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说《西游记》和86年电视剧,孙悟空形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经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离奇的情节、魔幻绚丽的手法在影视改编上成为了“香饽饽”,86影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满足了 社会 以及大众审美下的高大全的形象,却没有将原著中立体的孙悟空完全展现出来,本文将立足于两部作品之间,将孙悟空在影视文本下的变化一一剖析,把最真实的孙悟空展现在大众面前。 86版《西游记》在拍摄之前就被导演杨洁置放在老少皆宜这一类的影视作品,因此在将原著改编为影视剧本时,她就十分注重一些细节的改变。原著作者吴承恩乃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人士,他的创作初衷不是为了取悦读者,他是为了抒发心中抑郁,揶揄讽刺当下实务,批判 社会 黑暗。所以在他的笔下,孙悟空这一主要人物自然是越释放天性、越混沌恶气、越捣天遁地愈发精妙,而杨洁需要考虑观众受众面大不大、广不广,作品展现在荧屏上,观众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喜欢、能不能入眼等等。 外貌形象原著里,作者吴承恩多次描绘孙悟空的外貌形象,“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而且,在许多章回里,孙悟空因青面獠牙吓到凡人是常事,就连妖精鬼怪每次见到孙悟空都会吐糟一番,“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可见,吴承恩的本意是要展现孙悟空“妖魔”的本性,他的本性是野蛮、强悍,作者为了赞许他这种敢反抗一切不公的精神,给了他一个美称“美猴王”。但实际上他在原著里的外形并不符合现代大众审美中对美的概念。 杨洁在重新塑造86版《西游记》的孙悟空外貌形象时,采取了非常慎重的表现手法。她曾经在采访中说道:“孙悟空的塑造,要人来演,要有人的相貌、人的特征,又有人性化的东西,同时又是美猴王,要让他美。”美,如何美,她们首先抛弃了在京剧中使用的脸谱化孙悟空形象,采用了拟真的猴子面孔,毛发浓密,面若桃心,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在86版影视剧中,花果山的老猴子在为孙悟空起名时就说道:“我看大王,心性灵清,形容俊美,就叫美猴王。”可见,86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得到美猴王的称号是“靠脸”,而不是吴承恩心目中“靠打”得到的美猴称誉。与原著不同,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造型偏向世俗化、多样性,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要。之后从影视收视率的调查了解到,它的收视总额达到89.4%,其中不识字或者少识字的占有的收视份额100%。如果按照原著的外貌形象出现在荧幕里,受众面肯定要狭窄很多,起码幼小儿童与年长老者是无法观看《西游记》的。 孙悟空无论是在86版《西游记》中,还是在原著中,他都拥有两段师徒情缘,第一段师徒情缘出现在第二回,孙悟空前去斜月三星洞求道,拜菩提老祖为师。在原著里,孙悟空与菩提老祖的交际就出现在这一回,往后再没提及过,菩提老祖对徒弟孙悟空的态度也是冷酷公正,并没有因为孙悟空是天生灵石就对他偏爱。在孙悟空学道之后,在师兄弟面前炫耀自己的法术,被菩提老祖得知后立刻就说出了“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挫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菩提老祖在孙悟空的心目中始终是严明的,所以他后面无论惹下了多大的祸事,都不敢提及师傅半个字,可见这段师徒关系没有特殊的情谊。 86版《西游记》里将孙悟空与菩提老祖的师徒关系延伸到了两个片段里,第一次出现在孙悟空求道中,另外一次菩提老祖现身于孙悟空求救人参果树里。杨洁导演十分重视菩提老祖跟孙悟空的这段师徒缘分,因为中国人自古对第一位启蒙老师都十分敬重,在这种环境影响下,杨洁导演换掉了原著里严肃、古板的场景,给他们之间增添上了一层温馨、喜剧化的色彩,孙悟空在菩提老祖眼里就是一只可爱的顽猴,也是他非常重视的关门弟子。在孙悟空卖弄道术之后,菩提老祖说的话全然不似原著中那么冷酷无情,还是带着一份不舍与劝诫的,希望他往后记住今日的教训,不要惹出祸端,后面拂袖转身说:“你走吧!”也展现了句句是情,这也提醒了观众他们之间有二十年的师徒情分。 孙悟空的第二段师徒情缘是与唐僧的结识,原著中唐僧对孙悟空多念叨、多劝告、多埋怨、少温情、少记挂、少诉情。中国古话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杨洁导演为了显现出一种灵魂师徒的关系,在影视剧里做了不少改动,其中就有一个格外动人的情节,唐僧将孙悟空从五行山下救出,孙悟空打死了一只拦路虎,扯了一块虎皮,唐僧挑灯熬夜亲手为师徒缝制了一条虎皮裙,可谓是“师傅手中线,悟空身上衣”。而原著中,孙悟空的虎皮裙是自己问老伯要了针线,连夜缝制的行头,他兴奋的穿上,在师傅面前转了个圈圈,唐僧说这才像个行者的样子,行文间,没有如父如子的 情感 交融,只有师徒之交淡如水,时时刻刻展露着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86版的《西游记》成型之前正处于大众审美心理受“高”“大”“全”的余温里,人们仍旧期待“英雄主义”“情理有余”,一时之间很难完全改变审美的倾向,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几乎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因此他的个人形象也就从原著里的“妖王之王”成为了“漂亮猴王”,受众因素几乎是决定孙悟空形象的关键。 妖王之王到完美英雄 社会 的构成因素是非常繁杂的,但就对影视传播活动来说,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讯息因素。杨洁导演一方面在与现实因素周旋,另一方面坚守自己作为文化知识分子对于经典名著的敬重的不愿妥协,造就了孙悟空从市井化向完美化的转变,形成了一种小说与电视剧之间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原著作者吴承恩出身环境十分复杂,属于没落的一代,且一生多坎坷。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说到:“有谁从小康家庭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作者吴承恩完全是这句话的应证者,他生活的环境里市民文学得到蓬勃发展,风头最强盛的便是小说,吴承恩在文学创作时,也将这种自觉意识的狂欢带入了《西游记》里,很多特征都映射在孙悟空身上,孙悟空虽为一只天生地养的野猴,但是他懂得一些相应的待人礼仪,比如在太白金星一请孙悟空去天庭就职弼马温时,他看见神仙知道正衣冠、门外迎接。这些东西不是孙悟空从石头里面带出来的,而是作者下意识带入的市民观。后面在取经途中,孙悟空多次出现以身劝导唐僧的细节,他也懂得用一些道理去佐证,更会听取道理,在原著第十四回,孙悟空因打死了一群山贼被唐僧埋怨了几句,便出走去了龙宫。在龙宫里,龙王给他讲了张良的《圯桥三进履》的典故,他立刻就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要心怀善良、不怕磨难、积极进取,才能终成大器。孙悟空的心猿不论是在劝导下归正了,还是在紧箍咒的折磨下屈服了,他的骨子里终是在佛法里泡软了。 86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出生于1982年,那个时期整个大环境被改革开放的热潮包裹。哺育《西游记》的导演杨洁,更是出生于1929年,她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时正值于中国文学宣扬“高”“大”“全”英雄人物的时代。而且,最重要的是,86版《西游记》的使命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那么简单,1982年刚恢复高考不久,观众的文化水平与思想水平较低,它担当着给大众普及文化与知识的政治任务。孙悟空在这种政治环境里,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毛主席曾经为他批词“玉宇澄清万里埃,”86版的孙悟空获得了“ 社会 主义”的符号。原著中的孙悟空佛性纯度越浓,越衬托出他作为“齐天大圣”“妖王之王”的悲剧性。孙悟空作为天地之灵,化石而成,骨子里便追求自由,但是他在发现人会生老病死后,认为他此刻享受的自由不过是相对自由,于是去学道、销生死薄,即使如此努力的反抗,但还是败在佛法高深的如来手下,他纵然戏谑的在佛祖手上撒了猴尿,但消除不了他失败的事实。然而,对于英雄来说,失败就是悲剧。吴承恩在前七章给予了孙悟空最精彩的一笔,他大打天兵天将,一时间无人能敌,但还是被压在五指山下承受“无边的苦难”,昔日的英雄却要等待一个凡夫俗子的唐僧去拯救,这无疑是他本身最大的悲剧。然而苦难没有结束,从保护唐僧取经那刻起,他便在一种沾着蜜的善的氛围里经受着摧残,他曾经追求的自由将永远被禁锢在一个铁箍、一条西行路。到达西天后,孙悟空取下头上的紧箍,又被披上了“斗战胜佛”的袈裟,这一场看似完美的佛门救赎顽猴记,其实就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而86版的孙悟空佛性纯度不浓,他夹杂了更多的 历史 、政治意义,他对天庭的威慑是成功的。杨洁导演希望将他培养成一个完美的英雄人物,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为他助长胜利的气焰,他的反抗是成功的,整个剧里的氛围带着英雄归来的积极。这里的孙悟空他完成了现代政治环境交给他的任务,传递了“正能量”。因此86版的孙悟空悲剧性不强,他只是在特定时代下对孙悟空部分特征的解构与运用。 86版《西游记》一经播出,便达到了家喻户晓、连续三十年长青的收视奇迹。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成为每个人心中孙悟空的范本,它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很大原因在于杨洁团队保留了原著孙悟空很多优秀、励志的部分,比如,孙悟空的身世背景,作者吴承恩给予了孙悟空一个传奇的背景,在书中描述道:“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以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出场基本是按照吴承恩的描述,它保留了孙悟空一种纯粹的出身状态,给观众留下了孙悟空是“仙猴”的印象,为他后面能够第一个敢进水帘洞埋了伏笔,后拜师学艺,也是师从名门,被菩提老祖收下,更是他的关门大弟子,被传授了地煞七十二般变化、飞举腾云(筋斗云)、躲避三灾之法,孙悟空可谓是身世不凡。但是,在反抗天地与世间法条的程度上,86版《西游记》并没有将作者吴承恩笔下第一到第七回孙悟空两次大闹天空、两次与天兵天将交手的史诗级画面拍摄出来,而且相对而言削弱了金箍棒的威力,很多人看完该影视剧后认为金箍棒就是一根两头金箔的铁棍,其实它是自带金光的。 86版《西游记》正式开拍于1982年,相关部门只给剧组拨款300万,而整个《西游记》拍摄到面世长达6年2个月,经费很紧缺;再者便是当时的特效技术有限,无法将原著中轰动的神仙征讨阵容显现出来,即使是 科技 如此发达的今天,要表现孙悟空的本领跟众多神仙的万般变化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86版《西游记》剧组仍然想尽力表现出孙悟空的厉害,于是创造了一个在书中没有记载的画面“孙悟空一棒过去将凌霄宝殿搅了一个地覆天翻,将玉帝吓得躲进了桌子底下。”玉皇大帝作为天地之主,是不可能在原著里出现如此荒唐一幕的。杨洁导演强调孙悟空壮美、绚丽以及自我超越的一面,将原著中孙悟空的反抗更加强化,淡化他失败的部分,造就了一种英雄从来不会失败,只会顽强的重生再归来的精神,他是一个正面形象,也是自由主义与完美主义的代表。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更是现代影视产业下炙手可热的大IP,无论是大陆、港澳台,还是海外,他们都对吴承恩笔下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截止2020年2月份,侧重刻画孙悟空的电影、电视剧就多达80多部。即使《西游记》的改编事业呈现了一种百花齐放的趋势,但这30年里,受到观众们衷心喜爱且成为了不可复制神话的《西游记》改编剧,只有杨洁执导的86版《西游记》了。本文将通过86版《西游记》的成功改编来探讨未来改编剧应当遵循的原则。 “戴着镣铐”改编86版《西游记》在30年里收获了无数的鲜花与掌声,它不仅受知识分子喜欢,也虏获了文化水平不高的百姓们。通过中央相关节目组对当年86版《西游记》的收视率的调查,它的收视比率占市场额89.4%,每年在各大卫视轮回播放3000多次。它经久不衰的背后,是整个剧组团队长达6年2个月的努力,可以看到杨洁导演接到当年中央下达的任务后对《西游记》本身的敬畏心,她的改编原则就是八个字“忠于原著、慎于翻新”。杨洁导演在定好文中另一主角唐僧的扮演者汪粤后,将他亲自带到寺庙里跟佛门弟子一起吃住,讲究还未拍戏就已入戏的态度,而对书中每一个妖精妖怪也是精挑细选,有时甚至为了求一位戏剧演员来拍戏,不远千里的登门拜访做演员的思想工作,真正做到了没有小角色的艺术境界。 在整个剧组的拍摄过程中,杨洁创作团队讲究全部使用实景来表现书中的玄妙世界,于是,杨洁为此组成了一个六人的实景考察组,她们从北京出发,一路从南京、扬州和宜兴善卷洞后又转战安徽黄山、九华山、杭州瑶琳仙境、浙江宁波天童寺、普陀山、杭州云溪、玉盘山、石屋洞、黄龙洞,在这之后,杨洁又决定继续南下,后又折回湖南长沙前往张家界、青岩山黄狮寨,从湖南慈利桃花源返京,真是不怕远征的艰难,只为给观众朋友们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86版《西游记》当时选择了边拍边播,一方面是因为经费困难,要不停的拉经费来填补短缺,另一方面杨洁能够在观众的反映里得出下一集的拍摄经验,不断提高整个《西游记》的拍摄水平,敢于在怒骂声里成长的剧,才能站稳脚跟在人民群众里接受鲜花。86版全体剧组人员全程“带着镣铐”改编,展现了对原著《西游记》的敬畏、对艺术的敬畏,才使得他们不断克服外部困难、内部困难,做到了经历八十一难,为人间留一份厚礼的艺术境界、人生境界。 86版《西游记》成为近30年里最成功的翻拍影视剧,很多原因在乎它抓住了中国人内心的命脉,剧中它讲究师慈徒忠、不畏艰难、救世济民,这些主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主题。86版《西游记》几乎将以上的主题包含在内,观音菩萨她就应该是个慈眉善目的女观音,孙悟空他就应该是个长相可爱俏皮的猴子,猪八戒他就应该好色贪吃逗俏,沙和尚他就应该忠心耿耿一言不发,这些固有的观念已经在大众心里生了根,不是86《西游记》先入为主给了观众们固有的人物形象,而是86版《西游记》顺应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对一些人物角色的形象塑造。就算没有86版《西游记》出现,也不代表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就能取代人们心中固有的《西游记》人物形象,一部影视剧取代不了几千年中国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基。当然,86版《西游记》不是没有不可诟病的地方,它的特技效果与打斗画面与原著中相差甚远,这些遗憾都源自于82至86年没有像如今这样发达的 科技 水平。艺术的完美实现与 科技 创新是分不开的,第一部3D科幻大片《阿凡达》一经出现就刷新了电影史,成为现在大家还感叹的科幻大片,那么它的成功是因为它完美无瑕的剧本吗?是因为它里面的人物角色不可取代吗?还是因为它激烈炸裂的打斗画面?这些因素都不是决定《阿凡达》成功的关键,它真正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是全球首次推出的3D全景视觉效果观看的电影,它在电影院里给观众们造了一场奇幻的梦。我们中国的艺术界里从来都不缺好的创作文本,我们更不缺炫酷的打斗场面,随便拉出一位神话人物出来,都是大战过四海八荒的超级神仙,比如二郎神杨戬、封神英雄雷震子、劈山救母沉香,挑他们其中任何一位出来,不比美国漫威系列的黑寡妇、美国队长厉害吗?只是,我们中国没有人站出来做出一个中国超级英雄系列的电影,我们缺乏的是对艺术的敏感度,以及时代高瞩性和 科技 创新力。 中国的影视翻拍路与影视创作路都很漫长,我们要扛起“三座大山”,为中国文化传承的更远,自信的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贡献。 现代影像技术的日益成熟,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改编潮开始发展,并在之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孙悟空作为经典文学作品的代表人物,为影视改编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模板,同时也为我们给予了一张崭新的白布。通过研究内容,找到古代文学作品在经典角色改编中的标准,以孙悟空的改编为基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在新时代下的价值,为今后的西游文化的改编提供一些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