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性精神文件创建是什么|什么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㈠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从什么活动开始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改造环境、转变社会风气、建设文明生活的成功实践,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多年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向高逐渐发展的过程.自80年代初以“五讲四美三热爱”和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起来,从窗口行业、窗口单位到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到以创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创“三优”活动;从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到创建文明小区、文明城市;从创建文明户、文明村到创建文明集镇、文明县城;从自建发展到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厂街共建等等,整个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形式和领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社会的各行业,有各级干部、广大职工、农民、市民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参与的声势宏大的群众性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创建活动从兴起到发展,都始终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之中,体现了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体现了群众的自觉参与意识和创造新生活的精神风貌,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以总结、引导、提高和推广,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实践证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使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变实的基础工程,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把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这一基本方针,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时,都始终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标准,做到两个文明建设一起研究,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总结,一起落实.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任务、总目标被分解为一个城市、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村镇的具体任务、具体目标,逐级落实,直至基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借助于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许多地方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决议》在总结各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助于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这是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组织作用及其意义的高度概括.其次,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广大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主体和动力之源,能否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组织起来,自觉地、满腔热情地投身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能否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关键在于它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所涉及和需要解决的许多具体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说,人民群众既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又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因而,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能够吸引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三,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改造社会环境,转变社会风气,建设文明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既要弘扬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又要防止某些消极有害思想的影响;既要学习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又要防止外来腐朽、反动思想的侵蚀;既要运用现代科技推动现代化建设,又要防止精神垃圾的泛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做很多工作,而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机制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四有”新人;有利于改变社会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㈡ 如何开展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经验。” 活动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把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吸引力大、感染力强。广大人民群众既是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也是活动成果的受益者。广大人民群众在自身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农村奔小康、城市创“三优”、企业增效益、行业树新风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这些活动一方面有利于人民群众对自身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意识、敬业奉献精神、尊重科学的精神、尊重人才的意识、环境保护的意识等,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同时,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服务水平的提高、环境的美化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地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㈢ 如何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格局,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工作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立足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着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创新内容、拓展领域、丰富手段,不断提高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要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无论是设计项目、提出要求、开展活动都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办好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广泛吸引群众参与,着力在巩固、提高、延伸、辐射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创建为民、创建利民。要坚持综合创建,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全面推进,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创建资源整合起来、统筹兼顾、共建共赢,大面积整体推进创建工作。我国的志愿服务作为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优势。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志愿服务领域宽、渠道广,能够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不足,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增加和谐因素、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志愿服务以自愿、无偿为前提,以弘扬志愿文化为核心,能够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志愿服务形式多种多样、方式灵活便捷,适应了现代社会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展示特长的愿望,有利于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总结近些年来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功实践,开展志愿服务要坚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重点,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坚持志愿服务与实现个人发展相统一,让人们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坚持自愿参与和社会倡导相结合,既尊重人们的服务意愿,鼓励人们自主参与,又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进行适当的组织动员,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㈣ 精神文明建设的文件

精神文明创建资料的管理是文明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单位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对一个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检查、考核,仅靠听取汇报、暗查走访、考试等形式毕竟有限,还要通过检查创建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资料,才能对一个单位的创建轨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涵盖的内容广,形成的资料多,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会对资料的查阅、利用带来一定的难度。本人通过工作实践和学习,借鉴其他部门文明单位建设资料管理的好经验和好方法,对如何做好文明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明确创建工作资料收集的意义和作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改革开放后兴起的一项新生事物,不少单位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新的经验,这些经验大多以文字资料的形式为人们所保留、所利用,对当前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因此,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管理,对于本单位创建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建工作资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便于参考利用。创建活动资料记录了以往工作、活动开展的历史原貌,是制定计划、处理问题、保持工作延续的必要条件。如果资料收集完整,管理科学,可对工作带来很多便利,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便于总结提高。有了较为完整的创建资料,不仅便于参考,摸清以往工作的历史脉络,而且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汲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使创建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三是便于检查考核。从创建活动资料的形成看,它不是事后的凭空编写,而是以往工作的原始记录,是创建活动的真实反映和凭证。验收组通过查阅资料,可对一个单位的创建活动轨迹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和了解,有助于提高检查验收的准确性。二、确立创建工作资料收集、立卷的原则1、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是指文件材料在形成和办理过程中的内部相互关系。如,收集年度创建工作资料,创建计划、动员报告、责任书、考核记录、年终总结等,都是整个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收集,才能使创建工作的资料形成系统的历史记录。2、便于保管和利用。是指卷与卷之间内容界限分明,互有区别。无论是文明办专职人员还是检查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的资料。如果卷与卷之间界限不清,没有体现问题(内容)独立的特点,互相交叉,就会对查找利用带来难度,甚至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把握创建工作资料收集、立卷的范围凡是上级下发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能够反映本单位创建工作所形成的资料都是收集、立卷的范围。根据市文明办有关创建工作资料立卷的要求,文明单位资料收集、立卷的范围及内容大致有以下有几个方面:上级来文卷。主要指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宣传部、文明办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有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类文件。这个卷宗内部联系不多,可按发文单位、文号的顺序依次排列。如果上级发文要求各单位承办的一项活动时间较长,应将上级发文(原件)归入“上级来文卷”,并把上级发文(复印件)及活动实施过程形成的资料按内部联系收集,独立装订,之后按内容性质归入相应的卷宗内。这样,既保持了上级发文的完整性,又能反映出本单位活动实施的全过程。基本情况卷。是指单位创建工作日常管理形成的资料。包括:(1)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种组织领导机构。申请报告、创建计划、实施方案、自查自验情况、汇报材料、命名决定、各级文明单位申报表。(2)大事记,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各项工作记载。以上两卷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建立的卷宗。此外,还须按照市、县文明单位建设规定,以文明单位标准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立卷。领导班子建设卷。(1)创建文明单位规划(远景目标规划),年度计划、工作总结;(2)中心组学习制度、考勤、学习记录;(3)精神文明建设责任书,本单位产生的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类文件、简报、制度。党建工作卷。(1)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记载;(2)工会、共青团、妇联开展各项活动记载。民族团结、军民共建卷。开展民族团结、军民共建、城乡共建活动的计划、安排、措施、总结、协议书,模范典型材料。思想政治工作卷。以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举办的各类政治理论学习班、业务培训班的学习安排、学习资料、考试卷。道德风尚卷。(1)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法律教育、移风移俗、破除迷信等活动教育记载。(2)开展文明干部职工竞赛活动计划、评选表彰情况,社会优质服务承诺书,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措施、开展活动记载。科技文化卫生卷。文化、体育、科技、卫生等活动的开展情况,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育情况,门前“三包”落实情况,机关、楼院卫生制度、评比、检查结果等情况,美化、绿化、亮化情况和花园式单位记载。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卷。社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责任书、各项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的记载。图片档案卷。

㈤ 哪些活动属于创建活动

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运行安全,文化活动健康,法制健全,政治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满意。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广大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主体和动力之源。

能否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组织起来,自觉地、满腔热情地投身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能否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5)群众性精神文件创建是什么扩展阅读: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创建活动从兴起到发展,都始终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之中,体现了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体现了群众的自觉参与意识和创造新生活的精神风貌。

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尊重群众的精神,及时发现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以总结、引导、提高和推广,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实践证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使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变实的基础工程,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㈥ 精神文明建设“三大创建”活动的内容是什么

精神文明建设“三大创建”活动的内容:

1、文明城市创建: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中国大陆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

2、文明村镇创建:文明村镇是以提高村镇文明程度、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经济发展、风尚良好、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先进城镇。

3、文明行业创建: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务质量、队伍素质、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处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称赞的示范行业。

(6)群众性精神文件创建是什么扩展阅读:

坚持把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落到实处

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尤其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把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1、全神贯注。党委负主体责任,党委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党政齐抓共管,需要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上定神不走神、聚神不分神。实行“三个一同”,即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查考核。

做到“四个一样”,即像增强硬实力一样增强软实力,像建设城市高楼大厦一样建设精神大厦,像提高收入水平一样提高道德水平,像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一样改善城乡文明环境。

2、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力,弹好钢琴,努力做到“三个平衡”,

即城市和农村平衡、网上和网下平衡,社会文明程度与公民文明素质平衡,努力实现全域文明、全体文明、全程文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3、全程把控。遵循精神文明建设在头脑里搞建设的特点,精准化把握、全链条管控。做到“三个防止”,即防止“一刀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

防止“一阵风”,保持抓铁有痕的力度和一抓到底的韧劲,切忌抓抓停停、松松散散;防止“一头热”,坚决纠正“领导热、群众冷”“上面热、下面冷”的倾向,始终保持精神文明建设热在基层、热在群众。

4、全力以赴。文明委及其文明办承担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协调重任,要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要坚持文活武练、大事大抓,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人人有激情,天天在状态,以良好精神风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㈦ 什么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也是吸引亿万人民群众参与改造环境、转变风气和建设文明生活的重要途径。这一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在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当时,许多地方和单位根据党中央的要求,顺应群众的愿望,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活动,起了很好的作用。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个群众团体,于1981年2月联合发出倡议,提出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五讲四美”活动。这一倡议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这项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1982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宣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决定把这一活动推广到全党全民中去,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家干部一定要在这个活动中做全国人民的表率。此后,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厂街共建、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集镇、文明城市、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开创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群众性。这一活动采用寓教育内容于群众活动之中的方法,采用倡导的方法,采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群众在实践中自我教育提高的方法。它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人的素质、改造社会、移风易俗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同解决当前社会风气、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反映了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另一个特点是建设性。这一活动着眼于改变环境面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行业风气,维护社会秩序;着眼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着眼于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机制制度建设;着眼于促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特点是竞争性。这一活动把竞争机制引入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一种你追我赶、争创一流、争当先进的竞争局面。 第四个特点是激励性。这一活动把激励机制引人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表彰、奖励先进,批评、惩戒落后,奖惩分明,赏罚兑现,因而能够鼓励和吸引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于两个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创建活动源于群众,根基在群众,主体是群众,目的也是为了群众。在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中,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活动的目标、任务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同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家园在自己手中变得越来越美好,生活质量在自己手中变得越来越高,深刻地认识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维护和代表群众根本利益的,参与创建活动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因而极大地激发了参与创建活动的巨大积极性。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作了高度概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助于两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各地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来设计活动的内容。各项创建活动都把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贯彻始终,充分体现了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重要方针。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环境保护活动、科普活动、畅通工程活动、城市的各种公益事业建设活动、农村的改水改厕活动、城乡的绿化美化活动等,都同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社会风气、提高公民素质相结合,以其独特的功能起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落实的作用。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问答》)

㈧ 如何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当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无论是设计项目、提出要求、开展活动都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办好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广泛吸引群众参与,着力在巩固、提高、延伸、辐射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创建为民、创建利民。要坚持综合创建,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全面推进,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创建资源整合起来、统筹兼顾、共建共赢,大面积整体推进创建工作。我国的志愿服务作为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优势。总结近些年来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功实践,开展志愿服务要坚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重点,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坚持志愿服务与实现个人发展相统一,让人们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坚持自愿参与和社会倡导相结合,既尊重人们的服务意愿,鼓励人们自主参与,又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进行适当的组织动员,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健康发展。据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㈨ 如何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下面这个是在网上搜索到的,可以参考,结合自己的实际改一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广泛开展而蓬勃兴起的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也是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使三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和造就“四有”社会主义公民的重要途径。一、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兴起到发展,都始终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中,体现着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体现着群众的首创精神、参与意识和创造新生活的精神风貌。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于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特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四个突出特点,即群众性、实效性、综合性和创造性。与此相联系,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应该遵循四个原则,即群众主体原则、求真务实原则、综合治理原则和开拓创新原则。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1、公民道德建设。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下发通知,正式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党中央全面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文件,是建国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批准下发的专门规定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文件,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文件。《纲要》系统地回答了当前道德建设领域需要注意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强烈愿望,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美德、中国革命传统道德,又体现了新时代道德精神;既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先进文明成果,又吸引和借鉴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是一个相互联结、层层递进的比较完整的公民道德建设体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基本内容和要求,也符合道德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使规范简明易行。《纲要》指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为当前社会树立起了一个新的道德标尺,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工作、生活、做人的规范和准则。 2、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创建文明城市,要以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序为目标,城市的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城市的管理状况与文明程序,最能反映出城市领导集团的综合领导能力和市民的精神面貌。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是衡量城市的文明程序和市民的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创建文明城市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狠抓城市市容、市貌的整治,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我市几年来开展了“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大力倡导“十不”、“五要”、“五做到”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①提高市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首先必须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其中,建立并进一步完善市民的城市的城市意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城市意识就是在建设和发展城市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的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一套观念和态度。为了提高市民素质,净化社会风气,我国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大规模的评选文明家庭的活动。我市也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评选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活动。只有提高市民素质,发展城市经济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才会有坚实的基础。②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要针对城市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形式,通过制定和完善市民公约、市民守则,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文明小区、文明社区等多种创建活动和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多种道德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市民提高文明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和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③大力创建城市优美环境。抓好市容环境卫生,公共场所环境整洁,治理卫生死角,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开展植树造林,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覆盖率。搞好环境保护,广泛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大治理环境污染的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环境质量。④努力维护社会优良秩序。坚持综合治理,做到群防群治,加大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范和管理措施,切实保障市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努力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加强交通法规的教育宣传,解决道路拥堵问题。整顿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加大打击犯罪的力度,坚决制止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滋长蔓延,促进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⑤全面提供社会优质服务。在各行各业特别是窗口行业推行优质规范化服务,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市民提供完善、方便、周到、及时的服务。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为优质对象和特困群体的服务工作落到实处。⑥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科普活动,积极开展全面健身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⑦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搞好城市规划,结合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的居住、卫生、交通和通信条件,增加科学、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设施,加强道路、环卫、环保等公共设施建设,为市民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⑧坚持以创建文明社区为重点。社区是现代城市的基础,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创建文明社区要把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和任务加以具体化。要着力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努力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大力搞好环境治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努力维护社区秩序,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保障;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为居民生活排忧解难;广泛组织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文明社区活动。⑨深入实施文明城市“六个一”标志性工程建设。这是我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的主要做法,具体包括一座市标、一个文明建设展馆、一个文化广场、一批文明市民学校、一批文明示范街路、一批文明社区(小区、楼院),在推进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广大农民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追求高尚文化生活的伟大创造,是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农村基层的有效载体。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主要内容有:①切实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政策教育;进行民主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②大力普及农村科技、教育。要广泛深入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增强他们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紧密结合农村生产实际,组织农民开展读书用书活动,学习文化,学习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③努力繁荣农村文化。建立健全并管好、用好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抓好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文体活动。④搞好农村社会治安。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动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实行依法治村。搞好民事调解,妥善处理新时期的农村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各种利益纠纷的热点问题。⑤切实改善村屯环境。这是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突破口,要为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提高电视、电话、自来水入户率,解决入厕难、行路难、吃水难的问题,积极开展生态型文明村建设。⑥坚持从创建文明户抓起。农户是构成农村社会的基本细胞。创建文明农户是创建文明村镇的基础工程,抓好文明户创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才能进村、入户、到人。我市重点是抓好“十星”文明户创评和“新农村建设中心户”。⑦积极开展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工作。这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组织文明单位与村镇结成共建对子,共同搞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4、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文明行业是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主要特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先进行业。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主要内容有:①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职业行为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创建文明行业的基础性工作。搞好职业道德教育,要根据行业特点,针对突出问题,制定和规范各自行业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进行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规范教育,促使良好职业行为的养成。要通过多种方式,使职工具有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过硬的业务服务技能。②推行优质规范服务。优质规范服务是创建文明行业的基本内容。推行优质规范服务,是一个融思想教育、规范行为、完善管理、强化监督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行业特点,制订具体服务规范,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要把优质规范服务贯穿到正在开展的社会承诺、满意服务、百城万店无假货、青年文明号等活动中。③纠正各种行业不正之风。要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针对突出问题,开展经常性的行业作风整顿。要抓住与群众关系密切、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工作部位和环节,完善规章制度,防患于未然。要积极接受社会监督,注重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要重视行业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良好行业风尚的形成和弘扬。④坚持依法创建,提高文明单位创建水平。文明单位是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的晋档升级要逐级进行,实施目标管理。各级文明单位两年命名一次,命名满四年的单位重新申报,考核命名。四、当前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1、城区党委:一是要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把握营造氛围、打牢基础和提升品味三个重点。市电视台要在黄金时段播出文明市民标准及市民文明礼仪知识,在城市入、出口处书写肇东精神标语,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楼院板报书写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市民干事创业热情,建设和谐、发达新肇东的宣传标语口号,增强市民关心城市、建设城市、美化城市、爱护城市的责任感,营造全民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要抓住2008年“社区建设年”有利契机,加大对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的指导,从制度建设、活化载体入手,深入开展“四进社区”、“邻居节”活动,理顺社区创建机制,营造社区文明风尚,为群众排忧解难,促进邻里和谐,切实改善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管理有序、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人际关系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年底前省级文明社区新增1个,绥化市级文明社区新增4个。二是要抓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根据对全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调查和了解,目前全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对文明单位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对文明单位的含义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不规范,注重抓建设,忽视抓管理以及条块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我们应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使全市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再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三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方面搞好建设,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同时在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方面下功夫,组织德育教师编好、用活以培育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引导和促进尊师重教、严谨求实、勤奋学习、积极向上、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设置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广泛开展典籍诵读活动。二是要抓好社区德育工作。继续抓好专职德育教师进社区工作,上半年对进驻社区的33名德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上岗,年终进行全面考核,合格的继续任用,不合格的适时调整,同时组织开展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向绥化市和省文明办推荐。三是要抓好环境建设。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解决校园周边噪音问题。2、农村党委:按照新农村建设和绥化市“四个行动”要求,坚持以“三个十”创评和中心户建设为载体,重点抓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创造新环境工作,形成全市文明村镇建设区域连片创建、规模推进、整体升级格局。一是抓典型带动。二是抓共建拉动。三是抓活动促动。四是具体工作考核目标。1、领导高度重视文明村镇建设工作。2、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宽裕。3、农民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4、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5、积极推进镇、乡、村、屯示范带建设。6、深入开展文明村镇“三个十”创评活动。7、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工作。8、以“十个起来”(检查看实物、看活动档案记录)为牵动,推进“三个十”、“中心户”创建活动上档次上水平。9、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0、切实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

㈩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方针原则是什么

1. 亦作“群众”。 亦可理解为需要有人领导的一群乌合之众。 1.众人;民众。《荀子·劝学》:“羣众不能移也。”《史记·礼书》:“宰制万物,役使羣众。” 宋 王安石 《虔州学记》:“尚可以鼓舞羣众,使有以异於后世之人。”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有了不起的作用的还是群众。” 2. 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 3. 指没有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人。 按现代汉语的字面理解,“群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即与“人民”一词同义;另外则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干部”与“群众”的区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