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是什么文件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是指导性文件。方案分为10个部分,共56条,其中改革任务和举措47条,提出建立健全八项制度,分别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到2020年,构建起由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方案指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理念为“六个树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原则是“六个坚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
㈡ 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什么时候出台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鄂发[2009]25号)是2009年10月出台的。《意见》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做了明确阐述,明确提出了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夯实环境保护基础,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建立健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等战略要求。《意见》是湖北省首个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是指导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有效推进全省“两型”社会建设,极大地提高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㈢ 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文件是
法律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十四条规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5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5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5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5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㈣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哪下载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文)2015年05月05日 20:13 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文件共9个部分35条,包括总体要求;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下载地址: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5/05/t20150505_5285360.shtml
㈤ 以下属于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到的是
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到2020年,构建起由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方案指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理念为“六个树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原则是“六个坚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国政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坚强的国家意志,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进。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者将其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短板和瓶颈制约。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从战略决策到战略部署,从基本理念到正确方向,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中国正下定决心扭转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状况,力争到2020年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今年1月1日起,中国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一年多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4月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有望年内出台。5月初,中国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专题部署的第一个文件。《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制度体系,其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五化协同”。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目标。
㈥ 什么是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立柱架梁,搭起生态文明制度的骨架。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的8项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四梁八柱”。八类制度则是指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开发保护、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环境治理体系、市场体系、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
(6)生态文明建设的文件有哪些扩展阅读:
改革带来的“生态红利”无疑十分突出。苏州市吴江区毗邻东太湖,围网养殖曾经非常普遍,对湖水的污染很大。近几年,东太湖在生态和排污上加强治理和管理,现在沿岸莲叶田田,鸟语花香。叶家港村村民赵其林感叹“这几年变化好大,水也清了,四周环境也好了。
2019新年伊始,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1.8%、10.2%、10.8%。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佳境正在形成。
㈦ 生态文明的政策解析
十八大报告的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方案分为十个部分,共56条,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课题研究分析在遥远的欧洲,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如此理解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的概念关系到每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地球上以一种新方式生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同时也让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实际上,党和政府也意识到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环保、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概念在十八大报告中被纳入“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不仅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并成为五大建设主题,而且在整个报告中被列为第八部分单独进行阐述。这在过去的报告中是从来没有过的。细节上,“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两条首次出现在报告中,凸显出政府对这两部分的重视。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该文件是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点提及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后,中央全面专题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个文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凸显。
㈧ 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 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推进水循环利用。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8)生态文明建设的文件有哪些扩展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㈨ 你认为“十三五”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有哪些内容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10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代价过高的问题。“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这是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的目标,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对未来将产生重大影响。 首次把绿色化纳入现代化推进战略中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但和此前的文件相比,此次《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把绿色化纳入我国现代化推进战略中,将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取向,大幅提高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程度。《意见》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表示,《意见》除第一次明确把绿色化纳入我国现代化推进战略中外,还明确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末端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而是把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源头转变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杨春平说。除此之外,《意见》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四项主要任务,宣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系统提出十个方面的制度建设重点。此次《意见》中,中央反复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四个建设相融合。在关于与经济建设融合上,杨春平说,是将生态文明融入的主阵地,《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要在各个领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的理念,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程度,对存量经济进行绿色化改造,对增量经济进行绿色化构建。“也就是说,今后的项目也好、规划也好,都要从源头上有生态文明的设计,推动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通过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根本上缓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杨春平说。目前为止,我国将5个省整体纳入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其他52个地级、县级以及跨流域、跨区域的地区纳入了第一批先行示范区。杨春平介绍说,这些先行示范地区都制定了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中,将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做好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等作为各地区的主要任务。同时,先行示范地区着力探索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据了解,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组织申报工作即将展开。 “十三五”规划将专门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从“十一五”规划开始,我国在每次规划编制时,都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很多重要内容纳入其中。杨春平还表示,“十三五”规划正在制定思路,要具有生态文明的理念,而且建设目标中也会体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还有专门的一篇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现行的土地政策是否面临调整?针对这个问题,国土资源部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助理张晓玲表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土地管理的任务非常重,未来将重点在几个方面逐步改进,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守住耕地红线、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用地政策怎么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等,而这些工作有些已经开始推进。“无论生态建设的重大工程也,好还是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耕还湿,这些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都要落在土地利用上,怎么调整土地利用?再比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休闲业等等,这些都会落在土地上。未来的供地政策、土地利用政策会有非常大的改变,不会是全国一刀切的,会有差别化,从区域、从产业各个方面都会有差别。”张晓玲说。她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国家整个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土地制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未来也面临着《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土地利用标准的完善,如何降低地耗,定额指标如何合理确定,还有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的补偿机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