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上级文件多少条怎么用标点|公文撰写中如引用了相关文件内容应予注明注明的方式是

|

㈠ 法律文书写作引法条能否用省略号

一、法律写作细节之基本项(一)阿码汉码一致法律写作中经常涉及条文的引用,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前文是“第五条”,后文是“第5条”;前文是“第(二)项”,后文又有“第2项”“第二项”。这里讲的混用是最低级的混用,也就是同样的条文,前后不统一。如果从整篇文章来讲,数字与汉字的使用,虽然是特别不起眼的小问题,但是还有大学问。有兴趣的可以找《法条序号的功能定位与设置技术》(刘风景著)这篇文章看一看。(二)法律文件简称统一涉及法律文件简称,尤其是司法解释,常常出现同一个文件,有各种名称。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前文称证据规定,后文称证据解释,再后面又出现全称。这种情况下,对于第一次出现的法律文件名称括号备注一下“以下简称××”,后文予以沿用,便保持了统一性。体现法律写作的严谨和规范。(三)条文的精确引用在引用法律条文时,有意思引用,有全文或部分引用,前者不用加引号,可以重新组织语言概括条文意思;后者加引号,需要和条文的内容保持一致,如有省略用省略号。在有的文章中,经常会出现作者自己概括了条文的内容,或者按照记忆依稀记得的样子来引用,同时也用引号引起来,就不够规范。另外,引用条文,来源要比较权威,有时是全文引用,却有错别字,想必是随便从哪个网页粘来的。(四)有效条文引用有时,历史阐述性质的内容中引用失效的条文,是为了介绍特定制度、规范的发展,是有必要的。但是,对于一般法律适用依据援引时,务必要明确所引条文是有效的。同时,涉及处理意见时,一定要先引条文,没依据的再讲道理。(五)层次清晰,结构平衡比如,整篇文章从头到尾铁板一块,没有分出一个段落,也没有任何标题。给人感觉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头雾水。再比如虽然分出了层次,大部分段落都拟有一个小标题,而忽然某个部分只有一句话。这样就是不平衡的,最好再概括出一个小标题,然后,将该一句话适当地进行扩句,从而与其他部分保持平衡。(六)最常见的错别字和表达最常见的错别字是“制订”和“制定”(简单粗暴地讲,有效力的用制定,其他用制订),“签订”和“签定”(只有签订,没有签定),“其他”和“其它”(用其他,不用其它),“账户”和“帐户”(用账户,不用帐户)。还有,“某年底”这样的表达是错误的,如,2014年底,应该是,2014年年底。(七)标题规范文章的数级标题应该按照:一、(一)1.(1)①这样的序号来排,最常见的问题是1后面用了顿号,而不是用圆点。前几天我还在一篇文章中见过有在(一)后面加顿号。另外,标题末尾不用加标点,句号、问号、叹号,都不用。(八)外文需格外注意文章中有外文的,输入时需格外留心,拼写漏写,字母间多了空格或两个单词之间的空格没打等小问题常常出现。涉及德文、法文、俄文等特殊拼写的更要注意,尤其字母上方的“小眼睛”“小犄角”之类的。(九)翻译的术语前后一致翻译的人名、术语,尽量采用通用的译法。对于众所周知的人物最好用通用译法,比如边沁,有译者坚持“本瑟姆”更符合发音规则,却容易带来不必要的困惑,因此没有必要标新立异;对于不是众所周知的人物或词语,最好括号备注原外文名称,以避免回译不准确而无法查找。(十)当事人的名字要准确法律文章少不了案例,案例当然少不了当事人。当事人的名字这种细节,却是出错高发地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看到一篇判决,前文是嘉禾公司,后文就变成嘉和公司了。另外,援引案例写作时,有时因涉及商业秘密或隐私,需要将当事人的姓名隐去,这里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同姓的当事人有好几位,如只是简单地将名字改成某某,会出现当事人名字混淆无法辨认的情况,比如两个李某或李某某,让案情混乱不堪。因此,在隐名时要注意。(十一)法律术语及时更新立法和法学理论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当法律修订,或者法学理论相应发展时,相应的法律知识就发生了变化。比如,2009年8月27日,修改的一批法律中,“征用”改成“征收”的,就应该统一及时更新,规范使用。再如,目前三大诉讼法都将“鉴定结论”改成了“鉴定意见”,而作为法定的证据类型,在修改后的实际使用中,就要对以前惯用的术语进行更新。(十二)最容易用错的标点最容易用错的标点是逗号、顿号、分号。“一逗到底”真的不是夸张,很多文章如此。作者可能对标点无意识,写着文章点着逗号,如同吃着火锅唱着歌儿。在该点句号时点逗号,在改点逗号时点顿号,应该纯属无意识吧,所以用法就不啰嗦了。此外,分号是不可以放在句号外面的。这个原则记住,分号一般也错不了了。另外,还有在引号与书名号之间,如果没有其他的内容是不需要加顿号的,因为这是2011年国标修改的,所以,很多人会忽视,甚至不知情地敌视。比如,我修改过的这种问题,经常被作者执拗地改错回去……关于标点的用法,可参考《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十三)注意“我”和“你”这是什么意思呢?文章中,常常出现没有主语或者主语太多的情况,就是说句子缺“我”或者“我”太泛滥;另外,也常常出现很多“你”,而删去这些“我”和“你”对意思不构成任何影响。总的来讲,写作就是书面化程度不够,很像平时讲话带了很多口头禅。(十四)数字可以对得上涉及数字,比如赔偿金额等,就有一笔小账要算,前后一定要核得上,比如几项请求,共计多少,一定要构成等式。这种错误也很普遍。数字的小数点也要注意,比如一份判决中,就出现了“11.42个月”,让人比较费解。另外,论述要点的个数,也要前后对应,举例说,我上一篇文章说“法律写作的五个问题”,就写了一二三四五六点。因为构思时想了五点,写的时候临时又多想到一点。(十五)固定搭配固定用比如首先、其次、再次、复次、最后,这是一套的,第一、第二、第三……这是一套的,常出现首先,……其次,……第三,……这样的套用。此外,正文论述中,这些词后用逗号,而不是顿号。这也是高发错误。(十六)消灭笔误笔误这个事情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其实是可以消灭的,在文章提交或者发送之前,通读一遍。那些“一遍”写成“一边”,“证券”写成“证据”等等瑕疵就暴露出来了。以上十六方面的小细节,可以说是基本项,属于不在意就会有硬伤的情形,另外,还有一些附加项,如果不在意,可能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花更多一点心思,则会让文章更出彩漂亮。二、法律写作细节之附加项(一)告别单调地用一个词比如,表示转折时,作者喜欢用但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段话中就有十多个“但是”,这样便显得重复和单调。那么,就可以用然而、不过、却等可替代性的词语,让句式变幻有别。所以、于是、因此,另外、此外、还有等等也是同样道理。(二)音律抑扬顿挫斟酌一个措辞,推敲一个用语,会发现当恰当的汉字组合到一起,阴阳上去的变化,有种音律的美感。(三)对仗工整对于相邻的句子,如果字数相近,能够凝练成同样字数的,会产生一种工整的对仗效果,无论是视觉的阅读还是听觉的念诵,都会产生有冲击的美感。(四)使用成语间或地使用一些成语,使文章显得干练、精悍。文章中的有些表达,完全可能换成成语,比如“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即,众所周知;避免再一次地犯同样的错误,即,重蹈覆辙,等等。以上罗列一些法律写作中的细节,可能有人认为重不重视都无伤大雅。这就像三个词——白璧微瑕、瑕不掩瑜、美玉无瑕,可以算是不同人写文章做事情追求的几种境界吧!我相信,魔鬼总藏在细节中,而天使也是。

㈡ 引用别人的话的标点符号怎么用

引用别人的话用标点符号引号。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分别标志为“”『』和‘’「」。其中『』和「」为曲尺形的引号,在“”‘’西式引号中不方便使用的时候使用,最早来自日本的钩括弧(日语的“钩括弧”在日语中不全是引号)。但是港澳台地区已经习惯在横排时使用『』和「」。

然而,自2010年代,中式引号『』和「」在中国大陆也被广泛使用,并且经常出现在广告、海报、电视频道字幕等场合。

(2)引用上级文件多少条怎么用标点扩展阅读:

相关应用:

中国大陆地区标准:先用双引号“ ”,内部如需再引用,再用单引号‘’,若再需引用,使用双引号“”,以此类推。直排仍保持双引号在外,改用『』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然而,自2010年代,中式引号『』和「」在中国大陆也被广泛使用,并且经常出现在广告、海报、电视频道字幕等场合。

台湾地区标准:先用单引号「」,内部如需要引用,再用双引号『』。而双引号内部又需要引用,则再用单引号,如此类推。

(根据“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重订标点符号手册》,中华民国八十六年三月台湾学术网络三版。)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注:由于 “『』、「」”横排一般只在港澳台地区及日本使用,但是使用方法有一定的差异:在汉语中“『』、「」”分别为双引号和单引号,所以在港澳台使用“『』、「」”时应遵守当地的标准。但在日本,「」是引号,而『』是书名号。

1、表示引用。

2、表示特定称谓。

3、表示特殊含义。

4、表示讽刺和嘲笑。

5、突出强调。

㈢ 引用多个文件之间需要打顿号吗

不需要。根据《标点符号用法》中的规定,并列的文件中间最好是不加顿号,因为文件已经将各自的内容明显的区分开来了。

㈣ 公文里的正文,引用别的文件,两个以上,书名号之间需要加逗号么

书名号之间不加逗号。应该是根据《xx市航道管理处关于开展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XX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开展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4)引用上级文件多少条怎么用标点扩展阅读:

公文常见错误: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

例1: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错误)

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正确)

例2: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错误)

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正确)

㈤ 引用一个政策文件比如《什么什么意见》一句话,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

通常用冒号,引号。

㈥ 行文中引用文件用什么标点符号

行文中引用文件用下划线;以英文输入情况下点击“Shift”,“_”。

1、键盘上“0”数字后边的按回键。

2、用SHIFT键加答上"-" 就可以在键盘上打出。

3、在英文输入状态下才能成"_",在中文输入状态下是“—”。

4、下划线大家经常接触到的一般用在名字的输入中,(只可以输入数字,字母,下划线)而在一些文档(如WORD)中,下划线常被用作增强注意。而在网页中,可以链接的文字(超链接)下面一般都有下划线。

(6)引用上级文件多少条怎么用标点扩展阅读:

在符号中,既有感觉材料,又有精神意义,二者是统一不可分的。例如,十字路口红绿灯已不是为了给人照明,而是表示一种交通规则。符号与被反映物之间的这种联系是通过意义来实现的。符号总是具有意义的符号,意义也总是以一定符号形式来表现的。符号的建构作用就是在知觉符号与其意义之间建立联系,并把这种联系呈现在我们的意识之中。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通常可分成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这两大符号在传播过程中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在人类社会传播中都能起到指代功能和交流功能。

㈦ 公文引用其他公文 如何标注

一般而言,上述概括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要引用的公文作解读时经常运用的方法。在实际的使用中,往往与概括引用相结合,要引用某公文的具体内容,需列出该公文标题和发文字号,然后才能运用,很少单独运用,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注意事项:应当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第一,要准确。必须保证所引用的内容准确无误。做到完全吻合,连标点符号都要一致。

第二,要完整。要注意保持所引用内容的完整性,使之能够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切忌断章取义,随意肢解原文。

第三,要得体。引用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无论是从思路上还是语气方面都要对接好,过渡好,天衣无缝,切忌牵强附会。

第四,要适“度”。引用不能大段大段引,如果引用的公文比要写的公文的文字还要多,就有点喧宾夺主了!因此,要选择最能阐明或增强公文的主旨、观点、依据等的语句、语段加以引用,不在多,而在精准!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吃透引用的原文。一知半解,就很容易不得要领,甚至断章取义,这是要加以注意的。

㈧ 公文撰写中如引用了相关文件内容,应予注明,注明的方式是

先注文件标题,后注发文字号。

公文的撰写和修改必须及时、迅速,反对拖拉、积压。词章必须准确、严密、鲜明、生动。注意几点:

条理要清楚。公文内容要有主有次,有纲有目,层次分明,中心突出,一目了然。文字要精炼,篇幅要简短。

遣词用句要准确。公文要讲究提法、分寸,措词用语要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论理要合符逻辑。公文的观点要明确,概念要准确,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产生岐义,耽误工作。

造句要合符文法,通俗易懂,并注意修辞。不要随便生造一些难解其意的缩略语,对涉及一些平时用简称的单位应使用全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顺序号。

详细、准确地写明请示事由。不仅应在标题上写清,还要在在正文里写明请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向上级请求。请示事项要专题专文,以便上级及时答复。

明确提出本单位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意见,供上级参考。意见要写得有理有据,必要时可引证有关的现行政策、规定条文。如本单位意见分歧,要分别陈述不同意见的内容,并加以分析比较,还可提出倾向性的意见,供上级权衡、批复。

具体提出对上级的要求。包括希望按某个最佳方案批示;由于时间限制,或事态严重,希望上级尽快答复,甚至务请在什么时限内答复;提请上级批复时需要注意或强调的问题,否则可能引起什么不良后果;在上级正式批复前,建议上级同意暂先按什么原则进行工作;等等。

向上级提出上述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上级及时、准确的批复,但行文中切勿使用要挟的言辞。

㈨ 段落中引用文件应该打什么标点符号

用书名号就行吧

㈩ 引用公文直接采用文号时,是否要在文号上加引号

没有直接引用发文字号。

引用公文应当包括“标题”和“发文字号”两个要素,发文字号要紧跟标题之后,用括号将发文字号起来。

引用时候应当严格依次进行,做到完整、准确、规范,不能随意增加或删减。发文字号是用括号,一定要注意,不能用其他符号。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

(10)引用上级文件多少条怎么用标点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第一,要准确。必须保证所引用的内容准确无误。做到完全吻合,连标点符号都要一致。

第二,要完整。要注意保持所引用内容的完整性,使之能够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切忌断章取义,随意肢解原文。

第三,要得体。引用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无论是从思路上还是语气方面都要对接好,过渡好,天衣无缝,切忌牵强附会。

第四,要适“度”。要选择最能阐明或增强公文的主旨、观点、依据等的语句、语段加以引用,不在多,而在精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