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手拉手被写入哪些党中央文件|手拉手活动的资料

|

⑴ 手拉手活动的资料

1986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里村小学少先队与贫困井陉县雁过口小学结成了手拉手姊妹学校。同年六一前夕,东里村小学、八一小学、合作路小学少先队联合在《中国少年报》向全国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让山区小伙伴和我们共享节日的快乐》,要和贫困山区的小伙伴开展“手拉手”活动,一起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这就是全国最早的“手拉手”活动。5年后的1990年,中国少年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在全国开展了“全国城乡小伙伴共同投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活动。此项活动简称“手拉手”。1994年全国少工委将“手拉手”纳入“跨世纪雏鹰行动”,并赋予更丰富更新的内容。迄今为止手拉手活动已经开展了20年了,我认为它的原始概念应该这样理解:“手拉手”活动是城市和农村的少年儿童通过相互走访、书信往来或者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等方式达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的一种少先队活动形式。 经过20年来的发展随着手拉手的活动群体以及活动方式的变化,现在“手拉手”的概念应该这样诠释:“手拉手”活动是城市与农村少年儿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儿童(比如东部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与西部地区儿童、健康与残疾儿童、城市与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儿童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处于不同区域但是具有相同教育目标的少先队组织(比如全国雷锋学校手拉手夏令营)等不同类型的少年儿童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流达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的一种少先队教育活动。 以下这几种情况我认为不属于“手拉手”的概念范畴: 1、希望工程是强势向弱势的一种单向的资助,而“手拉手”是双向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同一学校之间的高年级和低年级之间的手拉手,这种活动属于友谊班级,可以追述到红军时期,不是我们说的这种“手拉手”活动。 3、有些“小手拉大手”活动,对社会很有影响,这属于文学意义上的手拉手,和我们少先队“手拉手”品牌活动不是一个意义。 4、我们的“手拉手”活动是针对儿童与儿童之间的,这是不能改变的,如果改变了那就不能成为少先队的品牌活动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手拉手,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的手拉手这些活动也很好,是手拉手广义的延伸,但是不应该属于手拉手活动概念的范畴。 二、“手拉手”活动的意义。 “手拉手”能够不断发展并成为少先队的品牌活动,说明这种活动形式是很适合我国国情的,也能够达到少先队组织的教育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宏观上讲它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手拉手”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首先,“手拉手”活动让城乡孩子相互了解。城乡手拉手活动能使城市孩子初步对农村的经济水平,教育现状以及农村儿童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又所了解。农村孩子通过城市手的书信介绍或者城市孩子邀请农村手在假期到家里居住,共同生活,城里的生活条件,生活习惯,高楼大厦,交通设施,科技馆,电视塔等现代化文明能使农村孩子了解城市的经济,文化教育,同时也能够激发农村孩子发奋读书的欲望,为将来改变家乡面貌贡献。城乡儿童相互了解,互相尊重,共同进步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其次,手拉手活动巩固了工农联盟主体的思想基础。我国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主体要保持不变,从长远来看,那就要从娃娃抓起,城乡手拉手活动使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有了深厚的友谊,从接班人这里就巩固了工农联盟主体的思想基础。 第三,“手拉手”小伙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进步,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手拉手”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手拉手”活动对于队员来说在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有都有促进作用。 1、在德育方面:“手拉手”含有德育的成分,“手拉手”活动让城乡孩子进一步了解国情,共同进行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及革命传统教育其德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城乡手拉手,城市儿童到农村体验播种、施肥、浇水、打猪草等农活感受到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农村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城市孩子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同时农村孩子来到城市看到高楼林立,家居生活的现代化体验到现代文明,能够激励他们树理远大的理想。 2、在智育方面:“手拉手”活动让队员们看到了农民怎样种田,工人怎样做工,大大丰富了知识,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城市儿童到农村能亲眼看到平时吃的西红柿、黄瓜是怎么种出来的,冬天穿的棉袄里面的棉花是怎么来的;农村儿童到城里棉纺厂参观能够了解到棉花是怎么变成布的,到科技馆参观能够直观的了解宇宙世界的奇妙,在双方来讲都能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另外城乡孩子的学习方法的交流对于孩子学习进步也会有一定帮助。 3、在体育方面:城市儿童通过步行访农村伙伴,或者和小伙伴一起爬山、开展夏令营、一起开展拓展游戏等活动都能起到强健体魄的作用。 4、在美育方面:手互访活动,能够接近祖国的大好河山,秦皇古道,石窟、壁画,剪纸等文化陶冶了少年儿童的情操。 5、在劳动方面:城市儿童能够了解到农业机械播种机,收割机是怎么为农民服务的;农村儿童能够知道洗衣机,洗碗机是怎么工作的。双方都能体验到现代化的劳动方式。 (三)在少先队文化建设方面,“手拉手”活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手拉手”活动加强了农村少先队的基础建设。例如: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少先队相对比较薄弱,有些学校出的队旗都是纸做的,红领巾从来都没有亲眼见过,就别说戴过了。城市少先队组织帮助农村学校建立少先队基础设施:鼓号队、少先队队室,规范少先队机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促进农村少先队文化建设。 2、“手拉手”活动同时也丰富了城乡少先队活动的内容,拓宽了少先队形式,使得城乡少先队实践活动增加,阵地增加,对新时期少先队文化建设有推动作用。 (四)“手拉手”活动适应我国独生子女人数较多的现状,有利于少年儿童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从心理角度分析,我国多年来实施计划生育,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们缺少伙伴,缺少交流,在家里是“小皇帝”。他们渴望伙伴,渴望交流,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观。“手拉手”活动从某种程度上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他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手拉手”是“跨世纪雏鹰行动”中非常重要的活动,现在已经是少先队的品牌活动之一,这是“人文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 三、“手拉手”活动深入发展还需解决在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在一些队员何辅导员心目中有扬“城” “乡”的倾向。他们认为城市一切都是好的,农村一切都是差的,认为“手拉手”活动是对农村的恩赐。把“手拉手”活动看成是慈善表现,忽略了农村对于城市孩子的教育,淡化了“手拉手”活动的教育功能。 (二)只重形式不重效果。一些“手拉手”活动只满足于“做了什么”不去看“有何收获”没有把重心放在队员的成长上。 (三)偷换概念,扩大外延。当前提倡推陈出新,“手拉手”外延越来越无限扩大,动不动就为一些活动贴上“手拉手”的标签,把所有反映“友谊”“合作”之类的活动都说成是“手拉手”活动,扩大到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手拉手”。当然我们不反对创新,但是“城乡少年”“双向互动”“共同进步”的三大根本是不能动摇的。 (四)成人包办代替。当前大多数活动是我们成人的点子,以为这样就会收到的效果。但是到底有没有效果,队员是否喜欢,没有去认真调查。少先队是儿童的组织,他们是真正的主人,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我认为应该大量征求队员的意见,在队员中征集点子,才能真正体现队员心声,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上是我对“手拉手”的一些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