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上的文件以什么为单位读写|油气田地震勘探资料存储的实践与应用

A. RAM和ROM的具体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如下:

1、概念

RAM(random access memory)即随机存储内存,这种存储器在断电时将丢失其存储内容,故主要用于存储短时间使用的程序。ROM(Read-Only Memory)即只读内存,是一种只能读出事先所存数据的固态半导体存储器。

(1)磁带上的文件以什么为单位读写扩展阅读:

运行内存

运行内存是指手机运行程序时的内存,也叫RAM(简称运存)。而另一个内存是用来存储东西的内存,就像8G的MP4一样,它拥有8G的存储空间,这种内存为一般叫的手机内存。

用电脑比较的话手机的运行内存就是电脑的内存,是不可以作为储存数据的介质的。

手机的“内存”通常指“运行内存”及“非运行内存”。手机的“运行内存”相当于电脑的内存,即RAM。而手机的“非运行内存”,相当于电脑的硬盘,厂家常直接称其为手机内存,也就是所谓的ROM。RAM越大,手机能运行多个程序且流畅;ROM越大,就像硬盘越大,能存放更多的数据。

拥有更大的运行内存的话手机可以打开更多的程序,如果本身容量足够的话并不能提升多少运行程序的速度,只能说更大的运行内存能更好的保证手机的正常运行。

手机的运行内存是指运行程序时存储或者暂时存储的地方,而CPU是用来计算的。

B. 硬盘上的文件是以()为单位读写

A 块为单位进行读写的

C. 磁盘上的文件以什么为单位进行读写

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的物理单位应该是,扇区。

D. 什么是滑动存储器啊

最快的是CPU里的寄存器 其次是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然后是内存储器(分为只读和随机,静态和动态) 最后是外存储器(硬盘光驱)等 外存储器件简介 文件在存储介质(如磁盘和磁带)上的实在组织方式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或物理结构,常见的有四种:顺序组织、索引组织、散列组织、和链组织。为了讨论文件的组织方式,先简单介绍磁带存储器和磁盘存储器的有关知识。 磁带存储器把信息存储在磁带上,磁带机可以控制磁带前进,后退,磁带机上读写磁头可以读写磁带上的信息。磁带的运行情况类似以录音机上录音带的运行。见图7-5。 磁带有不同的规格。目前使用的磁带一般有1/2英寸宽,最长可达3600英尺。1/2英寸的带在横向上可记录9位或7位二进制信息(分别称为9道带或7道带)。图7-6是一段9道磁带,横向每排9位二进制信息,其中8位组织成一个字节。另一位为奇偶校验位。 磁带上的信息是以块为单位存放的。一个信息块由若干个字节构成,如512字节或1024字节,要读写某一块上信息,首先要定位,即通过磁带的移动使磁头对准磁块的前端,磁带不是连续运转的设备,而是一种启停设备。为适应启动时的加速和停止时的滑动,磁带上块与块之间隙。间隙通常为1/4–3/4英尺长。间隙是一段空白区,不存放数据信息。 一个信息块就是磁带存储器的一个物理记录。通常一个信息块可存放多个逻辑记录。 磁带存储器具有存储量大的优点。一卷磁带可存10-20兆字节信息,而且存满后可卸下换上空带。 磁带存储器是一种顺序存储设备,它的主要缺点是读写速度慢。磁带存取速度取决于磁带的存储密度和走带速度,实际上磁带花在定位上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如果磁头离所找的块很远时,往往花十几分钟才能定位。因此磁带存储器适合于顺序存取,即读写一块之后,下一次读写它后边的相邻,这样可以减少定位时间。 磁盘存储器是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外存设备。微机上使用上的磁盘分为两种:硬盘和软盘。硬盘容量通常从几十兆字节到几百兆字节,甚至几千兆字节。软盘容量常为所欲为360KB、720KB、1、2MB、1、44MB。磁盘有点像唱片,担磁盘的磁道不是螺旋线,而是同心圆。若干个盘 可以通过一个主轴串在一起,构成一个盘组。各个盘面半径相同的磁盘在一起称作一个柱面,盘组有多少个盘面,则说每个柱面有多少个磁道,一个磁道可分为若干段,每段是一个物理记录,一个盘组上从大到小的存储单位为:柱面,磁道,物理记录 读写磁头有二种类型,一种是固定头,即每个盘的每个磁道都对应着一个专用的磁头,目前使用的是活动头,即每个盘面只对应一个磁头,安放在活动壁上,通过活动臂进退而找到指定柱面上的磁道。所有磁头在每一时刻总是对准一个柱面上的各个磁盘。 读写盘子上的信息,首先要经过定位动作:(1)选定柱面:通过磁臂移动使磁头对准指定的柱面。这是机械动作,平均要几毫秒至十几毫秒。(2)选定磁道:即选择对应着所需盘面的磁头,这由电子线路实现,速度快。(3)找物理记录:磁头定位道要读写的区 ,这是机械动作,速度较慢,需要几毫秒至十几毫秒。真正用到读写信息的时间比定位时间少得多。 与磁带存储器相比,磁盘存储器的优点是存取速度快,既适应于顺序存取,又适用于随机存取。 主机对外存储器的数据不能直接地进行存取。要读外存上的数据,首先要通道把数据读到内存缓冲区,然后从外存区读取数据。写数据时,将数据送到缓冲区,再通过通道将缓冲区内容写到外存储器。一次从内存读数据或往外存写数据的过程称作一次访外。一次访外可传送若干个字节,访外时间包括定位和传送时间,节省存取时间的一个有效办法是,使每次访外,在内存和外内之间传送一批较大的数据,从而减少访外次数。 分页块的存储方法是一种有利于减少访问外存次数又便于管理方法,一个块页是磁带或磁盘上的一个物理记录,它包括多个逻辑记录,内存中设置的缓冲区应该和页块的大小相等。每次访外,是把一个页块读入一个缓冲区或者把一个缓冲区写到一个页块。 若一次访外所传送的页块上有多少在近期进行处理的逻辑记录,则分页块的存储方式可以使访问次数大大减少。 这时我们可以用访外次数作为衡量检索效率的一个重要参数。检索一次,访外次数越少,效率越高,相反,则效率就越低。另一个衡量检索效率的参数是磁头定位,检索某一记录,磁头定位时间越少,效率越高,否则,效率就越低。 沉 文件在外存储器上组织结构主要有三种:顺序文件、散列文件、索引文件。这三种组织方式分别适于不同的外存储器,它们的检索效率是不同的,下面分别讨论这几种文件在外存储上是如何组织的,有关的运算是如何实现的

E. 对存储型设备,例如磁盘上的文件以什么为单位读写

一般磁盘上的读写是以bit,就是字节为单位读写的,那忒麻烦,不过是机器不要紧,就是一般的我们用的单位最小也是kb,而现在一般是以M为基本单位。

F. 磁带的储存格式是什么

AIT磁带技术 Sony(索尼)的AIT(Advanced Intelligent Tape,高级智能磁带)技术是整个磁带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目前它的最新版本为AIT-4。 AIT磁带技术和DDS一样,采用螺旋扫描技术(Helical Scan Technology),透过旋转滚筒进行倾斜写入操作。它的磁带在设计上类似于DDS,不过尺寸比较大。AIT采用独具效率的ALDC(Advanced Lossless Data Compression,高级非失真数据压缩)功能,内置在磁带里的64K位记忆芯片(MIC,Memory-in-Cassette),能够加速磁带的存取。AIT-1的容量可达35 GB,AIT-2可达50 GB,而AIT-3则可达100 GB,而最新的AIT-4的最高容量已达到200GB。这就是Sony的倍增策略。 Sony于2004年8月份发布了其第四代先进智能型磁带AIT-4。第四代AIT磁带机AIT-4继续延续着Sony的容量倍增、速度倍增的发展路线。它的容量和速度都达到了上一代产品AIT-3的两倍,分别为200GB(非压缩)和24Mbit/s(非压缩)。AIT-4驱动器提供了可以读取从第一代开始的所有AIT磁带和完全读/写AIT-3磁带的良好的向下兼容性。这意味着AIT技术的容量范围有效的适应了从入门级到更为苛刻的服务器备份环境。没有其它技术可以在单一可升级的格式下提供如此大的容量范围-只能选择迁移到不同的磁带技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目前,用户已经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到AIT-4磁带机和磁带库,如内置AIT4磁带机的桌面型LIB-D81小型磁带库和机架型LIB-81、LIB-162磁带库,如图15-19所示。而如图15-20所示的为Sony还款正式发布的内置AIT4磁带机的桌面型LIB-D81小型磁带库。 由于AIT-4继续实现了容量翻倍,Sony现在有能力向各级市场提供按需求增长的解决方案,从一代过渡到下一代为AIT用户提供长期投资保护。此外,AITWORM(一次写多次读)介质可以为数据提供额外的保护,在当今各机构都要求数据管理的时代,帮助确保文件的完整性。 AIT-4驱动器和介质的创新设计使得AIT存储容量和性能的提升的需求成为可能。存储密度从720Mbit/s提高到1170Mbit/s,磁带长度增加了7%,加之优化了数据结构,使得磁带容量达到了AIT-3格式的两倍。通过先进的MIG磁头,更高的磁鼓转速和AME(先进的金属蒸发)磁带的结合,备份速度也在不牺牲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的情况下达到了原来的两倍。新一代产品在非压缩情况下达到了24Mbit/s的持续传输率,毫无疑问的成为了磁带存储市场上的领导者。图15-20 内置AIT4磁带机的桌面型LIB-D81小型磁带库 Sony在AIT的未来发展规划中已经到了第六代产品。AIT-6,预计将在2010年前发布,预期的非压缩容量将达到800GB。 5. DLT磁带技术 DLT(Digital Linear Tape)又称为数字线型磁带技术,最早于1985年由DEC公司开发。目前已成为一种开放性标准,在HP和昆腾等公司中普遍采用。DLT技术采用单轴1/2英寸磁带仓,以纵向曲线性记录法伟基础。DLT产品定位于中、高级的服务器市场于磁带库应用系统。目前DLT驱动器的容量从10GB到80GB不等,数据传送速度相应由1.25MB/S至6MB/S。在DLT磁带匣里只用到一个线轴将磁带卷起来。磁带的尾端有一个大环,当磁带匣安装到磁带机上时,磁带会从里头被抽出来,卷到磁带机里的线轴上。里头采用引导滚轮设计,不过在卷的时候数据面不会接触到任何滚轮。只有读写头会接触到数据面。如图15-21所示的是HP DLT vs80磁带机,它的容量达到80GB,存储速度为6MB/s。 6. Super DLT磁带技术 Super DLT是从DLT技术中衍生出来的,它是由昆腾(Quantum)公司开发的。由于它的先进性,目前也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磁带格式技术标准,在包括HP在内的许多磁带设备厂商采用。 Super DLT磁带延续了几代DLT磁带产品的成功经验,同时保证了与以前DLT磁带格式的兼容性。通过使用行业领先的磁性磁带技术,Super DLT磁带系统大大提高了数据流入/流出量和容量。在昆腾开发的激光引导磁性记录(LGMR)技术基础上,Super DLT磁带采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先进技术来进行磁带记录。LGMR提供一种光和磁技术的独一无二的结合,通过增加介质数据承载面记录轨道的数目大幅度地增加容量。另外,Super DLT系统利用昆腾公司自己发明的旋转光伺服(POS)技术,可不再要求预先格式化磁带。通过读取在未使用的介质反面预先录制的光伺服轨迹,能够百分之百使用介质正面进行数据记录。 在这一新的磁带技术中,先进之处还体现在它的PRML通道技术,它是昆腾公司与美国朗讯一道开发,将更高水平的性能和容量带给高性能线性磁带机。高级PRML提供高效的解码记录密度,以获得更大的容量和性能,使SuperDLT磁带系统能够充分地提升磁带存储容量和传输速度。Super DLT磁带系统使用先进的金属粉质(AMP)介质技术,可储存非常高密度的数据。AMP介质有四层,包括接收光伺服轨迹的反面涂层。其他先进技术包括一个新的磁带头扣接机械、不规则磁带盒接收器和一个即插即用模件设计,保证了长期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完整性,以满足全球客户备份和数据存储归档的需求。 对于高端服务器市场,昆腾提供存储能力320GB、数据传输速率超过32MB每秒的Super DLT磁带系统。适合此类高端用户的应用包括运行企业关键任务程序的网络UNIX和大型NT系统。该型号也适合为高终端磁带库自动化市场服务,在这一领域,高性能和高数据可靠性是关键条件。对于中幅服务器市场,昆腾提供存储能力220GB、数据传输速度22MB每秒的Super DLT磁带系统。该型号为大型公司部门中局域网或单机程序环境下运行的中幅UNIX和NT系统提供出色的数据备份和归档存储。如图15-22所示的是HP公司的HP SDLT 320磁带机,在各类性能评比中均领先于其它技术的产品。

G. 简述计算机存储系统的三级存储体系概念

高速缓存:位于计算机内部或某些设备内部,速度比较快;内部存储器:位于计算机内部,就是通常所说的内存;外部存储器:就是光盘,U盘,磁带等等。通常计算机内还有寄存器的,这个速度是最快的,不过容量太小。

H. 简述计算机三级存储体系结构

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层次可分为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三级。高速缓冲存储器用来改善主存储器与中央处理器的速度匹配问题。辅助存储器用于扩大存储空间。

1、高速缓冲存储器

存在于主存与CPU之间的一级存储器, 由静态存储芯片(SRAM)组成,容量比较小但速度比主存高得多, 接近于CPU的速度。在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是介于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之间的高速小容量存储器。它和主存储器一起构成一级的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和主存储器之间信息的调度和传送是由硬件自动进行的。

2、主存储器(Main memory)

计算机硬件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存放指令和数据,并能由中央处理器(CPU)直接随机存取。现代计算机是为了提高性能,又能兼顾合理的造价,往往采用多级存储体系。即由存储容量小,存取速度高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存储容量和存取速度适中的主存储器是必不可少的。

主存储器是按地址存放信息的,存取速度一般与地址无关。32位(比特)的地址最大能表达4GB的存储器地址。这对多数应用已经足够,但对于某些特大运算量的应用和特大型数据库已显得不够,从而对64位结构提出需求。

3、外储存器

辅助存储器又称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指除计算机内存及CPU缓存以外的储存器,此类储存器一般断电后仍然能保存数据。常见的外存储器有硬盘、软盘、光盘、U盘等。

(8)磁带上的文件以什么为单位读写扩展阅读

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不能同时满足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和成本低的要求,在计算机中必须有速度由慢到快、容量由大到小的多级层次存储器,以最优的控制调度算法和合理的成本,构成具有性能可接受的存储系统。存储系统的性能在计算机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主要原因是:

1、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是建筑在存储程序概念的基础上,访存操作约占中央处理器(CPU)时间的70%左右。

2、存储管理与组织的好坏影响到整机效率。

3、现代的信息处理,如图像处理、数据库、知识库、语音识别、多媒体等对存储系统的要求很高。

I. 简述三级存储体系与cpu之间是关系

最快的是CPU里的寄存器 其次是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然后是内存储器(分为只读和随机,静态和动态) 最后是外存储器(硬盘光驱)等外存储器件简介文件在存储介质(如磁盘和磁带)上的实在组织方式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或物理结构,常见的有四种:顺序组织、索引组织、散列组织、和链组织。为了讨论文件的组织方式,先简单介绍磁带存储器和磁盘存储器的有关知识。磁带存储器把信息存储在磁带上,磁带机可以控制磁带前进,后退,磁带机上读写磁头可以读写磁带上的信息。磁带的运行情况类似以录音机上录音带的运行。见图7——5。磁带有不同的规格。目前使用的磁带一般有1/2英寸宽,最长可达3600英尺。1/2英寸的带在横向上可记录9位或7位二进制信息(分别称为9道带或7道带)。图7——6是一段9道磁带,横向每排9位二进制信息,其中8位组织成一个字节。另一位为奇偶校验位。磁带上的信息是以块为单位存放的。一个信息块由若干个字节构成,如512字节或1024字节,要读写某一块上信息,首先要定位,即通过磁带的移动使磁头对准磁块的前端,磁带不是连续运转的设备,而是一种启停设备。为适应启动时的加速和停止时的滑动,磁带上块与块之间隙。间隙通常为1/4–3/4英尺长。间隙是一段空白区,不存放数据信息。

J. 油气田地震勘探资料存储的实践与应用

李红霞1 符京生1 张永胜2 惠玉凤2

(1.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档案馆;2.中石油东方公司研究院长庆分院)

摘要 为抢救和保护地震勘探数据磁带档案,改变长期以来地震磁带容量利用率低,保管成本高的现状,长庆油田应用地震资料全容量存储技术,完成了地震勘探数据载体的转换,实现了地震磁带全容量存储,有效解决地震勘探数据保存和再组织问题,效果显著。本文介绍了长庆油田地震资料全容量存储技术开发的背景、研究成果及应用实施情况。

关键词 地震勘探数据 磁带存储 容量利用率 测线标签 磁带操作程序

地震勘探数据磁带是油气勘探的重要资料,是地震勘探工程施工成果的载体,是物探科技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企业的宝贵财富。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亦规定磁带为地震勘探数据成果长期和永久保存介质,这一管理形式在油田企业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随着地震勘探技术水平的发展,施工设备的更新换代,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保管利用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办公条件下生产科研工作的需求,加之所保存的地震勘探资料时空跨度大,严重制约着磁带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发展,潜藏着因历史资料载体到期老化等因素致使数据无法正常读取和使用的巨大风险。基于此,长庆油田开展了将库存地震勘探数据由低密度磁带向新型高密度磁带的数据转储工作,探索出地震勘探数据磁带全容量存储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地震勘探数据磁带档案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1 长庆油田地震勘探数据磁带管理现状

长庆油田档案馆保存着迄今为止30多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采集的全部地震勘探原始及成果数据磁带,是长庆油田唯一的地震勘探档案集中保管地,库存各类地震磁带9万多盘。近年来,随着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狠抓了地震勘探数据磁带档案基础业务,实现了磁带档案目录的电子化,其中成果磁带采取了案卷级和文件级相结合的编目规则,利用效率得以有效提升。然而磁带这一载体的特殊性,影响着磁带的安全管理,制约着磁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磁带数量大、型号繁杂,部分已到保管期限。现库存磁带包括3480、3490、3590、3592及九轨半英寸磁带共5种,其中3480、3490、九轨半英寸磁带占库存总量的97.45%,库存一半的磁带已到规定的保管期限,加之磁带机对不同型号磁带的互不兼容性,导致部分陈旧磁带数据随着相应磁带机生产下线而无法正常读取使用。

二是数据格式多样,不便利用和管理。其中大部分为SEG-D格式,部分是TIPEX、TAR格式,现阶段已无与之匹配的操作系统,数据无法读取,这种多格式共存给地震勘探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也带来不便。

三是磁带容量利用率低,增加了保管成本。传统磁带管理因受磁带物理标签及现场施工方式的影响,通常磁带容量利用率仅有21%,容量空置率高,造成磁带数量的无谓增加和成本的极大浪费。

四是利用效率低。一直以来,长庆油田采用磁带对磁带一对一拷贝,通过复制归档磁带数据开展对外提供利用工作,这一管理方式在确保管理安全方面效果显著,但利用效率却大受影响,在面对利用量小且任务较分散的利用工作时,这一方式基本能够满足,也未突显明显矛盾,然而面对近几年油田勘探生产任务的大量攀升,经常面临集中大量的数据利用工作,即使工作人员24小时不停歇加班加点,但因这种传统数据拷贝速度受限于设备数量、设备运转情况的影响,常常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对地震勘探数据开展抢救式介质转换、升级,探索改进地震勘探数据磁带档案管理已迫在眉睫。

2 地震资料全容量存储的目的

1)抢救和保护油田勘探资料,确保资料信息随时代发展、软硬件条件进步,能得到完整保护。

2)采用国际国内通用格式形式加以转录、存储,使不同设备不同时期地震勘探资料得以通用性识别。

3)大容量存储的应用,保证地震资料信息完整,今后复制、抢救数据更加高效,便于长期安全性保存。

4)便于高效服务油田勘探开发,由于油田勘探程度愈来愈高,隐蔽性、小型性、复杂性油气藏也成为勘探的主要目标,对地震资料的进一步应用也愈来愈多。

3 地震资料全容量存储技术

3.1 地震资料全容量存储技术概述

地震资料全容量存储是采取标准的SEGY磁带格式,将包含地震测线的关键标识性信息(包括测线名称、地区等)和档案管理重要元素(包括全宗、目录号、保管号等)组成的具有重要识别性质的简单的测线编码电子标签,记录在SEGY卷头未定义区域,通过地震数据磁带操作程序,独立完成地震测线数据的卸带和磁带检索。将测线数据及相应的电子标签一同写入直至记满一盘3592磁带为止。

地震资料全容量存储理论上是对历史地震勘探数据载体的升级转换,是对数据格式和载体型号的统一规范;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得地震勘探数据存储不再受限于磁带物理标签限制,而是取决于磁带本身的存储量,可将传统磁带容量提高至98%左右,这对于磁带档案保管的集中地——档案部门来说,将有效减少磁带数量,降低管理成本,缓解库存压力;同时这一技术符合地震磁带标准格式,形成的存储磁带能够在GeoEAST、CGG等处理系统中直接读出,便于利用和管理。

3.2 测线标签和磁带标签目录

测线标签和磁带标签目录是一行限长EBCDIC码字符串,包含卷盘号、卷内序号、测线名、成果类型、队号、数据范围、工区、生产年度、数据来源等测线标示信息(表1),与测线SEGY数据文件一一对应。将一盘地震SEGY磁带的测线标签顺序存放,形成磁带标签目录文本文件。

表1 测线数据文件与测线数据标签

3.3 地震资料全容量存储操作程序

地震数据的SEGY格式,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加密格式,通常只能由理解SEGY格式的软件来读取,如GeoEAST、PROMAX、CGG等,且须有地震资料数据处理背景的人员操作完成。在Linux系统下,使用C语言编制一组SEGY格式磁带专用程序,根据磁带标签目录,脱离通用处理系统直接驱动磁带机,完成标准地震SEGY格式磁带的写入、读出和磁带扫描。

3.3.1 磁带机工作特点

与磁盘直接访问不同,磁带是一种流式数据设备,只能顺序访问。磁带基本读写单位为块(BLOCK),块与块间有一物理间隙(GAP),用于磁头定位。SEGY磁带数据文件有若干块组成,文件尾有一特殊数据标志EOF标示文件结束,而双EOF通常表示磁带数据结束。程序设计中,通过系统调用磁带设备数据结构,完成磁带的寻块和读写EOF等控制操作。

3.3.2 写磁带

程序功能是将磁带标签目录文件所列的测线SEGY磁盘文件及其测线标签,顺序写入一盘磁带(图1)。写带前应先用tpsize命令估算写带容量,以确保磁带全容量存储。有记带日志帮助确定写带正确。实际应用中,譬如在提供磁带拷贝记带时,测线标签可以选择空白。

3.3.3 读磁带

程序功能是从一盘磁带中顺序卸出全部或指定序号的SEGY文件到磁盘(图2)。查询标签目录获得卸带文件号。有读带日志帮助确定读带正确。

图1 写磁带流程

图2 读磁带流程

3.3.4 磁带扫描

程序功能是扫描一盘地震成果磁带,列出全部SEGY文件标签和卷头及道头信息,检查SEGY数据磁带或SEGY数据文件的合规性。

4 地震资料全容量存储的应用

4.1 应用方案

1)将多格式数据向SEGY格式转换。

2)转储数据编目规则,采用档案著录规则与物探技术规则相结合,包含卷盘号、卷内序号、测线名、成果类型、队号、数据范围、工区、生产年度、数据来源等信息内容。

3)数据采用磁带加磁盘双模式存储,其中磁带采用近年通用、普通的350 GB容量的3592磁带,这种新型的高密度磁带可大幅度减少磁带数量,便于保管和保护;磁盘采用RAID6冗余技术方式,便于日常频繁大量的数据利用。

4.2 应用实例

长庆油田利用上述技术历时两年半完成了1980~2010年共9万多盘各类地震勘探数据(包含原始与成果)的转储,共形成转储磁带90多盘,存储量40TB。特别是档案目录中的原始测线,全部得到样本保存,实现并保证了长庆油田地震历史成果的永久保存。

4.3 应用效果

4.3.1 磁带数量大幅减少,有效缓解了库存压力

转储前,9万多盘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磁带共占用两个库房320平方米存放空间,转储后,同样的数据量只形成了90多盘3592磁带(350GB),仅用了一个资料柜的1/3。

4.3.2 抢救保护了地震勘探数据,保证资料持续可用

通过转储,抢救恢复了无法读取的TIPX格式和掉粉损坏磁带的地震勘探数据,保证了所有地震数据的有效性,同时也为下一步确定4万多盘已到保管期限的九轨半英寸磁带鉴定处置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4.3.3 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便于管理和利用

通过地震资料全容量转储,长庆油田所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格式地震勘探数据全部实现了以国际通用的3592高密度数字磁带为载体,数据格式为SEG-Y的标准存储模式,便于硬件设施的配备及日常维护工作的开展,使管理更加便捷,利用更加顺畅。

4.3.4 提高检索效率,全面提升了地震勘探数据的利用服务水平

检索效率大幅提升。通过集中统一更改、补充、完善,规范和丰富了长庆油田30多年来的地震勘探数据及目录信息,提高了检索的准确性;完善了地震勘探磁带管理信息电子编码技术规则,制定了由卷盘号、卷内顺序号、测线名、队号、工区等10个信息因素组成的具有地震测线和档案目录独特识别信息的地震勘探磁带测线信息电子编码和档案编目、著录规则,用以地震勘探数据库的检索;形成了以档案目录号、保管号为内容的互见目录,可实现磁带测线信息电子编码标签与档案测线目录的双向信息查询,提高了检索效率。

利用服务方式有了突破性发展。本次转储除采用传统的磁带存储外,开创了磁盘阵列备份存储的新模式,实现了地震勘探磁带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了从目录检索到数据直接拷贝的系统管理操作,改变了传统通过目录检索获得实物档号,取出实体采取磁带对磁带的一对一拷贝的半信息化操作,在提高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为快速高效地开展地震勘探数据的再组织奠定了基础,开启了地震数据管理利用新篇章。

4.3.5 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以3490磁带为例,一天按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在机器运转良好,工作人员不间断工作的情况下,每天一台3490磁带机最多能完成30多盘磁带数据的拷贝,若一条测线原始数据磁带350盘左右,存储量约150GB,采用传统地震数据磁带拷贝,用一台机器拷贝最快10天,而通过磁盘阵列数据拷贝仅用2个多小时即可完成。据初步测试,完成1TB数据量拷贝需18个小时左右。经转储整理后,在实现高效率数据拷贝和再组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解放了人力。也符合大数据时代快速、高效生产科研工作的需要。

4.3.6 两种存储互为补充,提升了地震勘探数据的安全有效性

采取磁带和磁盘阵列两种方式存储,可根据实际需要相互转换,互为补充,降低了保管风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企业的利益;降低了对磁带数据的重复利用次数,有效地保护了存储介质及地震勘探数据;历史数据载体的升级转换,是一次全面地毯式的核查,是对过去收集检验工作的又一次复核、巩固和补充,是对存放多年数据有效性的全面检验,是做好数据档案保护工作的又一举措,对于档案保管部门意义重大。

5 结束语

地震资料全容量存储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证明,其提高磁带容量,减少库藏量,降低管理成本效果显著,规范标准化程度高,适合地震勘探数据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磁带及磁盘阵列双模式存储在有效降低保管风险,实现方便灵活利用及数据再组织等功能方面,得到相关科研生产部门的一致认同。地震资料全容量存储技术适合地震勘探数据磁带档案管理或地震勘探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部门,且数据量越大,效果也越明显。该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地震勘探数据磁带档案管理中的诸多问题,而且使地震勘探数据磁带档案迈上数字化管理新台阶,将更好地服务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与科研工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