭开始建立声望,是从1973年的104开始,在LP时代KEF这对喇叭的宽广音域和动态表现曾令许多人陶醉不已。KEF的自制喇叭并不快,1976年才推出105,随即改良为105/2,又掀起一片市场上的热潮。1979年KEF研究出S-Stop技术,八四年则推出使用空腔耦合技术(Coupled Caviy)的104/2喇叭,其独特的构思与丰富的低频表现当然引起许多惊叹之声。同一年KEF的工程师发表了高低音同轴技术,成为与Tannoy竞争的唯一对手。八九年KEF进一步改良设计,推出称为「Uni-Q」的同轴单体,第二年的105/3 同时使用空腔耦合与Uni-Q同轴技术,其优异表现震惊四座。不过目前KEF的旗舰仍是九二年推出三音路设计加上主动式低频等化的107/2。前几年英国市场极度不景气,香港财团资金开始介入KEF的经营,相信KEF会朝更大众化的路线前进。 Pioneer的最顶级产品通常使用Exclusive的品牌,喇叭亦然,使用TAD(Technical Audio Divise )单体的Exclusive喇叭,看着漂亮,听着杰出,买着却很烫手。TAD的低音使用特殊铸造法,整个框架一体成型,可以发出很深沉的声响。装有铍金属振膜的高音驱动器,加上非对称的木制号角,使Exclusi ve喇叭非常富有力感,它的音域不是特别宽,但速度快,中频丰富,能量感十足。另外超高效率也是其优点之一,台湾俊金也利用TAD单体设计了一系列喇叭,品质不输舶来品,使用Luxman的小真空管机就能发出非常庞大且震撼人心的效果,当然它的价格也是很惊人的。1970年由Glenn Phoenix所成立的Westlake,早年与JBL有密切的关系,使用JBL制造的各种单体,由于Glenn Phoenix原来是美国西岸的录音界名人,他按照自己标准所设计的喇叭,很快就打响知名度。Westlake的大型监听喇叭与Exclusiv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使用木制号角与大口径低音,五路分音的SM-1却比Exclusiv豪华多了。笔者曾在Glenn Phoenix设计的空间中欣赏过多套Jadis JA-200后级推动SM-1,播放在Westlake录音室制作的麦可杰克森专辑,凌厉的动态彷佛脸上被打了一巴掌似的,听完以后火辣辣的非常过瘾。不过近年来Westlake逐渐往直立型喇叭发展,也扬弃了号角设计(除了旗舰Tower与小一号的Tower 12之外),像BBSM12VNF、小型的Lc6.75W/N,或横置式的BBSM4F等,也都有极高的评价。 1927年就成立的美国老铺,与JBL、Altec分足顶立,但Electro-Voice较少介入家用市场,因此受到的注意不多。多年来Electro-Voice坚持采用号角高音与锥盆低音混合的设计这种设计往往会遇到效率不匹配的问题,但它们却获得很好的解决。旗舰Georgian(已经推出第三代Georgian IIB)甚至采用46公分的巨大低音单体,中音也是庞大的30公分大家伙,它们能与两个高音驱动器组成的号角一起工作,实在不容易。Electro-Voice同样有效率极高的优点,动辄95dB以上的灵敏度,非常容易使用,速度快、细节丰富、动态大,都是Electro-Voice受人称许的地方。1946年J.B. Lansing正式成立JBL公司,当时的目的是想制造媲美监听喇叭的家用系统,没想到后来JBL自己也进到专业市场分一杯羹。早期JBL的名作像是Olympus、Hartsfield、Paragon等,不但造型豪华,结构特殊,声音也有迷人之处,至今仍是玩家收藏的目标。Paragon比较像高雅的古董家具,从五0年代初开始生产的Hartsfield,却多半用于剧院等大型场合,前几年有爱好者让它重生,形成一段佳话。两位密西根州的发烧友Mark Weiss与John Wolff合组一家Classic Audio Reproctionds,以更新的技术与单体,再制新的Hartsfield,由于加上了超高音扩展频率,分音器经过改良,自然与旧的Hartsfield会有一些差异。不过典雅庞大的模样,以及宽松自然的韵味都令人怀念。Hartsfield建议摆在墙角,但与Klipschorn摆在墙角的构造不同,Klipschorn是以墙面当成低音折迭号角的延伸,没有墙面其低频会受影响;而Hartsfield基本上是方便摆位才这样设计的。有趣的是两者后来都设计了翅膀状的背板,方便离开墙角时摆位的需求。如同Electro-Voice,JBL的大型监听喇叭以号角高音加上锥盆低音为主,1989年所推出的Project K2 S9500,使用了两个低音包夹住号角,由于大量使用新素材(玻璃号角、人造石材基座等),使得S95 00有了崭新的风貌。另一方面,JBL所设计的小型监听喇叭也很受欢迎,1971年所推出的L-100是为滥觞,近年来的4312MKII、最新的4325MKII,甚至庆祝五十周年所推出的Century Gold纪念喇叭,都采用近似的构思。这些喇叭有很刚强的性格,感觉上诠释流行音乐或当作家庭剧院喇叭都非常合适,一丝不苟的表情,强大的动态与鲜明的暂态反应,正是JBL赖以成名的地方。JBL 另有一个专业品牌称为Urei,许多大型录音室都曾使用Urei 815,这是主动式设计的产品,分阴气与扩大机都装在一起。Urei的模组化观念很新颖,全系列喇叭都使用一样规格的JBL单体,音箱也只有大小不同而已,结构与维修很容易,事实上调整却是要花些心思。 PMC(Professional Montior Com.)是九零年才窜起的英国厂商,设计者Peter Thomas与Adrian Loader根据传输线式喇叭的原理,制作了一系列为录音室监听使用的喇叭。从最大的BB5/XBD依序往下有MB-1、IB-1、AB-1、LB-1等多款产品。把PMC与ATC一起介绍,实在是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像大型的MB-1与BB5,中高音部份简直就是ATC的翻版。高音单体是法国Audax或Vifa产品,馒头型中音则是ATC所开发的,低音是不同型号而有不同的产品,最大的特色是它们都以传输线式音箱设计,因此可以在较小的体积内达到理想的低频延伸效果。与ATC比较,PMC拥有同样厚实的中低频与重量感,密度感极佳,中频尤其饱满,可以承受大功率(也必须使用大功率推动),也能发出大动态。但PMC比同样大小的ATC喇叭低频更下沉一些,速度也不会过慢,相当适合后制过程使用。ATC则是1974年由BILLY WOODMAN所创立的,他曾参与B&W 801的设计,并从那里汲取灵感而在1986年完成了SCM系列的设计。BILLY WOODMAN提出大磁铁、大音圈、短冲程的单体独特理论,尤其在低音部份,它的单体往往要特别定做,而且一颗可抵别人两颗重,涂有阻尼材料的纸浆振膜也独树一格。BILLY WOODMAN另一个成就是设计了7.5公分的凸球状中音单体,这颗单体让ATC喇叭的中频有极线性的演出,而且承受功率大,声音饱满结实。从用得比较多的SCM-100开始,往上有SCM-200,还有巨无霸的SCM-400,如果不是主动式设计的型号,ATC为了向大家道歉,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前后级扩大机,以解决难以推动的问题。往下ATC所推出的SCM-50、SCM-20、SCM-10与最小的A7,几乎都是家庭用途居多,它们的声音走向大致接近,在扩大机上所需的花费也是一样的。 YAMAHA音响部门是以制造扩大机起家的,1974年金字塔造型的B-1后级曾引起广大的回响,第一款喇叭是1973年的NS-690,很快就被人淡忘。NS型号代表YAMAHA标榜的NATURE SOUND,被广泛用于近场监听的NS-10M则在1977年诞生,3.5公分的球型高音与18公分的白色振膜低音,放在小小的音箱中,居然能吸引许多人,成为录音室必备的小喇叭之一(原因是它也很便宜)。NS-10M后来经过多次改款,1987年推出NS-10M PRO,93年防磁型的MX MODEL上市,此外也有横置型的10M STUDIO、可加装超低音的NS-10MM、NS-10MT等型号发展出来。一款喇叭如此受欢迎,生命周期这么久,实在也是特殊例子。除了这款监听扬声器,YAMAHA只有YST技术制造的超低音扬眉吐气其它喇叭几乎全军覆没,连1986年为发扬国威所制造的旗舰喇叭NSX-1000型喇叭也难逃此命运。以制造磁铁起家的DIATONE,是三菱电机的附属公司,从二次大战前就已经着手制造单体。著名的2S205与2S305按照NHK放送技术规格制造,使它们在监听喇叭领域稳据王座。后来DIATONE一方面往家用市场努力,一方面也继续在专业领域钻研,编号前加上2S者为专业用,DS则为家庭产品。与欧美厂商不同,DIATONE花费很多力气在单体材料的改良上,多年来尝试过许多新素材,像是比音速快两倍的LCP振膜等。从1988的DS-V9000开始,DIATONE与NHK共同开发的硼振膜(B4C)高音单体正式推出,延伸非常的好。中低音单体则以三线交织的蜂巢形结构,加上它们称为ADMC的磁铁结构,形成今天多数DIATONE喇叭的基础。DIATONE监听喇叭的最大特色是解析能力超强,从最小音量到最强音的变化可听得一清二楚,但有人嫌味道太过平淡,好象在喝白开水一样。 这三家英国厂商与BBC都有密切的关系,其负责人或设计者均先后任职于BBC,然后再出来独立门户,所以从它们产品中,依稀可听到有相同的血统与个性。1947年,JIM ROGERS在HAMPSTEAD创立了ROGERS公司,最早他只生产WILLIAMS真空管扩大机,并且帮一家公司制造海上通讯设备。一直到1954公司迁往WOOLWICH,ROGERS才开始生产喇叭。1970年代初期,ROGERS开始与BBC合作,1974年所推出的LS3/5,使用KEF T-27高音单体与B-110低音的小喇叭,开始为小喇叭带来革命性的变化,ROGERS也因为第一个生产LS3/5而名留青史。此后ROGERS陆续推出LS5/8、LS5/9等几款BBC喇叭,在设计师RICHARD ROSS主导下也开发了不少精彩的家用产品。后来RICHARD去世,ROGERS几度易手,现在幕后老板已经是跨国集团,它们准备把ROGERS当成英国的BOSE一样推广,但暂时还未见成效。原本在NEC服务的ALAN SHOW在1986年买下了W. HARWOOD所成立的HARBETH公司,W. HARWOOD原本是BBC研究中心主管,他主导开发过LS5/5、LS3/5A、LS3/7、LS5/8等多款BBC规格的喇叭。HARWOOD是首先采用塑胶纸盆的设计者,他率先运用于LS3/4与LS5/5上面,七0年代早期他取得多元脂化合物的专利,并将这项专利卖给CBS,后来出现CBS向所有使用多元脂材料制造单体的厂商索赔趣事。离开BBC后,W. HARWOOD又发现一家法国公司所生产的TPX材料,这是比重最轻的热感塑胶,他将其用在HL COMPACT、HL-5等喇叭上面而得到第一流的声音。ALAN SHOW接手后一直想摆脱过去阴影,推出取代LS3/5A的HL-P3ES,以及颇受欢迎的HL COMPACT 7,现在也加入LS5/12A的制造阵容。曾经是HARWOOD同事的CUGHES SPENDOR,约略在同时期成立了SPENDOR公司。早期SPENDOR仍以生产BBC规格的喇叭为主著名的SP-1曾获得许多人青睐。但SPENDOR去世后,他的儿子DEREK HUGHES不善经营,把公司卖给了SOUNDTRACK集团,DEREK专心负责设计,G-1000就是出自他的手中。SPENDOR的产品并不多,目前仍活跃的监听喇叭除了LS5/12A以外,还有一款SA350,这原是为德国广播公司设计的主动式喇叭,看起来很像SPENDOR G-450。 DYNAUDIO ACOUSTICS它的母公司就是丹麦最著名的单体制造商DYNAUDIO。DYNAUDIO从1989年推出旗舰CONSEQUENCE以后,确立了它们在喇叭成品制造方面的声誉,第二年英国著名监听喇叭设计者ANDY MUNRO与DYNAUDIO合作,成立DYNAUDIO ACOUSTICS公司,专门生产供录音室用的喇叭,总公司位于伦敦,两家公司关系密切,却独立作业。DYNAUDIO ACOUSTICS喇叭当然会采用DYNAUDIO的单体,而且还是最顶级的,包括DYNAUDIO著名的馒头型中音在内,最大的M3就用了两颗中音与两颗低音。由于这些单体不易推动,结构与ATC又近似,所以两者竞争非常激烈。奇特的是DYNAUDIO ACOUSTICS与DYNAUDIO使用同样单体,声音却有显着不同,前者比较率直有劲,后者却纤细透明而轻盈。 DYNAUDIO的喇叭分成CONFIDENCE、CONTOUR、AUDIENCE几个主要的系列,此外还有FACETTE、CRAF FT、MICRON等独立型号的喇叭,BBC规格的LS 5/12A也是交由DYNAUDIO生产。无论哪种型号,DYNAUDIO 喇叭给人的印象就是常常吃不饱,扩大机的电流像是被挤干了,因此也不容易发出好声音。为此,DYNAUDIO曾推出售价惊人的前后级扩大机,设计与驱动力堪称是无敌的,但用了这么好的扩大机难道只推CONSEQUENCE这样的喇叭?太可惜了,所以DYNAUDIO正预备推出一对超级旗舰EVIDENCE,原厂称为「FORMULA ONE」(一级方程式),身高两米,一边共享了八支单体,音箱与分音器极尽奢华之能事。

❷ 血族2:坠落的作品赏析

摘录自伊费·顾威个人日记11月26日,星期五世界毁灭只需六十天,我们要为这一切负责──都是我们太草率轻忽,都怪我们太狂妄自大……等美国国会发现这危机、进行分析、草拟法案,最后因政党抵制无疾而终时,我们早已战败。夜晚是他们的。我们被留下来等待早已不属于我们的天光……这一切距离我们将“斩钉截铁的录像证据”传播给全世界也不过才几天的时间──真相立刻被上千段嘲讽或恶搞的影片淹没,在线影音网站让我们看不到一线希望。我们的影片变成夜间谈话节目的笑柄,说我们自诩为救世英雄,哈哈,真是蠢笨──他们一直说,说到夕阳西沉,我们必须面对无垠无情的虚空为止。大众面对任何传染病时,第一阶段的反应总是否认。第二阶段,推诿卸责,互指矛头。平常用来炒作新闻的议题都抛出来分散民众的注意力了:经济不景气、社会动荡、警察破不了案就抓有色人种来背黑锅,恐怖攻击。到最后,还是只有我们。我们全部。是我们让这一切发生的,因为我们不相信这种事会发生。我们太聪明,太进步,太强壮了。如今黑暗完全笼罩了。再也没有任何绝对、任何真确──没有我们生存的根源。人类生存的基本原则已遭到彻底改写,和基因密码无关,只关乎血液和病毒。寄生虫和恶魔无所不在。我们的未来不是身体机能逐渐衰老,最后迈向死亡;而是经过复杂的程序后转生为魔。病毒侵体,妖孽尽出。他们从我们的身边夺走我们的邻居、朋友、家人。他们拥有亲朋好友的脸庞,以至于亲挚友的面容现身,化身成我们最亲爱的人。我们被迫离开家园。那原本是我们自己的小小天地、温馨城堡,我们却被驱逐在外,四处奔走,只盼寻得一丝奇迹。我们这群生还者浑身血污、伤痕累累、功败垂成。但我们没有变态,没有变成他们。恐怕只是时机未到吧。这不是史记或年鉴,而是一部哀歌,化石之诗,人类文明最终的回忆录。恐龙灭绝时几乎不留痕迹。琥珀终保留了少数骸骨,还有胃里的消化物、排泄物。我只愿,我们留下的痕迹能比恐龙多一些。哈林区东118街,纽约人典当质借中心11月4日,星期四镜子承载了太多坏消息,亚伯拉罕·瑟拉齐安心想着。他站在浴室镜子前,墙上的日光灯罩呈淡绿色。老人凝望着一面更老的镜子,经年累月下来镜缘都黑了,侵蚀的痕迹很接近镜面中央,靠近他的映像,靠近他。你很快就会死了。银底玻璃镜就告诉他这些。他曾经多次走在鬼门关前,也有过更糟的情况,但这次不一样。他在镜像中看到死亡无可避免了。不过,瑟拉齐安在这面老旧的镜子里看到真相时竟感到宽慰。镜子很诚实纯粹,是件杰作,制于19、20世纪之交,沉甸甸的,很有分量,粗绳将这面镜子系在墙上,让它稍离壁砖往前倾。这空间里,墙上、地上、柜子上总计约有八十面银底镜,布满了他的生活区。他不由自主地一直收集镜子。就像穿越沙漠的人知道水的珍贵,瑟拉齐安也发现自己有购买银底玻璃镜的强迫症──尤其是可携带的小镜。不过,他对镜子的依赖没那么单纯,他还眷恋着那种古旧的质感。其实一般人的迷思错了,吸血鬼照镜子时也会成像。在现代量产的镜子前,他们的镜像就和我们肉眼所见的形象一致。但在银底玻璃镜前,他们的映像会扭曲变形。银制品的物理特性会让这些遭病毒侵入的暴戾怪兽看起来有视觉的变化──就像一道警讯。有点像白雪公主故事里的魔镜,银底玻璃镜绝不说谎。因此,瑟拉齐安看着镜中自己的脸(镜子一边是厚重的陶瓷洗手台,另一边的柜子里存放了他的痱子粉、药膏、关节炎软膏,还有热感镇痛油,他的手指因伤畸形所以需要这些药品来舒缓疼痛),认真地端详着自己的脸庞。此刻,他正视着自己逐渐衰退的力量。他认知到他的身体不过就是……一具身体。年老力衰,行将就木。苍老到他不确定自己如果被吸血鬼攻击,能不能熬过变态的剧痛,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变态。他脸上深刻的皱纹就像指纹,时间在他的五官上烙下了无法磨灭的指印。他一夜之间老了二十岁。双眼看起来又小又干,像象牙一样黄。面白如纸,发丝贴在头皮上就如银白色的芒草在暴风雨之后紧压着地面。笃──笃──笃……他听到死亡的呼唤,他听到拐杖声,他的心跳声。他看着自己变形的双掌。他靠坚强的意志力才得以握住拐杖内银剑的剑柄,而做其他事时几乎都很笨拙迟缓。对抗血祖那一战让他元气大伤。血祖比瑟拉齐安印象中、计划中还要强悍。他还没验证理论,不知血祖为什么在阳光直接照射下还能苟活──阳光削弱他的力量,在他身上灼出伤痕,却无法消灭他。能够消除病毒的紫外线光应该力量强过万把银剑,理当斩断他的身体──但这可怖骇人的怪兽竟然全身而退,逃逸无踪。到头来,人生中虽然有小胜利,但不如意仍占了十之八九。但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要放弃吗?瑟拉齐安永不放弃。他如今只能进行战后分析。如果他走的是这一步而非那一步的话,如果他知道血祖在里面时就设法炸毁那栋楼的话。如果在紧要关头,伊费任他自生自灭而不要为他急救的话……他的心脏又开始狂跳了,只不过是因为想到错失的机会。不规则的脉搏、漏拍的心跳,蹒跚踉跄。仿佛有个不耐烦的孩子住在他体内,想要往前奔、往前奔。笃──笃──笃……心跳声被一阵低鸣压过去。瑟拉齐安太了解了:这是昏迷的序曲,昏过去之后就等着在急诊室里醒过来,如果外面还有正常运作的医院的话………他伸出僵硬的手指,从盒子里掏出一颗白色药丸。硝化甘油可以预防心绞痛,借由舒张动脉、血管来增加血液及氧气的供应量。他把硝化甘油舌下锭放在干燥的舌头下,任它溶解。马上就有刺刺的感觉、甜甜的味道。几分钟之内,心脏的低鸣就消失了。药效迅速的硝化甘油锭让他安心了下来。事后诸葛,各种惋惜和指责都于事无补,徒然耗费脑力罢了。他人在这里。他选择定居的曼哈顿需要他,这座城市从中心开始瓦解了。瑞晶航空777型波音客机降落在肯尼迪国际机场至今已有一周;血祖抵达纽约至今已有一周;恶疫扩散至今已有一周。瑟拉齐安从第一则新闻报道开始就预见了这个情况,就像你在电话不该响的时候听到铃声,凭直觉就知道这是亲人往生的通知,就是那么笃定。死亡航班的新闻攫取了全纽约的注意力。那架飞机在安全降落后没几分钟就完全失去电力,在失去照明的情况下静坐在滑行道上。疾病管制局人员穿着隔离装登上飞机,发现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死了,只剩四名“生还者”。那几个生还者根本一点都不平安,血祖让他们的症状变得更严重。 在有钱有权的奥狄·帕墨安排下,血祖躲在跨洋班机货舱里的棺材内,抵达大西洋的另一端。奥狄·帕墨垂垂老矣,不过他不愿死亡,所以选择用地球上全人类的命运去换得不朽之身。病毒潜伏一日之后,便在班机罹难者的尸体内苏醒,逃出验尸所,带着恶疫散播至纽约的各个角落。瑟拉齐安知道祸疫严重的程度,但世人只知回避恐怖的真相。瑞晶航空753班机的意外发生后,又有一班客机在英国伦敦希思洛机场降落后,完全失电停在滑行道上,登机门前。法国巴黎奥利机场,法国航空公司的喷射客机抵达时已全机罹难。东京成田国际机场,德国慕尼黑国际机场也相继传出死亡航班的意外。甚至连安全著称的以色列特拉维夫国际机场也发现一架毫无照明的客机停在机坪上,反恐突击队全副武装登机后发现216名乘客全无生命迹象或任何反应。但没有任何一个机场发布警讯全面搜索货物装卸区,或彻底销毁飞机。一切发生得太快,各国处理的原则都是不信任与怀疑。还没完,飞航事件接二连三地传来。西班牙马德里、中国北京、波兰华沙、俄罗斯莫斯科、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新西兰奥克兰、挪威奥思陆、保加利亚索非亚、瑞典斯德哥尔摩、冰岛雷克雅未克、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印度新德里。有些战事频繁、草木皆兵的国家做出正确的判断,立刻隔离机场,由军队封锁死亡班机,不过……瑟拉齐安忍不住推测这些航班登陆的消息是血祖分散注意力的战术,也是散播病源的做法。只有时间能证明他的推断是否正确──尽管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如今第一批返魂尸(瑞晶航空罹难者与他们的亲人)已经开始第二阶段的成熟发育了。他们愈来愈习惯环境和身体构造,开始学习适应、学习存活之道──学着茁壮成长。他们在日落时暴起攻击,新闻报道解释为市区发生多起“暴动”,这个说法也对了一部分──白天公然抢劫与破坏公物的情况愈来愈猖獗,但却没人发现这种活动在夜晚更为活跃。这种失序的状况全国各地都有,所以国家基础建设开始崩解了。食品物流机制被破坏,货运速度大减。旷职旷课的人数暴增,可用人力下降,各地大规模停电后也没有办法维修。警消人员疲于奔命仍无法实时处理案件,治安败坏、火警四起。瑟拉齐安看着自己的脸,希望能捕捉到体内那年轻的光彩,或是赤子的情怀。他想到年幼的扎克·顾威就在备用寝室里。不知怎的,这风烛残年的老人竟然对那男孩感到很抱歉──他才十一岁,但童年已经接近尾声了。他从天堂摔了下来,从此被占据母亲身体的活尸跟踪猎捕。瑟拉齐安外往走,到卧室里更衣的地方,摸索到椅子旁。他坐下来,一手捂着脸,等这种晕头转向的感觉慢慢退却。大悲大痛之后,孤立无援的感受随之而来,将他包围。他念起离世多年的妻子米莉安。他拥有她少数几张照片,而她在照片中的模样已顶替了她在他记忆中的样貌。他经常拿出来看,相片冻结了她的面貌,却无法捕捉她的个性。她是他一生的爱。他何其有幸,不过有时他却常常忘记这一点。他努力追求美女佳人,并娶之为妻。他见过至善,也见过极恶。他目睹了上一世纪最鼎盛与最败坏的景象,他都熬过来了。如今他要见证这世界的末日。他想到了伊费的前妻凯莉,瑟拉齐安只见过她生前一面、死后一面。他能体会伊费的恸,能体会这世界的痛。他听到外头又传出汽车相撞的声音。远方的枪声、警报器的声响不曾间断(有汽车警报器或大楼警报),但都无人回应。划破夜晚的尖叫声是人性最后的呼喊,盗匪只夺走财物──吸血鬼则夺走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目标不是人类的身外之物,而是人类的身躯。他放下手,搁在床边小桌上的型录。苏富比拍卖会的目录。这不是巧合,没有任何事是巧合:最近的日食、海外的军事冲突、经济萧条都不是巧合。我们就像骨牌一步一步崩倒。他拿起拍卖目录,翻到那一页。那一面没有附图,只列了一本古籍:《光之熄》(一六六七):完整说明返魂尸首度见世的历史,并针对各种认定返魂尸不存在的论述据理反驳,犹太教教士艾维格多·利瓦伊翻译。私人收藏。手抄原装本,可预约鉴赏。估计市值1500万至2500万美元。这本书(不是复本、不是照片)对于了解敌人、了解返魂尸至关重要,知己知彼方能歼敌胜战。1508年扎格罗斯山脉的洞穴里发现的罐子中有许多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陶板,而《光之熄》的内容就是以陶板上的信息为本。陶板上写着苏美语,质地很脆弱,后来由丝绸富商购得。他带着陶板遍行欧洲,后来别人却发现他被捆绑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家中,仓库遭人纵火。美索不达米亚陶板则在两名巫师手中幸运逃过一劫。一位是无人知晓的祭典助理约翰·默然,另一位则是名闻遐迩的伊莉萨白一世女王占星顾问约翰·迪伊,尽管他无法解读陶板上的文字,却一直将陶板当为神物珍藏,直到1608年迫于生活困顿才出售──他透过女儿凯瑟琳介绍卖给了博学多闻的犹太教教士艾维格多·利瓦伊。当时艾维格多·利瓦伊住在法国东北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梅萨城里的犹太区,花了数十年工夫专心致志地解读陶板,投入他特有的才华(其他陶板要等到三世纪后才获得解读),然后以手抄本将他的发现献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一收到就把老迈的教士打入大牢,并下令销毁陶板以及教士所有的文物。陶板被磨为粉末,而手抄本则和各种稀世珍宝一起被锁在金库中不见天日。路易十四的情妇蒙特斯庞夫人和她的追求者又于1671年合作盗取手抄本。蒙特斯庞夫人窃得手抄本之后交由拉佛伊辛保管,她是她的心腹、产婆、巫师。后来法国上流社会爆发“投毒事件”,拉佛伊辛遭指控精神失常而被流放海外。这本书直到1823年才再度现世,由恶名昭彰的伦敦学者威廉·贝克福德所拥有。贝克福德搜集各种禁书、惊世骇俗的工艺品、自然或人为的奇品珍玩,并以方特希尔修道院作为私人博物馆。这本书就出现在修道院图书馆的馆藏书单中。贝克福德后来债台高筑,便将哥德复兴式建筑的方特希尔修道院及所有藏品卖给军火商,此书也失踪了将近一世纪。1911年法国马赛拍卖会中,此书书名遭误植为《光影开战》,但也可能是刻意窜改书名。当时只见书名,没有公开展示任何内容,马赛在拍卖会前爆发莫名传染病,拍卖会因而取消。其后,大家都认为这本书已经销毁了。而如今,它就在这里,在纽约。但1500万美金?2500万美金?不可能筹到那么多钱。一定有其他办法……他完全不敢和别人提起的最深沉的恐惧就是:这场多年前就开始的战争可能胜败已定了。这只是收尾,人类君王已经被将军了,只是战败的一方固执地要把残局走完罢了。瑟拉齐安听到耳中嗡鸣,便闭上眼睛,但嗡鸣仍持续着──而且,愈来愈大声。他的药以前没有这种副作用。他想通时便全身一僵,站了起来。这根本不是药丸的副作用。嗡鸣声不在耳里,而是充斥在四周,低频,但就在左右。这附近还有其他人。那男孩,瑟拉齐安心想。嗡鸣都围绕着他,他双手用力一撑,离开椅子,往扎克的房间走去。笃──笃──笃……妈妈来找儿子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