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的结语有哪些|一号文件是关于哪些方面的意见对农村发展有什么影响

|

①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都有哪些硬举措

2021年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要知道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度过新冠疫情的第二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决心将重点放在了乡村上。那么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文件提出了哪些硬举措?

② 2020年中央1号文件都有哪些指示一号文件内容是什么

其实一号文件里面的暗示就想告诉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

③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涉及哪些内容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包括: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综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了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两条底线任务,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强调三方面重点工作,即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部署推动实现“两新”,即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因此,我认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为续写乡村振兴画卷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④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聚焦三农,此次发布文件核心内容是什么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聚焦三农,此次发布文件核心内容是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如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怎么守住耕地红线,如何治理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这些关乎农业、农村、农民的热点话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作出了相关部署。

三、做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我们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要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生的作物。另外,我们还要确保规划要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努力种植粮食。确保一季能够产1000斤,两季能够产1吨粮,这就是高标准。”。

⑤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文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文件确定,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⑥ 2012年一号文件的内容是什么解读一下

2012年2月1日,以“农业科技”为要害词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持续发布的第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新意亮点何在,有哪些新论述、新思路、新举动?亮点一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地位文件表述:实现农业持续稳固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前途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束缚的必定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会,保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长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专家解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今年中央把1号文件的主题断定为“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心、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持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系统。农业部总经济师、消息发言人陈萌山:“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问题,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亮点二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文件表述: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篡夺农业好收成,合力增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掩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固。专家解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三农”政策系统上,明确提出“三大指向”。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这次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饶农民生活的精炼表述和精辟概括。亮点三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文件表述:缭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固,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篡夺农业好收成,合力增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掩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固。专家解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农业经济学家郭晓鸣:虽然过去十年农业科技进步明显,成为促成中国农业八连增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农业科技程度仍然是全面滞后的。“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附于科技的进步,但现在中国给予农业科技方面的支撑仍不够多,这既包含研发,更包含农业技巧的推广。”不能因“三农”形势向好而有所松懈。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撑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八连快”。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始终保持苏醒认识,绝不能因为持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良而投入削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在“三农”投入上,请求“三个持续加大”亮点四文件表述: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进步。专家解读农业部总经济师、消息发言人陈萌山: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光辉的成绩,但我们也苏醒地认识到,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请求相比,与国际先进程度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1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总体程度还不高,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程度重复式研究还较多,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见,我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附进口。2是农技推广服务不足。基层农技推广系统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费投入不足、条件建设单薄、人员素质不高级等,推广能力落后于生产和农民需要。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还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请求。3是农业人才总量不足。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技人员年纪老化问题突出。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格问题。在农业科技定位上,界定“3是三性”亮点五文件表述: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束缚的必定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专家解读农业部总经济师、消息发言人陈萌山:在农业科技的定性上,文件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长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进步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长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固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在农业科技上,政府要施展主导作用、财政承担重要责任的基础政策取向。亮点六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上,集中出台“三大政策”文件表述: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要切实进步待遇程度,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程度相连接。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切实改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2012年基层农业技巧推广系统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础笼罩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巧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笼罩全部乡镇。专家解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今年的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基层推广系统的能力,重要是两慷慨面:一、做强“主力军”。就是经常讲的七站八所。怎么做强有两点:第一,强调条件改良和能力建设。有三个亮点:1是我们讲的“一个连接两个笼罩”。“一个连接”是要让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程度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程度相连接。因为在基层事业单位五大系统中,多年来农业技巧推广人员的工资一直是非常低的,平均程度相连接将极大地勉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两个笼罩”,一个是农技推广系统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要笼罩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这个笼罩讲的重要是投入财政资金,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一个是农业技巧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笼罩全部的乡镇,这个钱是发改委的资金,重要是解决他们的办公条件,比如说房屋、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等。第二,文件强调要转换机制,加强活力。要全面履行人员聘请制度,严格上岗的条件,落实岗位责任等等,不是说你在这个岗位上可以端铁饭碗。推广的效果和条件怎么样,也不像以前主管部门说了算,需要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来考评。二、做大“方面军”。农业的科研院所、农业的大学、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等,要采用适当的政策和措施,领导他们开展农技推广。在这方面,勉励机制很要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农业经济学家郭晓鸣:现在中国农业技巧推广面临很大问题,体现为由政府主导的农业技巧推广系统“最后一公里断裂”。这是因为政府部门与农民没有利益关联度,导致供给的技巧不是农民最需要的技巧,而监督的缺乏又导致了这种“供需抵触”很难问责。农业部总经济师、消息发言人陈萌山:“一个连接、两个笼罩”政策,是中央财政支撑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重大政策突破,是基层宽大农技推广人员的长期期盼,是勉励和施展他们作用的要害所在。

⑦ 一号文件的结语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05

⑧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重点内容是什么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重点内容具体如下:

1、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粮、棉、油、糖、肉等供给安全。“十四五”时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

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2、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3、力争2021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4、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推进渔港建设和管理改革。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

5、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

6、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7、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8、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创建,到2025年创建500个左右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9、加强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日常登记颁证工作。

10、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实施最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明确地方政府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稳妥规范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保持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做好监督管理、风险化解、深化改革工作。

完善涉农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信用贷。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放大倍数的量化考核,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

11、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12、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⑨ 一号文件是关于哪些方面的意见对农村发展有什么影响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大江村的农民在地里播种花生

人民网北记者李栋)近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总体部署,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做好“三农”工作规范了方向。

“中一号文件提出的'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内容,将成为我们重点耕耘的方向。”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党委书记,总裁覃衡德表示,未来将充分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提升自身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对人民网记者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对“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逐步做出了整体部署。全国的政策蓝图落地,纳入到每个地方。很重要的是,要从各地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推进。”

叶比较庆说,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起点,基础条件也是不一样的,未来面临的艰巨巨性,复杂性和困难也不同。此文件特别突出,对两个现代化要一体设计,一并进行,体现了新时期推进“三农”工作的新特点。

⑩ 一号文件的结束语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摘要
您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于2021年2月21日公布于众,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这将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有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必须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让全中国广大农民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