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文件下载|英语杂志

|

① 使命召唤7僵尸地图有哪些

总共11张地图原版3张:剧院、五角大楼、俯视角DOADLC1:阿松森DLC2:COTDDLC3:香格里拉DLC4:月球 以及 4张COD5的僵尸地图原版地图在游戏本体里,DLC的图可以下载对应的DLC文件获得

② 华盛顿邮报(新闻是历史的第一草稿)

当新闻的自由与政府安全起了冲突,威胁到总统个人利益时,对抗才是新闻人该做的。 《The Post》(华盛顿邮报),这部电影所讲诉的故事在当前的时间看来是对某些事情的最大讽刺。 对于有些电影来说,你只要一看到演员的名字导演的名字就不必担心电影的质量了,更不必担心演技。 《华盛顿邮报》一部由奥斯卡影后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主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指导,一部奥斯卡级电影,因为无需担心演技,所以就少了一些期待。 满分五星的话打四星半,如高潮般的前十分钟,中途一度让我打三星,后半段就像允许出版一样激动人心,那些台词在当下看来是多么的敏感,一部无需任何光影效果仅凭剧情就能打满分的电影,不过这样的电影往往过于偏向去讲剧情,就像影帝影后的演技一样,少了那一份期待。 梅丽尔·斯特里普对演技的游刃有余,无论给她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她都能演的很好,这是一次又一次拿到影后奖且一次又一次被提名的演员所修炼的本领。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个真实事件可以说异常的精彩,跟美国政府公然对抗,最后无论从民心还是法庭上都赢了美国政府,这是新闻自由的最高体现。 历史背景:美国五角大楼绝密文件失窃,里面有美国政府暗箱操作越南的总统大选并卷入越南战争导致大量士兵伤亡的文件,这份文件被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公开,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将其告上法庭,最后尼克松政府的名誉扫地,后续被华盛顿邮报曝光出来的“水门事件”直接导致尼克松下台。 电影剧情(含剧透):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正值华盛顿邮报计划上市的时候,在不知道结局的情况下跟政府作对需要多大的勇气,失败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股东怎么会投资一家跟政府对抗的公司?还好,结局他们胜利了。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有人从五角大楼拿到了越南战争的文件,在电影里是被他放到包里直接拿出去的,而且是一批一批的拿,美国的国防部,从电影看是很容易被拿走的。 镜头切换到了梅姨饰演的女主凯身上,她的丈夫自杀,她掌管了公司,华盛顿邮报打算上市。在一群男性董事中唯有她一位女性,在开会时显得格外拘谨,当时的社会背景女性的地位还是很低的,以至于凯最后自嘲地说道:“女人说教就像是狗用后腿走路,做的并不好,但你会惊讶竟然能做到。”,当时的社会背景认为女性干不了大事。 《纽约时报》率先刊登出五角大楼的文件,新闻媒体要的就是关注度,男主本也想要弄到消息源,民众已经举行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华盛顿邮报得到了完整的资料文件,而纽约时报被尼克松控诉,电影到达了对抗的阶段,华盛顿邮报需要上市才能让公司有资金运转,如果出版就会被告上法庭,公司会因此倒闭。 整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是群戏,而群戏涉及到的人物众多,所以不好拍。电影里群戏最精彩的一段是用电话的形式呈现的,分别是女主凯、男主本,公司董事弗里茨以及其他同事,凯一边听着本的强烈建议一边又不断担心公司的未来,这一段梅姨的演技可以反反复复看好几遍,人物的眼神、呼吸以及细微的面部表情,这就是影后的演技。报纸出版了,华盛顿邮报跟纽约时报被尼克松告上了法庭,律师以总统的权力为主,总统的权力不能受到威胁。 当凯从众多围观的女性中走出,那些女性们自发为她让路注视着她离去的时候才是她最伟大的时候。 在结尾处,那个将文件偷出来的人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这个情景跟前几年的斯诺登一模一样,国家不是一个人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更不是当权者的国家!总统的权力不能一家独大,新闻有自由权,民众有知情权,让上千万士兵去打一场明知是输的战役,让他们白白丢掉性命,就为了所谓的总统的名誉? 受到华盛顿邮报的影响,其他报社纷纷行动了起来,最后的十几分钟是电影的精华之处,提升了整部电影的层次,里面的这几句台词很精彩。 新闻是历史的第一草稿,当然这句话仅限于真正拥有新闻自由度而不被政府干涉的报社,有些国家只要稍微触碰到一点就是死,各种禁,各种改写历史。无论怎样,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而人民拥有反抗的权力。 第88届奥斯卡最佳电影《聚焦》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也是讲诉新闻媒体揭露真相的,相比之下《聚焦》没有过多的情绪化表演,《聚焦》里的波士顿环球报揭露了美国神职人员性侵儿童的,一个对抗宗教一个对抗政府,过程都异常的艰难,这才是新闻媒体该做的是,为了民众。 这部电影的题材对于当下来说很敏感,但对于美国来说是喜闻乐见,美国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因为他们的媒体拥有这样的自由权,他们可以让总统下台。

③ 英语杂志

The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 1851年创刊。属苏兹贝格(Sulzberger)家族所有。同《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一起被列为美国最有影响的三家大报。它内容充实,资料齐全,拥有一批名记者,因而有“博大精深,当之无愧为美国第一大报”之说。在评选优秀报纸的民意测验中曾多次名列第一,也是获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The Pulitzer Prizes)——得主最多的一家美国报纸,其订户遍及国内外。为了招徕更多的客户,该报于2001年发行电子版。 《纽约时报》一贯标榜客观和公正,其口号是,“刊登一切适合刊登的新闻”。他常用较大篇幅刊登政府重要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但也不时发表一些批评政府政策的报道和评论以及披露一些内幕和机密。例如,它于1971年刊登了轰动政界的关于越南战争起因的“五角大楼文件”(The Pentagon Papers)。它虽有“执美国舆论之牛耳”之说,但由于与政府关系密切,不时透露官方消息,其所报道和评述的国际新闻基本上反映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及其动向。该报与东部权势集团有缘,刊登自由派人士写的文章较多,因而被称为“自由派重镇”。有的评论界人士认为,它在政治上应属“中间偏左”的报纸。 《纽约时报》是美国和其他国家领袖人物和高级知识分子必读的报纸。他平日版日发行量113万份,周日版发行量约140多万份。在近年美国日报发行量的排行榜上名列第三。The Times 《泰晤士报》 创刊于1785年,为皮尔逊父子公司(CS. Pearson & Son, Ltd)公司所有。它是英国一家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也是一家在西方最有影响的大报。其读者有政界人士、高级知识分子和工商、金融界人士。它虽标榜“独立”,采取中间立场,其实政治观点相当保守,常支持保守党的政策和主张。英国有所谓“当权派读《泰晤士报》”一说。该报的“读者来信栏”(Letters to the Editor)办得特别出色,许多知名人士在这个非正式论坛发表种种“高见”,对舆论有很大的影响力,被认为代表当权派的观点。 《泰晤士报》在世界各地派有记者,以较大篇幅报道和评论国际、国内重大新闻。过去曾由于内容过分严肃,不符合一般读者的趣味,因而发行量下降,利润锐减。1978年底曾因劳资纠纷和经济问题停刊一年之久。1981年,英国九大报业集团之一的新闻国际公司(News International)老板、美籍澳大利亚媒体大王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从加拿大财阀肯尼思·汤姆森(Kenneth Thomson)手中买下该报。 该报有几种以周刊形式出版的副刊,其中《泰晤士报文学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被认为是英国最有影响的一家文学周刊,刊载的文章和书评具有权威性。 《泰晤士报》发行量平日近30万份,在英国质量类报纸中排名第五。星期日无报,由《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补缺。该报也非正式的称为“The London Times”和“The Thunderer”。Newsweek 《新闻周刊》 创刊于1933年,新闻周刊公司属于华盛顿邮报公司,为格雷厄姆家族所有,因而它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与《华盛顿邮报》立场基本相同。 《新闻周刊》除了名记者综述一周重大事件和报道、评论白宫新闻外,还聘请其他国家的名记者撰写专栏评论。其版面与其竞争对手《时代》周刊相仿,但在文字上较后者通俗易懂一些。其发行量在三大新闻周刊中位居第二,每期发行量约300多万份,除发行国内版外,还有大西洋(即欧洲)版和太平洋(即亚洲)版。Reader’s Digest 《读者文摘》 创刊于1922年。号称西方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月刊。用英、德、法、西、日、中、阿拉伯等17种语言在几十个国家和地方出版。国内发行量为1,800万份,居国内各杂志之首。国外发行量为1,200多万份。它是美国中产阶级爱看的一份杂志,政治上反映美国保守派的特点。 《读者文摘》原以摘取书刊的报道为主,现在文摘只占60%,其余为本刊或特邀记者所写的文章。其编辑方针是“每月从一流杂志选出文章加以精简,务使文意紧凑,以保持永久可读性”。每周内容广泛,从国内外政治、社会、科学到生活琐事,无所不包。体裁活泼,有小说、散文、日记、小品、游记等。另一特色是利用文末之处补白,插以警语、箴言、座右铭、笑话等。此外,为了帮助读者扩大词汇量,还辟有“Word Power”栏,为刊物所独有。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年3月】 专业二级要求:认知词汇达4000-5000个;阅读难度相当于Reader's Digest 专业四级要求:认知词汇达5500-6500个;读懂难度相当于美国Newsweek 专业六级要求:认知词汇达7000-9000个;读懂难度相当于The Times 或 The New York Times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