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培训要求出自哪个文件|1996年

|

㈠ 1996年,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

2.11 到2000年,在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绿色学校”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师生环境意识较高;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清洁优美。该纲要全文如下: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1996—2010年)一、综述 (一)编制行动纲要的目的和意义 1.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由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技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污染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从总体上讲,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急剧地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未来1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关键时期。 1.2 我国未来15年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到200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法规体系,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建成若干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市和示范地区;到2010年,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较好贯彻,环境管理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环境质量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建成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和地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公众参加。 1.3 环境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起着先导、基础、推进和监督作用。环境意识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正是为了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高低,对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九五”期间和2010年的环境保护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1.4 7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普遍的环境宣传教育,公众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环境意识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还比较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环境意识存在着明显差异。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仍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5 编制《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简称《行动纲要》)是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搞好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战略任务、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落实《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二)编制行动纲要的主要依据和原则 1.6 编制《行动纲要》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等。 1.7 编制《行动纲要》的基本原则是:突出重点、讲究实效、部门配合、公众参与、分期实施、滚动发展。 1.8 《行动纲要》是对全国各地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文件。《行动纲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全国统一组织实施的宣传教育项目活动;二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的宣传教育项目活动。 1.9 国家环保局负责《行动纲要》在全国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地方环保局负责《行动纲要》在本地区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各级宣传、教育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协助。要充分依靠各级新闻、出版、科技、文化、艺术等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公众的广泛参与。 (三)行动纲要的总体目标 1.10 到2000年,在全国初步建成环境宣传教育网络的框架;逐步建立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参与监督机制,在全社会开始形成遵守环境法律法规、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各级决策层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有一定提高;培养出一批跨世纪的环保专门人材。到2010年,在全国建成比较完善的环境宣传教育网络,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有较大提高。二、环境教育 (一)背景 2.1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环境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对象和形式包括: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培训环保专门人材为目的的成人教育4个方面。 2.2 我国的环境教育目前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八五”期间,环境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社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发展,基础教育有了一定的突破,专业教育输送了数万名科技和管理人材,成人教育提高了一部分科技和管理干部的素质。 2.3 我国环境教育的任务十分繁重,目前在总体上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社会教育尚未形成机制,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和教材缺乏,专业教育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职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 2.4 环境教育是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环境教育工作中,教育部门要起主导作用,环保部门要积极配合。 (二)目标 2.5 到2000年,使广大青少年和儿童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培养一批跨世纪的环保专门人材;使各级党政干部、企事业法人代表中的多数人都受到一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培训;对各级教育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在职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培训。到2010年,全国环境教育体系趋于合理和完善,环境教育制度达到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行动 2.6 面向21世纪,进一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体系。 2.6.1 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的内容,同时,中、小学要利用活动课教学时间,组织好环境保护活动。通过夏令营、冬令营、竞赛和征文等课外活动,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 2.6.2 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的环保培训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2.6.3 师范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要逐步把环保课列为必修课程;高等院校的非环境专业要开设环保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 2.6.4 高等院校环境专业要结合专业特点,把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人口、资源、发展同环境的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6.5 环保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合作,继续搞好高等院校环境专业的教育与科研工作。 2.7 “九五”期间,县以上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各类管理干部院校,各省、市环保培训基地,要把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的内容纳入培训计划。 2.8 企业干部、职工的环保培训。 2.8.1 加强企业职工的环境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劳动人事部门的要求,在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时,要对就业或上岗人员进行环境培训。 2.8.2 要大力开展岗位培训,举办各类切合实际的讲座和学习班,对干部、职工进行环境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清洁生产、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2.8.3 对产生污染的企业的职工,要经常地进行环境教育,使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增加效益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2.9 环保部门要认真规划,吸收安排高等院校环境专业毕业生,并对在职干部加强岗位培训。 2.9.1 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执行中共中央《1996—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遵照“理论联系实际”、“分级分类培训”、“突出培训重点”、“保证培训质量”的原则,提高他们的依法行政能力。 2.9.2 各地环保部门要切实地把在职干部培训纳入计划,加强领导。要建立一支专兼职并重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保证在职干部培训的经费,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在职干部培训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在职干部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 2.9.3 到2000年,国家要对县级以上环保局局长分批进行一次岗位培训,各级环保部门要对本部门环境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安排一次岗位培训和考核。 2.10 在国家环保部门和有关出版部门组织并支持下,编辑、出版一整套分别适用于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各类管理干部学院,大学、师范院校、中等专科、职业高中的非环境专业教材以及可供中、小学开设环保选修课和活动课的科普教材。 2.11 到2000年,在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绿色学校”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师生环境意识较高;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清洁优美。三、环境宣传 (一)背景 3.1 环境宣传的对象是社会各阶层的公众。不断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环境宣传的基本任务。在宣传普及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普知识以及动员公众参与方面,环境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支拥有相当人数的环境宣传队伍,大体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宣传网络。“八五”期间,环境宣传取得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围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和连续开展4年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把环境宣传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3.3 由于对环境宣传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参差不齐,各地环境宣传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公众的环境意识差异甚大。 (二)目标 3.4 到2000年,在全国基本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增强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各级决策者对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有较大提高。到2010年,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有明显提高。 (三)行动 3.5 向各级决策层进行环境宣传。 3.5.1 通过环境状况公报(简报)、内参录像片、内参资料等,定期向各级决策层通报全国及本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信息。 3.5.2 根据实际需要,定期请各级决策层通过新闻媒体或在公共场合向公众宣传环境保护。 3.5.3 定期邀请各级决策层参加有关环境与发展的研讨会。 3.6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 3.6.1 各级宣传部门要把环境宣传纳入工作计划。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新闻媒体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要设置环境保护专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环保知识。 3.6.2 创造条件在中央及省、市级新闻媒体上,定期发布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或预报。 3.6.3 要及时报道和表彰保护环境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3.6.4 各地要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报道一些环境执法典型案例,以实际案例教育群众,普及环境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和知法、守法和自觉性。 3.6.5 要继续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做好环保执法检查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3.6.6 要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宣传重大的环境保护活动和重要法律法规出台的意义。 3.6.7 继续做好提高《中国环境报》、《环境保护》等杂志和地方环境报刊质量的工作,扩大宣传影响。 3.7进一步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的社会化。 3.7.1 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环境意识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宣传、教育、法律、行政和舆论等手段,各级环保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争取各级新闻、出版、科技、文化、艺术等部门以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 3.7.2 结合普法宣传,制作环境法律知识宣传系列片,作为环境法律宣传的直观教材,以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3.7.3 通过环保知识宣传活动,逐步规范公众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规范,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逐步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合理和利用与节约各种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 3.7.4 利用“6?”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保纪念日,对公众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公众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受教育。 3.7.5 指导公众实行可持续的消费,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 3.7.6逐步形成公众参与机制。为公众参与重大项目决策的环境监督和咨询提供必要的条件、机会和场所。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做好事、做实事,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3.7.7 要围绕推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居民进行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保护要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条件之一。 3.7.8 要重视广大农民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九五”期间,各地要利用挂图、幻灯片、广播、电视以及各种文艺活动形式对农民普遍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 3.7.9 引导青少年和儿童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宣传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3.7.10 要定期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众环境意识调查,及时了解公众的环境意识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3.8 促进环境公益广告的发展。组织指导各行业在包装及印刷品上的环境公益广告宣传,指导和规范公共场所和重大活动的环境公益广告宣传。 3.9 鼓励、支持新闻、出版、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单位以及非政府组织从事有益于社会的环境宣传活动。 3.10 编辑、摄制、出版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环境保护出版物。 3.10.1 编选出版一套由经典著作成的《环境保护思想文库》、50种优秀专著、50种优秀译著、50种优秀科普丛书;分批出版《环境理论文集》、《环境科普系列丛书》和《环境与生活丛书》、《环境法律知识丛书》、《绿色文学丛书》等读物。 3.10.2 每年向中央和各省、市电视台推荐3—5部环保专题片。 3.10.3 2000年前,组织拍摄15部有关清洁生产、生态保护和海洋保护等科技影视片。 3.10.4 组织文艺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创作环保科幻片、卡通片和环保歌曲等。力争每年有1—2部高质量的作品问世。 3.11 根据有关规定,继续搞好各类环保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作品的表彰、评选活动。 四、环境宣传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 (一)背景 4.1 环境宣传教育是环境保护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窗口。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开拓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在国际上树立我国重视环境保护的良好形象,这是环境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4.2 “八五”期间,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对外交流的发展,在宣传教育方面加强了与国外的联系,开展了多项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 (二)目标 4.3 加强政府间的合作,拓宽环境宣传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开展国际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提高我国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行动 4.4 加强与国外环境保护组织、环境教育、科研单位和友好人士联系,扩大我国环境宣传教育的对外影响。建立相对稳定的互访渠道,安排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互相学习与交流。不定期地举办国际环境教育学术研讨会。 4.5 利用国家环保局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的先进设施,组织亚太及其他地区的人员培训、研讨和交流等活动。 4.6 “九五”期间,组织实施好《中美关于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学习与观察合作协议(GLOBE计划)》项目,完成该项目在中国的布点、培训和国际联网工作。 五、环境宣传教育的能力建设 (一)背景 5.1 20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建立起一支热爱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队伍。围绕中心工作,依靠各部门、各行业、有关的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有的地方对宣传教育在环保工作和整个宣传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机构不健全、关系没理顺、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不同程序上影响着队伍的稳定,制约着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目标 5.2 到2000年,初步建成以环保部门为主体,有宣传、教育、新闻、出版、科技、文化、艺术等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和企业广泛参与的环境宣传教育网络。到201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环境宣传教育网络,形成一支和环境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宣传教育队伍。 (三)行动 5.3 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建设。 5.3.1 “九五”期间,县及县以上环保部门要设立行使环境宣传教育职能的部门(宣教处、科或股);地市级以上环保部门要同时建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执行部门(宣教中心)。 5.3.2 建立规范化的环境新闻、影视、科普和教学资料等环境宣传教育信息共享机制。 5.3.3 充分发挥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作用,筹备成立环境教育工作者协会。 5.3.4 国家环保局与国家教委密切配合,大力支持高等院校有关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 5.4 环境宣传教育手段建设。 5.4.1 提高国家和省、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的声像制品制作能力,到2000年,争取配备与当地同级电视台相匹配的前期摄录和后期编辑设备,达到制作环境新闻片和专题片的能力。 5.4.2 各级环境宣教中心的计算机要并入全国环境信息网络,形成全国环境宣传教育网络。 5.4.3 为确保环境新闻及时、准确的报道,“九五”期间,各地环保部门要相应提高通讯与交通工具的配备水平。 5.4.4 到2000年,各级环保培训基地要实现电化教育。 5.5 环境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5.5.1 建立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九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其基础条件和社会效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在环境保护某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在全国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的环保示范工程;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高水平的博物馆、科技馆和动植物园等。 5.5.2 建立省、市级环境教育基地。“九五”期间,各省、市都要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省、市级环境教育基地和一定规模的环境宣传画廊。有条件的省、市要建立1—2处集环境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科普宣传和生态展览为一体的、多功能的、面向公众的环境教育基地。 5.6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队伍的自身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环境宣传教育队伍。 5.6.1 “九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各级环保部门直属的新闻、出版、宣传和教育单位的建设,加大其作用和影响力,使之成为环境宣传教育的骨干力量之一。 5.6.2 到2000年,地市级以上的环保部门和环境宣传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5.6.3 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职业道德教育。环境宣传教育干部要树立起热爱本职工作、自愿为环境宣传教育事业献身的敬业精神。 5.6.4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干部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搞好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素质。 5.6.5 研究并解决环境宣传教育干部的职称序列问题。 5.7 落实环境宣传教育经费。 5.7.1 环境宣传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其经费应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 5.7.2 各级环保部门要根据排污费使用的有关规定,从排污收费中的业务活动补助费中划出一部分资金,切实用于环境宣传教育。 5.7.3 列入各级计划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应依照有关规定,提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环境保护的教育培训。 5.7.4 积极争取国内外的资金支持,创造条件建立国家和省、市级环境宣传教育基金。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中共中央宣传部 国家教育委员会

㈡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干部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是干什么用的

应该是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培训吧如果是环境监察干部岗位培训合格证,那是办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一般人员是省级培训,只有大队长、支队长是国家级培训。此外,该证书是证明你经过培训,国家对环境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是有规定的,一年要一次以上,国家出钱。如果是企业环境监督员,那是企业上的人员培训,当企业环境监督员的前提条件。

㈢ 环保法律法规培训内容

一、培训背景面对数以万计的中国环境、安全及工业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企业如何学习并了解,并在实际管理中运用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核心工作,并作为评判企业是否符合EHS管理体系、符合供应链EHS管控标准、符合社会责任关怀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准则。本程课将从最新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入手,结合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环境、安全及工业卫生的法规运用、现场实务操作展开培训,让学员对环境、安全及工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与方法有一个详细的认知,并能有效的根据培训内容进行动作分解和活动实施落地。二、培训内容第一讲:环境、安全及工业卫生法律法规基础知识1.1环境、安全及工业卫生法律法规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1.2新版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内容解析1.3在EMS、OH&S体系中对相关法律法规管理的要求第二讲:企业在新、改、扩建中的环境、安全及工业卫生法律法规管理2.1环境三同时管理2.1.1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相关法规介绍2.1.2环境公众参与相关法规要求2.1.3环境三废(废水、废气、噪声)检测适用标准及判定方法环境三同时验收管理要求2.1.4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解读-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及评分方法2.1.5案例:针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四个等级(绿、蓝、黄、红牌)的后果2.2安全三同时管理2.2.1安全三同时管理相关法规解读2.2.2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及安全现状评价三个类别导则的解析2.2.3危险化学品库安全评价细则要求2.2.4如何按照<安全评价通则>组织建筑项目安全三同时验收2.3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2.3.1 职业病防治法解析2.3.2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风险等级2.3.3职业危害预评价与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区别2.3.4 如何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或化学)2.3.5 职业危害因素的申报管理

㈣ 环境影响评价师报考条件的新规定是什么

报考条件(各地报考条件有所不同,请以当地报名通知为准) 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一)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点击查看)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7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8年。 (二)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6年。 (三)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3年。 (四)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 截止2003年12月31日前,长期在环境影响评价岗位上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 个科目,只参加《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 个科目的考试。 (一)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累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业务工作满15年。 (二)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取得环保总局核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合格证书”。 上述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或学位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或学位;从事相关业务工作的年限要求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该相关业务工作时间的总和,其截止日期为2007年年底。 符合报名条件的香港、澳门居民,按照人事部《关于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举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文件精神,可报名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香港、澳门居民在报名时,须提交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相应专业学历或学位证书,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年限的证明和居民身份证明等材料。 提示:各地对考试报考资格会有些许差异,请欲报考的考生详细咨询当地人事考试中心!

㈤ 绿色环保制度

(一)绿色管理 1、遵章守法。宾馆(酒店)最高管理者承诺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保、节能、卫生、防疫、食品等法律法规,积极改进本单位环境质量,有效开展污染预防工作。 2、制定规章。绿色环保宾馆(酒店)应制订创建绿色环保宾馆(酒店)的目标和指标,建立并实施有关环保、节能、降耗和倡导绿色消费的规章制度,必须有最高管理者发布的专人(绿色代表)负责该企业创建绿色环保宾馆(酒店)的任务书;有创建绿色工作计划;有明确的环境目标和行动措施;有健全的公共安全、食品安全、节能降耗、环保的规章制度,并且不断更新和发展;有饭店管理者定期检查目标实现情况及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记录。 3、积极采用绿色环保宾馆(酒店)质量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落实一名管理者分管绿色环保宾馆(酒店)的创建、实施与运行,建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部门设有负责绿色管理任务的人员,形成管理网络。各级管理者要定期检查饭店各部门的运行情况,有记录,有整改措施,并有成效。 4、全员参与。每年均有酒店领导、员工参加各类形式的环保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安全和环保意识。酒店员工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保纪念日,单独或联合有关单位开展各类环保主题活动,每次参加活动的职工人数应在50%以上。酒店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员工大会或主题活动,开展一次全体员工参与的以节能、降耗为主题的绿色活动。 5、加强学习和培训。结合酒店实际和国家环保发展的要求,以开办“环保学校”的形式,对酒店内全体员工进行全面的环境意识的教育和环保、节能、降耗的技术培训。每年购买或订阅关于环境保护的手册、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等,并确保员工和顾客易于更新环保信息。 6、与人为善的环保宣传。饭店主要公共场所和相关场所应有体现保护环境、创建绿色环保宾馆(酒店)的宣传栏、广告牌、装饰或资料,客人活动区域以告示、宣传牌等形式鼓励并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使顾客关心绿色行动的告示和文字说明。饭店被授予“绿色环保宾馆(酒店)”后,必须把牌匾置于醒目处。 7、建立档案。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绿色环保宾馆(酒店)工作计划、思路、实施过程和工作总结的文件档案(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 (二)节约用水 1、各主要部门要有用水的定额标准和责任制,有关人员应定期登记用水量,强化用水管理,节约水资源。饭店的水消耗各主要部门要有用水的定额标准和责任制。建立水计量系统,并对用水状况进行记录、分析。 2、积极引进新型节水设备,并按说明书指导运用,以达到最少的用水量。采取多种节水措施,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3、有关较高水消耗的部门应独立安装水表。 4、杜绝水龙头滴漏、跑冒现象。 5、有游泳池的宾馆(酒店),应有定期用水情况纪录。 (三)能源管理 1、酒店要定期对电能总消耗进行监测,各主要部门有电、煤(油)能耗定额和责任制。 2、通风、制冷和供暖设备应强化日常维护及清洁管理,定期清理、检查、清洁。 3、健全酒店的能源使用计量系统,有条件的在主要部门单独安装电表以控制能源消耗。 4、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有条件的企业应使用可再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供热装置、地热等)系统。 (四)环境保护 1、饭店污水处理、锅炉烟尘排放、废热气排放、厨房大气污染物排放、噪音排放必须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2、积极推广、使用无磷和有机物不超标的洗浴、洗涤用品,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室内绿化与环境相协调,无装饰装修污染,房间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4、冰箱、空调、冷水机组等积极采用环保型设备及用品。 5、室外可绿化地的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营业场地周围不得使用化学除草剂和化学肥料。 6、客房用纸和卫生用纸最大限度使用环保再生纸,积极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五)垃圾管理 1、酒店要通过垃圾分类、再回收利用和减少垃圾数量等强化对垃圾的控制和管理,员工能将垃圾按照细化的标准分类投弃,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以便回收利用。 2、对顾客做好分类处理垃圾的宣传,废电池能统一收集。 3、食品垃圾、厨房垃圾积极采用独立容器包装处理。 4、卫浴用品积极使用可再循环或可降解的材料包装处理。 5、对危险废弃物有专用存放点 (六)绿色客房 1、酒店应设置有不少于客房总数20%的绿色客房,并在客房外显著位置标示“绿色客房”字样,其标准是:客房内不吸烟,采光充足,有良好的通风系统, 并摆放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绿色植物。设有无烟客房楼层或无烟小楼。 2、房间的牙刷、香皂、梳子、拖鞋等一次性宾客用品和毛巾、枕套、床单、浴衣等客用棉织品,按顾客意愿更换,减少洗涤次数。建议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拖鞋,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3、取消塑料封套、塑料擦鞋合、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洗衣袋,积极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替代品。 4、绿色客房内应有环保提示或警示牌,有环保宣传资料或有关环保的报刊、书籍等。 5、供应洁净的饮用水。 6、客房封闭状态下室内无异味、无噪音,各项污染物及有害气体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 (七)绿色餐饮 1、餐厅内有良好的通风系统,无油烟味。 2、餐厅有无烟区,设有无烟标志,有包厢的餐厅应设置有无烟环保包厢,并设有“无烟包厢”提示标志。 3、不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木制筷子,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等,积极减少使用一次性毛巾。 4、制订绿色服务规范,倡导绿色消费,积极采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蔬菜,至少有一定比例的使用符合生态标准的原料制作的菜肴。提供剩余食品打包服务和存酒服务。 5、不出售国家禁止销售的野生保护动物。 (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宾馆(酒店)应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有条件的应进行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宾馆(酒店)应建立积极进行有效的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预防、管理体系。 3、宾馆(酒店)应积极采用绿色设计,遵循绿色环保采购原则,建立采购人员和供应商监控体系,选用绿色食品和环保产品。 4、能源、水资源消耗比上年下降或达到先进指标;消耗品费用比上年下降或达到先进指标。 5、宾馆(酒店)的绿色行动受到社会的积极赞同,顾客对饭店的综合满意率达到80%以上。对于存在的问题能根据客人反馈的意见及时改进。 ——————————————————————-绿色环保宾馆(酒店)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将环境管理融入饭店经营管理之中,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宾馆(酒店)。其核心是为顾客提供符合环保、有利于人体健康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绿色环保宾馆(酒店)是国际通用的“生态标志”和环境品牌。 绿色环保宾馆(酒店)主要有三个特点:安全、健康、环保。安全是绿色环保宾馆(酒店)的一个基本特征,主要关注的是宾馆(酒店)行业的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这两个因素。健康是指为宾馆(酒店)行业消费者提供有益于大众的身心健康的服务和产品。环保主要是指宾馆(酒店)在经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能降耗,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由于绿色环保宾馆(酒店)的创建、实施与保持将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在标准中根据企业在提供绿色服务,保护环境等方面做出的不同程度的改进,绿色环保宾馆(酒店)分为A级到AAAAA级共五个等级,以鼓励企业持续不断的努力。 绿色环保宾馆(酒店)的原则是:自觉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饭店经营不产生扰民问题,采用清洁燃料,不烧原煤;不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野生动植物食品;不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和造成资源浪费的一次性餐具,餐具有完备的消毒措施;积极经营绿色无污染食品,做到餐桌无公害;提倡节约,能主动建议顾客带走剩余食品;环境整洁、空气清新,体现绿色风格;服务员服饰整洁,室内外设置有环境公益宣传画或警语;推行标准化管理,符合卫生防疫标准。 一、等级划分及标识 绿色环保宾馆(酒店)分为五个等级,根据企业在提供绿色服务、保护环境等方面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分为A级、AA级、AAA级、AAAA级、AAAAA级共五个等级。AAAAA级为最高级。 1、A级 表示饭店符合国家环保、卫生、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并已开始实施一些改善环境的措施,在关键的环境原则方面已作了时间上的承诺。 2、AA级 表示宾馆(酒店)在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减少企业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已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3、AAA级 表示宾馆(酒店)通过持续不断地实践,在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在本地区宾馆(酒店)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4、AAAA级 表示宾馆(酒店)的服务与设施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实践中,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并不断提出新的创举,处于国内宾馆(酒店)行业领先地位。 5、AAAAA级 表示宾馆(酒店)的生态效益在世界宾馆(酒店)业处于领先地位,其不断改进的各项举措,为国内外酒店采纳和效仿。 二、评定方法和管理原则 1、绿色环保宾馆(酒店)的评定采取企业自愿申请,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的方式对企业进行评审。 2、企业参照绿色环保宾馆(酒店)评定条件及自我评估表,开展实施活动。企业根据实施结果,填写有关评估材料报各市(地)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在地、市评选的基础上,开展自治区评选表彰活动。凡申报受自治区表彰的“绿色环保酒店(宾馆)”须向所在地的地、市宣传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合格后,报自治区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办公室。 3、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环境保护局等联合组成“绿色环保酒店(宾馆)”评选表彰领导小组,负责评选表彰活动的指导、协调和评审工作。各地推荐“绿色环保酒店(宾馆)”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5月30日。 4、自治区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对材料进行书面审核后,委派审核组对该企业进行现场评审,出具评审报告并确定等级。 5、一个企业评定一个等级,如果企业由若干分店组成,应按各店的实际情况分别评定等级。如果是连锁店,可以统一申报,一次评定。 6、自治区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各地、市的推荐意见,对推荐的酒店(宾馆)进行审定、考核。经审定、考核的“绿色环保酒店(宾馆)”,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环境保护局联合发文表彰,授予相应等级的绿色环保宾馆(酒店)标志奖牌,并在有关媒体上公布。 7、自治区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对全区的“绿色环保酒店(宾馆)”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组织全区“绿色环保酒店(宾馆)”创建工作的培训、学习、交流、考察、日常指导工作等活动。经评定的绿色环保宾馆(酒店),每两年进行一次复查,符合条件的,保留称号,不符合条件的,取消称号。在此期间,应企业的申请,可安排进行晋级评定。 8、绿色环保宾馆(酒店)标志牌由自治区绿色环保宾馆(酒店)评选表彰领导小组统一制作、颁发,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授权或许可,不得擅用。 9、企业在使用标志期间,一经发现与标准不符或给消费者带来直接的、间接的利益损害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降级、摘牌等处理。饭店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服务质量事故,星级宾馆(酒店)受到降低星级或取消星级饭店称号处理者,一年之内不得参与评定或评为绿色环保宾馆(酒店)。

㈥ 哪里有环保知识培训的内容

新产品生产一定要考虑环保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新产品的科技含量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业、农业、化工、电子、通讯、军工、航天、建筑等各个领域,都在日新月异地高速度成长着。企业新产品的生产不再是单一材料的生产模式。为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快了化学工业产品的复合应用,在此称其为社会产品的节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减缓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速度。一、复合型材料的应用范围和主要种类节约型社会主要体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使人们不再依赖濒临枯竭的自然资源。复合性材料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其应用范围之广是不可预测的。它所涉及的领域包括:(1)轻工业,(2)重工业,(3)军工,(4)通讯,(5)航海,(6)航天,(7)农业,(8)建筑及装饰,(9)广告,(10)交通运输,(11)汽车,(12)电子、电工,(13)化工,(14)造纸与图书业,(15)机械行业,(16)日常生活产品……目前,复合型材料所包括的主要种类有:(1)金属与塑料、金属与针织品、橡胶与金属,(2)纸制品与塑料、化纤与塑料、棉布与所料、塑料与植绒,(3)金属与陶瓷、陶瓷与塑料,(4)不同化学成分的塑料与塑料、塑料与橡胶,(5)玻璃与金属、玻璃与塑料……二、复合型材料带来的环保问题虽然复合型材料的用途广泛,但是,它所带来的环保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复合型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采取的粘接、嵌入、机械性连接等方式。这对环保回收行业带来了极其复杂的分拣问题。复合材料的生产厂家往往只顾自身的生产,不顾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分拣。对现代环保回收行业来说,难度最大的就是对复合材料的不同材料进行剥离,技术要求太高、太复杂。根据市场调查,对复合材料的分解技术和设备还不完善,人工分离复合材料难度太大,企业利润较低,所以,对复合材料的回收已成为社会的最大难题。举例说明:1.塑料与纸。这种复合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看到,如产品的包装、印刷品等等。为了防潮和防磨损,厂家一般在纸制品的表层粘接或热压一层薄薄的塑料密封层。在废旧产品的回收过程中,将其分离技术难度非常大,一般的回收行业将这种复合产品垃圾拒之门外,最后的办法就是采取焚烧或填埋处理。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最大的。2.金属与塑料。金属与塑料复合产品也是在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产品之一,主要用在建筑业和广告行业。建筑业的塑钢门窗夹层嵌入金属材料为的是加强塑料的支撑力,但是在回收过程中,两种材料的分离难度比较大,所需的时间很长。如果通过热加工的方法来回收废旧钢材和塑料,企业的回收利润就会降低。金属与塑料或橡胶复合制品在汽车、办公机械、军工、航天等领域应用最广。3.化纤与塑料,棉纤维与塑料。日常生活中,雨具、防雨棚、绝缘和劳保手套等等,都是复合性材料制成的。一般的设计方法是,在一层纤维制品的表面热压一层塑料或橡胶,成为防雨、防潮、耐磨的日用品。如果单从中回收塑料,其难度可想而知。垃圾中这类复合产品最多。所以,生产企业应当考虑环保回收问题。4.对于那些更为复杂的复合材料来说,回收分离更是难上加难。一般的回收企业都是小型综合的个体企业,设备和技术欠缺,如果回收的利润小,就会抛弃或者以焚烧、填埋的方法来处理。三、关于复合型材料回收的建议对于复合型材料的回收,国家应当提供一部分资金,用作支持资源回收行业的政策性扶植。每一座城市应当建立几处不同规模的垃圾回收场地,直接由政府出资建立,采取公有股份制的管理模式,对城市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回收,禁止垃圾焚烧和掩埋处理。(1)每座城市,以人口数量30万为基点设立一处垃圾消纳场,占地在200亩左右,实施全现代化封闭模式的分拣生产线管理。(2)对于不同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可以形成多行业、多品种的产业链运作模式,以带动其他附加资源回收产业的升级。如造纸业、金属制造行业、塑料以及其他化学材料工业、建筑材料行业、稀有金属回收行业等。(3)实施垃圾分类系统化、专业化,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4)城市垃圾分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采取多部门、多行业、跨科学的综合性管理模式,进行综合的垃圾回收消纳。(5)城市垃圾分类的最主要一环是分拣后粉碎的粉末处理。可添加黏性材料以实施形体的加压、成品制造,可用作建筑以及其他基础性建筑材料和保温材料。(6)城市垃圾粉碎后的粉末再经过处理添加其他微量元素,也可用作肥料,其前景也非常广阔。(7)垃圾分拣处理可实施对住户与企业的严格管理,然后集中运到垃圾处理厂。复合材料的垃圾分离回收关键是产品生产企业一定要实施针对本企业产品回收的信息跟踪巡视,彻底改变本企业产品的技术分离支持现状。企业每生产一种复合产品,首先就要考虑如何针对产品的分离形成彻底的解决办法。要将这项措施提到产品的生产标准上来,有的企业产品生产标准还不合格。对于复合材料的生产厂家,要坚决按国家的能源回收标准来制定生产标准。同时,国家也要跟上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步伐,对复合产品的回收认识一定要提高到国家统一的标准上来,综合考虑企业与环保、企业与复合技术、复合产品与企业技术支持。是否应建立这样一种方案:哪家企业的产品由哪家企业回收(这里所说的是复合型材料)。国家制定全民的垃圾处理回收规定,把它上升到法律层面。笔者认为,只有这样国家的环保水平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㈦ ISO14001重要环境因素员工岗位培训及考核

法规–程序/指导书–目标/指标–监测结果/记录–纠正措施首先要识别公司的重要环境环境因素,然后再查找所对应的法律法规,再评价公司环境管理体系中重要环境因素的处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这就是合规性评价.就是做张表格。但相关法律条款要逐条细读,挑出比较适用你企业的条款的,这个过程痛苦点。法规收集是重点,定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国家级、省级、市级、行业相关其他就好办了。序号,环境影响类别,环境因素,适用法律、法规名称,适用条款,管理现状,法规符合性结论合规性要有《合规性评价记录》,记录上面一边是适用你们公司的所有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危险品,另外一边是对应的你们公司是不是按照法律要求执行的及执行的具体情况,合规性评价我认为是继环境因素识别后的最繁琐的一项工作了,因为要找的法律法规实在太多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㈧ 环保培训的主要内容

我现在比较需要的是第二年的培训内容。

第一年的已经做的差不多。根据ISO14001体系。环境的基本方针,很高层次的东西。

公司的环境因素识别,分析哪些是重大环境因素。

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更新的固废法。固废里面分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弃物,那么就把危废的做一个。

根据管理体系要求,我们做了文件体系,针对公司的日常运行情况,废水处理的管理规程,废气处理的管理规程,固废和危废处理的管理规程。水和气主要是设备工艺的操作,固废和危废主要是各生产部门的转移,转移的注意事项,标识,包装,台账,还有出库到危废和固废接收单位的操作。这里面也可以做MSDS的培训,不过这部分内容归安全管理。

然后是环境事故应急预案。这个是委外的,很庞大,和环评有很多重复的,但是必须要有。这个也可以做。

第一年培训的差不多了,第二年不知道做啥了。我也来网上看看

今天和其他部门沟通,环保培训的目的,主要是分清责任,对各生产部门做好培训后,如果不按规定去执行,导致环保事件或事故,到时候被政府处罚,是有依据,尽职免责了。针对生产可能出现的和已经出现环保问题,加强相关的培训,这样有针对性,有价值。

举例,生产废水排放异常,生产的废水排放到雨水管网,导致雨水超标。

前期培训,做管网图简单介绍,做雨污分流的强调。

生产废气排放异常,生产的粉尘废气因为除尘布袋破损,导致排放口可见大量粉尘颗粒物。

前期培训,主要针对环保管理运行的人员,做好每天的排放口巡查,做好记录,生产部门也有义务及时通知排放的时段,并安排人员巡查。

危废的异常,假设把一般固废和危废混合收集,导致危废量增大,处理成本增加,或者更甚对于废弃物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有反应性的混合,导致重大事故发生,还要分析存放的时态问题,所以危废才会有规定,存放时长不超过一年。

环保的处罚,可以做个专题,各种被处罚的原因,处罚措施。公司需要避免的情况,如何配合。

㈨ 化工企业环境管理人员培训

组建一个推进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维护的组织机构是体系创建的重要环节,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管理者代表,以环保处为基础,同时抽调安全处、技术处、各车间环保专人组成环境管理体系创建小组,并且进一步明确各职能处室及车间、相关人员的职责,并对体系创建过程中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通过此项工作使化工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对企业全员培训是创建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这一阶段要分3个层次进行:首先,要请咨询专家对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了解,以及通过该体系认证的重要性及深远意义;第二层对中层管理者及内审人员的培训认证。这一层次培训的效果及相关人员对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是培训这一环节的关键,因为高层管理者只起决策作用,而以后的大量工作如体系策划、文件编写以及管理评审等工作都由这一层人员进行。化工厂通过外委咨询专家对这一层次人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培训,主要讲述ISO14001管理体系标准,以及相关知识,重点对该厂主要污染源的预防及防治提出了指导性培训;第三层培训是基层管理干部及基层员工,这一层次主要进行环境保护重视的必要性、有关环境保护知识、ISO14001相关知识的培训。通过对这三个层次人员的培训,使企业员工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能够切实从社会利益角度出发来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培训征集合理化建议,这些都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