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出自哪个文件|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涉及哪些内容

|

⑴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涉及哪些内容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包括: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综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了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两条底线任务,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强调三方面重点工作,即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部署推动实现“两新”,即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因此,我认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为续写乡村振兴画卷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⑵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聚焦农业

中央一号文件“姓农”,始终关注“三农”问题,2015年一号文件也不例外。一是,加快农业转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之所以仍然关注农业,主要在于农业是新四化同步的短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现实与历史的重大任务。此外,在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农业发展要主动适应这一转变。除此以外,农业自身发展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资源约束矛盾;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受损,资源利用开发的强度过大,农业生产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到,虽然中国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但是农业面临四大难题:一、遭遇“天花板”,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全面超过国际价格;二、“地板”抬高,农产品成本仍在不断上升;三、补贴“黄线”,加入WTO的承诺使得“黄箱政策”的补贴不能再继续增加;四、生态环境对农业亮起了红灯。这就要求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数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应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此次一号文件提出要保证农业农村投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了让市场对农产品进行定价,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2015年文件规定,将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总结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到,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上述知情人士称,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因此这次文件鼓励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对于工商资本下乡,中央多次强调严禁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民土地。2015年文件要求,土地经营权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不得硬性下指标、强制推动;尽快制定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准入和监管办法,严禁擅自改变农业用途。此前多名农业学者对本报记者表示,企业经营和农户经营要有分工。企业要干适合自身的,不要跟农民去抢。根据国际经验,不是一种经营主体代替另一种经营主体。 三是,农村土地确权土地确权“总体上要确地到户”,值得关注的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这两方面内容在2015年一号文件中都有所涉及。对于前者,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要重点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有效机制;对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明晰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一直备受瞩目。文件再次强调三个前提: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分类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中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农业农村的新发展,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即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农业农村的新发展,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就是,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进一步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只要粮食生产能力稳住了、上去了,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始终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首先要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统筹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力保耕地不减少、力争地力有提高。还要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水利骨干工程,做好节水优先大文章,解决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最终要靠科技,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并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市场需求是“导航仪”,资源禀赋是“定位器”。要更好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更好地适应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使有限的农业资源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开辟优化农业结构新途径,要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对重点保什么、放什么,保多少、放多少,进行系统谋划,做到心中有数。要加快发展草牧业,促进粮、经、饲三元结构协调发展。要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要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如何破解农业生产成本攀升、国内外主要农产品价格倒挂的“双重挤压”,如何突破农业资源要素的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承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的“双重约束”,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过去为了“吃饱饭”,过度开发农业资源,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欠下了生态账、环境账,以后不仅要杜绝再欠新账,还要逐步还上旧账。该退耕的要退耕,该生态修复的要修复,该治理的要抓紧治理。需要明确的是,优化农业结构也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也好,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核心是看老乡的“钱袋子”。能否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是对“三农”工作的重大考验。促进农民增收,要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不管财政多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拓展农村外部增收渠道。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忽视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强化村庄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性,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搞好垃圾、污水处理和改水改厕,加快改善村庄卫生状况,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分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保障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引导有技能、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贯彻落实好农业农村发展“五新”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只有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勇于直面挑战,敢于攻坚克难,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⑶ 农业的四种转型产化分别是分别是什么意思

农业的四种转型产化就是第一、二、三、六产业。

1、第一产业,是指各类职业农民和各类水生、土生等农业原始产品,如粮农、菜农、棉农、猪农、豆农、渔民、牧民、瓜农、茶农,以利用生物的自然生长和自我繁殖的特性,人为控制其生长和繁殖过程,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一类行业。

2、第二产业是包括各类专业工人和各类工业或产品。如注塑工、操作工、压铆工、缝纫工、焊工。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中对产业划分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第三产业即各类服务或商品。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行业。

4、第六产业就是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光明前景。

(3)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出自哪个文件扩展阅读: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揭示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和方向是转变生产组织方式,从产品经营走向产业化,最后把农业由第一产业变为“第六产业”。

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已经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农业发展正在向这一阶段靠近,这是我国迈向农业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的新机遇。

农业“新六产”的形态:

1、打造循环型业态。

立足农业废弃物和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构建生态保护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体系。在农业各产业间,打造产业上下游有机关联、“资源—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完整的农业生物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2、打造智慧型业态。

立足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借助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将现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加工及流通领域,发展定制式创意农业。

⑷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文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文件确定,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⑸ 《金融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金融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书名:金融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作品简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继2015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后,中央再次对这一问题作出的重大部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技术、新业态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最新实践,是促进农村各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农业集约化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农业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是让农民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的重要途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现代农业发展内涵的深刻认识,也大大拓展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

作者:张红宇 等。

⑹ 城乡融合发展纲领性文件重磅出炉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整体框架正式出炉。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我国将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着力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下一步将建立一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并率先从经济发达地区、都市圈和城市郊区突破。根据《意见》,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要基本打通,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要放开放宽,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基本建成,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框架要基本形成。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文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对于厘清当前认识,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制定发展政策,描绘发展蓝图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5日表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抓手是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改革目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文辉表示,《意见》分别从战略、目标、政府和市场、产业、社会福利等方面阐释了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政府和市场融合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产业融合方面,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社会福利体系融合体现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补短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意见》提出,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指出,城乡融合包括吸引各类城市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相应的资源要素要重新配置,必然要引起产权结构调整,涉及产权格局和集体经济组织未来发展方向。《意见》明确,对于进城农民,将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在此背景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强化规模经营管理服务,允许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各地制定省内统一的宅基地面积标准,探索对增量宅基地实行集约有奖、对存量宅基地实行退出有偿。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意见》还提出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日前在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上表示,在提高城镇化质量上,需要深化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甚至包括城市住房体系改革,让进城农民能够低成本地留下来和长期生活下去。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还提出完善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环境、健全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机制、建立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强化农民转移性收入保障机制、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体制机制。“城乡收入差距中最大的短板还有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要真正使农民的财产变现,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形成一个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张晓山说。

⑺ 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观点地产网讯:10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文件指出,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住房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仍存在整体性缺乏、系统性不足、宜居性不高、包容性不够等问题,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尚未根本扭转。

据悉,具体目标为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市病”问题缓解,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快速提升,城市和乡村品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在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的过程中,(一)促进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管控边界,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重大风险防控相结合的空间格局。统筹区域、城市群和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住房建设,与人口构成、产业结构相适应。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衔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建立功能完善、衔接紧密、保障有力的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等现代化设施网络体系。

(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建立分层次、分区域协调管控机制,以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基础,合理确定城市人口、用水、用地规模,合理确定开发建设密度和强度。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组团式发展。落实规划环评要求和防噪声距离。大力推进城市节水,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城市韧性。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城市山体自然风貌,修复江河、湖泊、湿地,加强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推进立体绿化,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城市功能完善工程,加强婴幼儿照护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社区足球场地等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建设体育公园,完善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设施,推动发展城市新业态、新功能。建立健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标准规范和工作体系。推动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深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

(三)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建立乡村建设评价机制,探索县域乡村发展路径。提高农房设计和建造水平,建设满足乡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的新型农房,完善水、电、气、厕配套附属设施,加强既有农房节能改造。保护塑造乡村风貌,延续乡村历史文脉,严格落实有关规定,不破坏地形地貌、不拆传统民居、不砍老树、不盖高楼。统筹布局县城、中心镇、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设施联动发展。提高镇村设施建设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清洁流域建设,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以“公司 农户”等模式对接市场,培育乡村文化、旅游、休闲、民宿、健康养老、传统手工艺等新业态,强化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产镇融合、产村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一)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鼓励建设绿色农房。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同步实施。开展绿色建筑、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创建行动。加强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推动区域建筑能效提升,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水耗,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鼓励智能光伏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

(二)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水平。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档制度,普查现有基础设施,统筹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专项行动以及体系化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协同、安全水平。加强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城市街区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城市公交专用道、公交场站、车船用加气加注站、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智慧停车及无障碍基础设施,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加强交通噪声管控,落实城市交通设计、规划、建设和运行噪声技术要求。加强城市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打通消防生命通道,推进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持续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完善再生水、集蓄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系统,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建立污水处理系统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加快连接港区管网建设,做好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统筹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及集中供热替代等,加快农村电网、天然气管网、热力管网等建设改造。

(三)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立完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完善保护标准和政策法规,严格落实责任,依法问责处罚。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做好测绘、建档、挂牌工作。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制度,加大保护力度,不拆除历史建筑,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做到按级施保、应保尽保。完善项目审批、财政支持、社会参与等制度机制,推动历史建筑绿色化更新改造、合理利用。建立保护项目维护修缮机制,保护和培养传统工匠队伍,传承传统建筑绿色营造方式。

(四)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开展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创建行动,推广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利用新技术实现精细化设计和施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不断提升构件标准化水平,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完善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开展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建设,鼓励使用综合利用产品。加强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严格施工扬尘管控,采取综合降噪措施管控施工噪声。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推进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师负责制。加快推进工程造价改革。改革建筑劳动用工制度,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培育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五)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推广节能低碳节水用品,推动太阳能、再生水等应用,鼓励使用环保再生产品和绿色设计产品,减少一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材消耗。倡导绿色装修,鼓励选用绿色建材、家具、家电。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系统。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建立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科学制定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因地制宜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绿道,全面开展人行道净化行动,改造提升重点城市步行街。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优化交通出行结构,鼓励公众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

此外,文件还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其中包括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创新城乡建设管控和引导机制,完善城市形态,提升建筑品质,塑造时代特色风貌。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动态管控建设进程,确保一张蓝图实施不走样、不变形;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强化对相关规划实施情况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基础设施效率、生态建设、污染防治等的评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立科技项目成果库和公开制度,鼓励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融通创新、利益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际化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标准;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和政策法规,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技术、业务、数据融合;

⑻ 国家统计局令第32号——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20)

一、分类目的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科学界定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统计范围,全面准确反映农林牧渔业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等全产业链价值,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制定本分类。二、分类范围本分类规定的农业及相关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以及产品为农林牧渔业所用、直接使用农林牧渔业产品和依托农林牧渔业资源所衍生出来的二三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等环节形成的全部经济活动。具体范围确定为农林牧渔业、食用农林牧渔业产品加工与制造、非食用农林牧渔业产品加工与制造、农林牧渔业生产资料制造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林牧渔业及相关产品流通服务、农林牧渔业科研和技术服务、农林牧渔业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服务、农林牧渔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农林牧渔业休闲观光与农业农村管理服务、其他支持服务等10个大类。三、编制原则(一)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为依据。本分类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为指导,科学反映农林牧渔业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等全产业链价值,确定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基本范围。(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根据农业及相关产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的类别重新组合,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农业及相关产业特征相关活动的再分类。(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本分类立足于现有统计工作基础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筹考虑行业的全面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涵盖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涉及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全部内容。(四)以相关国际国内分类为参考。本分类在充分考虑我国农业及相关产业特点和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农业及相关产业和国内文化、旅游及林业等派生产业统计分类的原则与方法。四、分类结构和编码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农业及相关产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2位数字表示,共有10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共有61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共有215个小类。本分类代码结构: 五、有关说明(一)本分类01大类“农林牧渔业”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A门类(农、林、牧、渔业)一致,为农业及相关产业的核心领域,本分类02至10大类为农业及相关产业相关领域。(二)本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对应关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仅部分活动属于农业及相关产业的,所对应的行业代码用“*”做标记。(三)本分类在“说明”栏中,对农业及相关产业各小类的范围作了说明。(四)本分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具体范围和说明,参见《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六、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表代码名称说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及名称(2017)大类中类小类01 农林牧渔业 011 农业生产 0111谷物种植指以收获籽实为主的农作物的种植,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的谷物的种植0111 稻谷种植0112小麦种植0113玉米种植0119其他谷物种植 0112薯类、豆类和油料种植指对薯类、豆类以及油料的种植活动0121 豆类种植0122油料种植0123薯类种植 0113棉、麻、糖、烟草种植指对棉花、麻类、糖料以及烟草的种植活动0131 棉花种植0132麻类种植0133糖料种植0134烟草种植 0114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指对蔬菜、食用菌、花卉以及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活动。不包括用作水果的西瓜、白兰瓜、香瓜等瓜果类种植和腰果、核桃、榛子、白果等坚果类作物种植,野生菌类的采集,树木幼苗的培育和种植,城市草坪的种植、管理0141 蔬菜种植0142食用菌种植0143花卉种植0149其他园艺作物种植 0115水果种植指对仁果类和核果类水果、葡萄、柑橘类、香蕉等亚热带水果以及其他水果的种植活动0151仁果类和核果类水果种植0152葡萄种植0153柑橘类种植0154香蕉等亚热带水果种植0159其他水果种植 0116坚果、含油果、香料和饮料作物种植指对坚果、含油果、香料作物、茶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活动0161 坚果种植0162含油果种植0163香料作物种植0164茶叶种植0169其他饮料作物种植 0117中药材种植指主要用于中药配制以及中成药加工的各种中草药材作物以及其他中药材的种植活动0171 中草药种植0179其他中药材种植 0118草种植及割草指收获人工种植牧草和收割天然草原牧草的活动0181 草种植0182天然草原割草 0119其他农业生产活动指上述内容未包括的其他农业生产活动0190 其他农业 012 林业生产 0121林木育种和育苗指应用遗传学原理选育、繁殖林木良种、繁殖林木新品种核心的栽植材料的林木遗传改良活动和通过人为活动将种子、穗条或植物其他组织培育成苗木的活动0211 林木育种0212林木育苗 0122造林和更新指在宜林荒山荒地荒沙、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一切可造林的土地上通过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方式培育和恢复森林的活动0220 造林和更新 0123森林经营、管护和改培指为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在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的促进林木生长发育的活动;为调整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形成密度合理、物种丰富、功能完备的优质、高产、高效林而采取林分抚育、补植、补播等人工措施的活动0231 森林经营和管护0232森林改培 0124木材和竹材采运指对林木和竹木的采伐,并将其运出山场至贮木场的生产活动0241 木材采运0242竹材采运 0125林产品采集指在天然林地和人工林地进行的各种林木产品和其他野生植物的采集等活动0251 木竹材林产品采集0252非木竹材林产品采集 013 畜牧业生产 0131牲畜饲养指对牛、马、猪、羊、骆驼以及其他牲畜的饲养活动,包括相关初级产品0311 牛的饲养0312马的饲养0313猪的饲养0314羊的饲养0315骆驼饲养0319其他牲畜饲养 0132家禽饲养指对鸡、鸭、鹅以及其他家禽的饲养活动0321 鸡的饲养0322鸭的饲养0323鹅的饲养0329其他家禽饲养 0133狩猎和捕捉动物指对各种非国家和地方保护野生动物的捕捉以及与此相关的合法活动0330 狩猎和捕捉动物 0134其它畜牧业指对兔、蜜蜂的饲养活动,养殖驯鹿、梅花鹿、麝、狐、貂等畜牧业活动,其他动物毛类、生皮、生毛皮,以及蚕茧、麝香、鹿茸、燕窝、龟蛋、蜜蜂产品等畜禽产品和其他未列明养殖畜禽等畜牧业活动0391 兔的饲养0392蜜蜂饲养0399其他未列明畜牧业 014 渔业生产 0141水产养殖指利用海水或在内陆水域,对各种水生动植物的养殖活动0411 海水养殖0412内陆养殖 0142水产捕捞指在海洋中或在内陆水域,对各种天然水生动植物的捕捞活动0421 海水捕捞0422内陆捕捞 015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0151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指对农业提供的各种专业及辅助性生产活动,包括种子种苗培育活动、农业机械活动、灌溉活动、农产品初加工活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活动,以及其他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不包括各种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服务0511 种子种苗培育活动0512农业机械活动0513灌溉活动0514农产品初加工活动0515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活动0519其他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0152林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指为林业生产提供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地防火等各种辅助性活动,包括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活动、森林防火活动、其他林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052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活动0522森林防火活动0523林产品初级加工活动0529其他林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0153畜牧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指提供牲畜繁殖、圈舍清理、畜产品生产、初级加工等活动。不包括畜禽粪污处理活动0531 畜牧良种繁殖活动0539*其他畜牧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0154渔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指对渔业生产提供的各种活动,包括鱼苗及鱼种场、水产良种场和水产增殖场等活动0541 鱼苗及鱼种场活动0549其他渔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02 食用农林牧渔业产品加工与制造 021 粮油加工及豆制品制造指对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的磨制、榨制,对淀粉的提取、制造,豆制品的制造和饲料加工 0211谷物磨制指对稻谷、小麦、玉米、杂粮、其他谷物等粮食作物的加工活动,包括将稻谷去壳、碾磨成大米的生产活动;将小麦碾磨成小麦粉的生产活动;将玉米碾碎或碾磨成玉米碴或玉米粉的加工活动;将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等小宗谷类、豆类作物进行清理去壳、碾磨,加工为成品粮的生产活动,其他未列明谷物细粉、其他碾磨、脱壳谷物、其他粗磨谷物的生产活动。不包括以玉米为原料的饲料加工、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等1311 稻谷加工1312小麦加工1313玉米加工1314杂粮加工1319其他谷物磨制 0212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指用玉米、薯类、豆类及其他植物原料制作淀粉和淀粉制品的生产;以淀粉为原料,经酶法或酸法转换得到的糖品生产活动。不包括乳糖、蔗糖等的加工1391 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 0213豆制品制造指以大豆、小豆、绿豆、豌豆、蚕豆等豆类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食品的活动1392 豆制品制造 0214食用植物油加工指用各种食用植物油料生产油脂,以及精制食用油的加工。不包括谷物磨制、淀粉加工所产生食用油原料或食用油,猪油及其他动物油脂的提炼和精制等活动,以及非食用植物油料生产、加工的油脂1331 食用植物油加工 0215饲料加工指专门为合法饲养的猫、狗、鱼、鸟等小动物提供食物的加工;以及适用于农场、农户饲养牲畜、家禽、水产品的饲料生产加工和用低值水产品及水产品加工废弃物(如鱼骨、内脏、虾壳)等为主要原料的饲料加工。不包括可用作动物饲料的植物油加工后的副产品和谷物碾磨后的残余物1321 宠物饲料加工1329其他饲料加工 022 肉蛋奶加工 0221牲畜、禽类屠宰指对各种牲畜、禽类进行宰杀、鲜肉冷冻等保鲜活动。不包括商业冷藏活动1351 牲畜屠宰1352禽类屠宰 0222肉类加工指主要以各种畜、禽肉及畜、禽副产品为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1353 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 0223肉、禽类罐头制造指畜肉、禽肉、肉禽汤类罐头的制造活动1451肉、禽类罐头制造 0224蛋品加工指对干蛋品、冰蛋品、再制蛋、卵清蛋白等蛋品的加工活动1393 蛋品加工 0225乳品加工指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液体乳及固体乳(乳粉、炼乳、乳脂肪、干酪等)制品的生产活动,包括液体乳、乳粉及其他乳制品制造。不包括未经加工的生鲜乳、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生产活动1441 液体乳制造1442乳粉制造1449其他乳制品制造 023 果蔬茶加工 0231蔬菜加工指对薯类及类似植物加工品、冷冻蔬菜、暂时保藏蔬菜(原料)、干制蔬菜(脱水蔬菜)、腌渍菜、冷冻蔬菜半成品、蔬菜沙拉的加工,对其他蔬菜加工品等的加工活动1371 蔬菜加工 0232食用菌加工指冷冻松茸、盐水伞菌属蘑菇、盐水蘑菇及块菌、干蘑菇及块菌(干伞菌属蘑菇、干木耳、干银耳、干香菇、干金针菇、干草菇、干口蘑、干牛肝菌、其他干蘑菇及块菌)、非醋腌制蘑菇及块菌(盐渍伞菌属蘑菇、盐渍块菌、其他非醋腌制蘑菇及块菌)等食用菌的加工活动1372食用菌加工 0233水果、坚果加工指对水果和坚果的加工活动1373 水果和坚果加工 0234蜜饯制作指以水果、坚果、果皮及植物的其他部分制作糖果蜜饯的活动1422 蜜饯制作 0235蔬菜、水果罐头制造指对蔬菜、水果罐头的制造活动1453 蔬菜、水果罐头制造 0236精制茶加工指对毛茶或半成品原料茶进行筛分、轧切、风选、干燥、匀堆、拼配等精制加工茶叶的生产活动1530 精制茶加工 024 水产品加工 0241水产品冷冻加工指为了保鲜,将海水、淡水养殖或捕捞的鱼类、虾类、甲壳类、贝类、藻类等水生动物或植物进行的冷冻加工。不包括商业冷藏活动1361 水产品冷冻加工 0242鱼糜制品及水产品干腌制加工指鱼糜制品制造,以及水产品的干制、腌制等加工活动。不包括鱼肉、水产品类罐头制造1362 鱼糜制品及水产品干腌制加工 0243鱼油提取及制品制造指从鱼或鱼肝中提取油脂,并生产制品的活动1363 鱼油提取及制品制造 0244水产品罐头制造指鱼类、虾贝类和其他水产品的硬包装和软包装罐头生产;以及在船舶上从事的水产品罐头加工活动1452 水产品罐头制造 0245其他水产品加工指对水生动植物进行的其他未列明加工活动1369 其他水产品加工 025 焙烤食品制造 0251糕点、面包制造指用米粉、面粉、豆粉为主要原料,配以辅料,经成型、油炸、烤制而成的各种食品生产活动1411 糕点、面包制造 0252饼干及其他焙烤食品制造指以面粉(或糯米粉)、糖和油脂为主要原料,配以奶制品、蛋制品等辅料,经成型、焙烤制成的各种饼干,以及用薯类、谷类、豆类等制作的各种易于保存、食用方便的焙烤食品生产活动1419 饼干及其他焙烤食品制造 026 方便食品制造 0261米、面制品制造指以米、面、杂粮等为原料,经粗加工制成,未经烹制的各类米面制品的生产活动1431 米、面制品制造 0262速冻食品制造指以米、面、杂粮等为主要原料,以肉类、蔬菜等为辅料,经加工制成各类烹制或未烹制的主食品后,立即采用速冻工艺制成的,并可以在冻结条件下运输储存及销售的各类主食品的生产活动1432 速冻食品制造 0263方便面制造指各类方便面、干吃面食品的制造1433 方便面制造 0264米面食品类罐头及其他方便食品制造指用米、面、杂粮等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可以直接食用,或只需简单复热即可食用的各种方便主餐食品的生产活动,以及其他未列明的方便食品制造;婴幼儿辅助食品类罐头、米面食品类罐头(如八宝粥罐头等)及其他未列明的罐头食品制造1439 其他方便食品制造1459其他罐头食品制造 027 食品添加剂及调味品制造 0271味精制造指以淀粉或糖蜜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等工序制成的,谷氨酸钠含量在80%及以上的鲜味剂的生产活动1461 味精制造 0272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制造指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各种酱油和酱类制品,以及以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的物料或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的酸性调味品的生产活动1462 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制造 0273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指增加或改善食品特色的化学品,以及补充动物饲料的营养成分和促进生长、防治疫病的制剂的生产活动1495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 0274其他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指其他未列明调味品、发酵制品的制造活动1469 其他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028 烟酒糖及饮料制造 0281烟草制品业指在原烟(初烤)基础上进行第二次烟叶水分调整的活动;各种卷烟生产;对烟丝、咀嚼烟、鼻烟、蛤蟆烟、烟草精汁,及其他未列明烟草制品的制造活动。不包括生产烟用滤嘴棒的纤维丝束原料的制造1610 烟叶复烤1620卷烟制造1690其他烟草制品制造 0282酒的制造指酒精、白酒、啤酒及其专用麦芽、黄酒、葡萄酒、果酒、配制酒以及其他酒的生产活动1511 酒精制造1512白酒制造1513啤酒制造1514黄酒制造1515葡萄酒制造1519其他酒制造 0283制糖业指以甘蔗、甜菜等为原料制作成品糖,以及以原糖或砂糖为原料精炼加工各种精制糖的生产活动1340 制糖业 0284饮料制造指各类饮料的制造,包括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固体饮料、茶饮料及其他饮料制造。不包括碳酸饮料、冷冻饮品及瓶(罐)装饮用水制造活动1523 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1524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1525固体饮料制造1529茶饮料及其他饮料制造 029 中药及其他食品制造 0291中药制造指对采集的天然或人工种植、养殖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的药材部位进行加工、炮制,使其符合中药处方调剂或中成药生产使用的活动;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的生产活动2730 中药饮片加工2740中成药生产 0292糖果、巧克力制造指以砂糖、葡萄糖浆或饴糖为主要原料,加入油脂、乳品、胶体、果仁、香料、食用色素等辅料制成甜味块状食品的生产活动;以及以浆状、粉状或块状可可、可可脂、可可酱、砂糖、乳品等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生产活动1421 糖果、巧克力制造 0293营养保健食品制造指以新食品原料和其他富含营养成分的传统食材为原料,经各种常规食品制造技术生产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其他适用于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生产活动;标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对人体不产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营养素补充等保健食品制造活动1491 营养食品制造1492保健食品制造 0294冷冻饮品及食用冰制造指以砂糖、乳制品、豆制品、蛋制品、油脂、果料和食用添加剂等经混合配制、加热杀菌、均质、老化、冻结(凝冻)而成的冷食饮品的制造,以及食用冰的制造活动1493 冷冻饮品及食用冰制造 0295其他未列明食用类产品加工和制造指对其他未列明的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的制造活动1399 其他未列明农副食品加工1499其他未列明食品制造03 非食用农林牧渔业产品加工与制造 0310310非食用植物油加工指用各种非食用植物油料生产油脂的活动。不包括食用植物油料生产、加工的油脂,植物芳香油的生产,以及用化学方法对油和脂的处理活动1332 非食用植物油加工 0320320棉麻加工指棉纺纱加工、棉织造加工、麻纤维纺前加工和纺纱、麻织造加工等活动1711*棉纺纱加工1712*棉织造加工1731麻纤维纺前加工和纺纱1732麻织造加工 033 皮毛羽丝加工 0331皮革鞣制加工指动物生皮经脱毛、鞣制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加工,再经涂饰和整理,制成具有不易腐烂、柔韧、透气等性能的皮革生产活动1910 皮革鞣制加工 0332皮革制品制造指全部或大部分用皮革为面料,制作各式服装、皮手套、皮带,以及皮领带等皮装饰制品的活动;全部或大部分用皮革为材料制作各种用途的皮箱、皮包(袋),或其他材料的箱、包(袋)等制作活动;全部或大部分用皮革为材料制成上述未列明的其他各种皮革制品的生产活动1921*皮革服装制造1922*皮箱、包(袋)制造1923*皮手套及皮装饰制品制造1929*其他皮革制品制造1952*皮鞋制造 0333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指带毛动物生皮经鞣制等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后,保持其绒毛形态及特点的毛皮(又称裘皮)的生产活动;用各种动物毛皮和人造毛皮为面料或里料,加工制作毛皮服装的生产活动;用各种动物毛皮和人造毛皮为材料,加工制作上述类别未列明的其他各种用途毛皮制品的生产活动1931 毛皮鞣制加工1932毛皮服装加工1939其他毛皮制品加工 0334羽毛(绒)加工及制品制造指对鹅、鸭等禽类羽毛进行加工成标准毛的生产活动;用加工过的羽毛(绒)作为填充物制作各种用途的羽绒制品(如羽绒服装、羽绒寝具、羽绒睡袋等)的生产活动1941 羽毛(绒)加工1942羽毛(绒)制品加工 0335毛条加工及制品制造指以毛为原料进行梳条的加工,按毛纺工艺(精梳、粗梳、半精梳)进行纺纱的加工,以毛为原料进行的机织物织造加工活动1721*毛条和毛纱线加工1722*毛织造加工 0336丝绢纺织加工指由蚕茧经过加工缫制成丝的活动;以丝为主要原料进行的丝织物织造加工活动1741 缫丝加工1742绢纺和丝织加工 034 木竹藤棕草加工 0341木材加工指以原木为原料,利用锯木机械或手工工具将原木纵向锯成具有一定断面尺寸(宽、厚度)的木材加工生产活动,用防腐剂和其他物质浸渍木料或对木料进行化学处理的加工,以及地板毛料的制造;利用森林采伐、造材、加工等剩余物和定向培育的木材,经削(刨)片机加工成一定规格的产品生产活动;用于胶合板、细工木板、木质重组装饰材、装饰单板(厚度0.55mm以下)、单层板积材(LVL)、纺织用木质层压板、电工层压板和木质层积塑料等材料的生产活动;对木材进行干燥、防腐、改性、染色加工,及其他未列明的木材加工活动2011 锯材加工2012木片加工2013单板加工2019其他木材加工 0342人造板制造指用木材及其剩余物、棉秆、甘蔗渣和芦苇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加工成符合国家标准的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和木丝板等产品的生产活动2021 胶合板制造2022纤维板制造2023刨花板制造2029*其他人造板制造 0343木质制品制造指以木材为原料加工成建筑用木料和木材组件、木容器、软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的生产活动,以及以天然木材和木质人造板为主要材料,配以其他辅料(如油漆、贴面材料、玻璃、五金配件等)制作各种家具的生产活动2031 建筑用木料及木材组件加工2032木门窗制造2033木楼梯制造2034木地板制造2035木制容器制造2039软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制造 0344竹、藤、棕、草等制品制造指除木材以外,以竹、藤、棕、草等天然植物为原料生产制品的活动,以及以竹材和藤材为主要材料,配以其他辅料制作各种家具的生产活动2041 竹制品制造2042藤制品制造2043棕制品制造2049草及其他制

⑼ 提出实施农村产业融合战略是什么时候

2015起国家各个有关部门陆续提出农村产业融合战略 ,但是知道2017年国家正式出台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和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改农经﹝2017﹞1451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农村经济稳中向好势头,遵照国务院领导指示和批示精神,我们制定了《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方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