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各版本分析|哪一版本的歌剧魅影最好看

㈠ 哪一版本的歌剧魅影最好看

莎拉布莱曼演女主角那版声音最好听

㈡ 歌剧魅影的版本都有哪些

1、美国,1989年,德怀特H·里特执导的电影

2、美国,1943年,亚瑟·鲁宾执导的电影

3、英美,2004年,乔·舒马赫执导的电影

4、美国,1990年,托尼·理查德森执导的电影

5、美国,1925年,Rupert Julian执导的电影

6、英国,1962年,泰伦斯·费希执导的电影

7、英国,2018年,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

(2)歌剧魅影各版本分析扩展阅读: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剧院魅影/歌剧魅影/歌剧院幽灵)是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以精彩的音乐、浪漫的剧情、完美的舞蹈,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它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东·路易·阿尔弗雷德·勒鲁的同名哥特式爱情小说。

2004年12月22日由乔·舒马赫执导,杰拉德·巴特勒、埃米·罗森、帕特里克·威尔森主演的一部爱情电影《歌剧魅影》在美国上映。影片改编自英国音乐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创作的音乐剧《歌剧魅影》 。

影片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讲述了一个毁容的音乐天才魅影,他爱上了可爱的年轻女演员克里斯汀之后,他决定不遗余力的把克里斯汀打造成为一位耀眼的明星 。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歌剧魅影

㈢ 电影歌剧魅影到底有多少个版本

据我所知有四个版本2004年的歌剧魅影相信大家都知道1989年有一部,导演:德怀特·H·利特尔,主演:彼得·克拉彭 乔纳森·刘易斯 特伦斯·哈威 斯蒂芬妮·劳伦斯 比尔·奈伊 1943年有一部,很老了其实还有更老的,1925年的一部那首摇篮曲真的就不知道了

㈣ 歌剧《魅影》主要讲了什么

此歌剧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881年的巴黎的故事。

一个卡西莫多似的苦命人游荡在巴黎歌剧院迷宫般的地下室中,年少的不幸让人们同情他的身世。

但丑陋的面容更使人们对他恐惧与排斥,不知道他来了歌剧院多少年,但他安于成为人们心中的魔鬼,成为歌剧院的幽灵。

音乐分析

《歌剧魅影》是根据巴黎歌剧院内发生的事件而创作的。《歌剧魅影》大量采用古典音乐背景,又加上音乐剧,在音乐剧中套上歌剧,就创作出一部音乐剧力作。

《歌剧魅影》虽有恐怖惊险的气氛,但导演所追求是在调动一切音乐和舞台的表现手段,充分发挥了音乐剧的综合舞台优势(声乐和舞美)方面殚精竭虑。

整部音乐剧采用近似严肃大歌剧的音乐语言,引进了“音乐戏剧展开”的概念和方法,将幽灵,克莉斯汀,拉乌尔这两个男人于一个女人之间的美妙,真诚而又略带伤感的浪漫以及充满爱与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现的极其凄婉而动人。

㈤ 为什么电影《歌剧魅影》会有两个版本

应该是著名的恐怖片??导演Dario Argento的98年的Il Fantasma dell'opera,演员是Julian Sands和导演的女儿Asia Argento。http://www.amazon.com/gp/proct/1578482542/102-8535704-2770506?v=glance&n=130

㈥ 关于《歌剧魅影》,有没有人看过我记忆中的版本

根据您的描述,我断定您说的是钱朗尼版的歌剧魅影。《歌剧魅影》曾被改编成十多种版本,而这版就是 钱朗尼版的歌剧魅影。一下便是视频连接。而我也有光盘,如果您真的需要的话,我可以淘宝给您。我是歌剧魅影吧的小吧主。视频连接:http://tieba..com/%B8%E8%BE%E7%F7%C8%D3%B0/shipin/play/44809fe814f1702e31a87e5chttp://tieba..com/%B8%E8%BE%E7%F7%C8%D3%B0/shipin/play/195769a0bce87a4d3f0ff3c0

㈦ 歌剧魅影的影片评价

这个版本的《剧院魅影》是基于法国作家Gaston Leroux的同名经典小说的一个改变版本之一。这个版本的《剧院魅影》延续了小说原著的浪漫、戏剧化和幽默,但摈弃了著名的Lon Chaney(1925年)版的恐怖和悬念的元素。电影的部分镜头在巴黎歌剧院实地拍摄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该版本的音乐是由John Addison担扛创作的,John Addison在美国非常著名,代表作有《Tom Jones》(1963),《The Loneliness of a Long Distance Runner》(1962)等。这部《剧院魅影》对于原著的改编较大,与中国观众熟知的Andrew Lloyd Webber的版本的不用点在于,这一部更注重了娱乐性和观赏性的元素。

㈧ 歌剧魅影的音乐分析

《歌剧魅影》是根据巴黎歌剧院内发生的事件而创作的。《歌剧魅影》大量采用古典音乐背景,又加上音乐剧,在音乐剧中套上歌剧,就创作出一部音乐剧力作。舞台争拍卖一个八音盒,音乐响起时,一只机械的小猴便随之而动,一位老者叫价(拉乌尔),回到从前(年轻的时代)这是起到一个牵线的作用,展开故事。《歌剧魅影》虽有恐怖惊险的气氛,但导演所追求是在调动一切音乐和舞台的表现手段,充分发挥了音乐剧的综合舞台优势(声乐和舞美)方面殚精竭虑。整部音乐剧采用近似严肃大歌剧的音乐语言,引进了“音乐戏剧展开”的概念和方法,将幽灵,克莉斯汀,拉乌尔这两个男人于一个女人之间的美妙,真诚而又略带伤感的浪漫以及充满爱与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现的极其凄婉,完美而动人。原来的音乐剧就有大量经典音乐,这绝对保证了电影中感情色彩表达的震撼力,也是电影的主要灵魂所在。在这部电影中,舒缓、紧迫、狂躁、激情的音乐不断交替,而且几首旋律如the phantom of the opera,all I ask of you贯穿始终,同样的旋律巧妙表达了不同的感情,也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克莉斯汀(女主人公)第一次真正的踏上自己的舞台,女主角崭露头角美丽朦胧,《think of me》的音乐则轻柔悦耳;歌声开始,也展开的故事的发展。导演利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塑造了这一角色(克莉斯汀),让影片伴随欧洲巴黎歌剧院所演出的歌剧而进行故事的展开。克莉斯汀的第一部歌剧成功后,回到自己的房间,点上蜡烛听到了音乐天使(幽灵)的鼓励。克莉斯汀的好朋友来找拉乌尔,两人以歌唱的形式开始了一段对话。但克莉斯汀和拉乌尔的相爱让藏在镜子后的剧院幽灵十分气愤,便从镜子后现身,女主人公和幽灵第一次接触,在幽灵的充满诱惑的歌声的指引下,在黑暗的密道里,克莉斯汀步步紧随,两人乘着小船,来到位于歌剧院地下暗湖中心的密室里。在这充满梦幻色彩的地下室 ,幽灵用温柔而温柔又有力的歌声《The Music Of The Night》让克莉斯汀抛开世俗的羁绊,加入到黑暗王国,吟唱他谱写的黑暗,歌声旋律悠扬婉转。歌声和音乐也是优美圆润。当女主角前往地下王国时,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音乐高亢,激昂,神秘又略带紧迫;众人争论不休时,音乐轻快滑稽;女主角身处墓地时,音乐哀婉凄迷; 电影除了使用乐剧表演外,画面人物和音乐的使用也是别具风味,拉克被杀时,音乐的急促和拉克逃命的心跳,逃跑汇成一体,充分的将惶恐表现的淋漓尽致。演出魅影的歌剧《唐璜的胜利》时,幽灵故伎重演,不知不觉绞死了扮演唐璜的皮儿吉,亲自披挂上阵,与格里斯丁一起演唱了一段优美的咏叹调《覆水难收》(The Point Of No Return)音乐低沉狂野,符合魅影的性格;整部电影也随着《唐璜》的胜利,将克莉斯汀要挟到地下室,让克莉斯汀做出选择,背景音乐危急激烈,这个地下王国则显得黑暗恐怖,克莉斯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她平静的一吻唤起幽灵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八音盒清脆的声音伴随着主人哀婉的歌声,为这段传奇添上了一个余韵悠长的结尾。

㈨ 歌剧魅影哪个版本最好听

现在评价很好的比如首次演出阵容的那个版本,也就是莎拉布莱曼主演的版本,这个音乐剧是专门为她而写的。这个版本的全程录影只有相关演出人员有,没有对外公布。但是有全程录音。还有就是25周年音乐会的版本,这个是有视频的,还有中文翻译。Sierra Boggess 和 Ramin Karimloo主演。其他有完整资源的是电影版Emma,但是演唱方面肯定是剧场版本的要好,电影的画面还是很唯美的,演员也很养眼。资源在视频网站上就有,直接搜索即可。此外现在宣传片上的美女是Gina Beck,唱得也很棒,可惜网上只找到偷拍的片段。Lisa-Anne Wood的声音好甜美,她最近在伦敦有的场次会表演。

㈩ 有没有人有对<歌剧魅影>这部电影的点评啊

2004年的电影版《歌剧魅影》无疑是一部相当轰动的作品,人们对它的看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对该音乐剧没有了解的人普遍称赞它,而喜欢舞台版的人则往往批评它。我,很不凑巧的先听了OST,被演员不敢恭维的声乐表现力打击,于是形成偏见,在看电影的时候连电影视觉部分一并批评。现在心态平和一些,加之毕竟它吸引了很多观众的事实,这里我尽力客观的品评一下这个电影版本。(当然需要声明的是个人观点难免偏颇,如果伤害到极其喜爱电影版的人,也是无意,大家砸砖就是了。) 编导篇 1 编剧 舞台版故事风格写意而浪漫,很多地方的虚写渲染了幽灵的神秘和魔法(例如幽灵让卡洛塔失声,舞台的虚写让人感觉使幽灵魔法使然,电影版则处理为幽灵给她下药),同时也使一些过渡段落衔接不顺畅,电影版用写实手法解决了这些不顺畅,例如:克利丝汀与幽灵的师生关系如何开始,幽灵怎样同她一起来到墓地,幽灵最后的去向等。但同时也大大削弱幽灵的神奇性,让本来神通广大的他显得很平凡。例如末尾幽灵的消失,舞台版采用魔术,让幽灵用斗篷遮盖自己,当别人揭开斗篷时只看到面具,显得神奇浪漫,电影里是他砸镜子用镜子后面的秘密通道逃走,比较平凡。 另外,在编剧的人物定位方面,编剧主要强调了幽灵的平凡一面,因为面貌丑陋,他童年受的虐待,隐居地下的孤苦,因为这些不公正待遇产生的反击,他对女主角的深切感人的爱情,放大了他让人同情的一面。而有意回避了他的绝世才华、孤傲、让人难以接受的邪恶以及对女主角的控制欲,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性格更容易被观众感知,但削弱了复杂程度,最大的遗憾就是削弱了他内在才华的吸引力,而把他塑造成一个外在魅力十足的酷哥。女主角方面,编导很下功夫,试图让她更加丰满可信,表现她从寻求保护,被保护的少女到最后成长为一个坚强女性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有时显得缺少铺垫,主要表现在让她演出幽灵写的歌剧以引诱幽灵现身,从而实现捕杀幽灵的计划前后。刚听说这个计划时,她表现出电影前半部分她(成长前)的性格特征,被动软弱,犹豫和逃避(这是她需要保护的柔弱状态的写照),而在紧接着她就参与计划,并体现出惊人成熟,显然是她成长了,但是这个过程仅仅是因子爵几句劝告,显得缺少铺垫。由于子爵在舞台上戏份很少,电影对于子爵的人物设计也比较用心,让他戏份有所增加,显得更加有英雄气。 在总体风格和人物塑造以后,我想谈谈一些细节的处理。电影吊灯的处理很不错,舞台版为了舞台戏剧结构,将吊灯落下放在第一幕末尾,即对应电影里幽灵在剧院屋顶发现女主角与子爵互诉衷情,十分痛苦决定报复以后,而电影则将吊灯之灾放在临近结尾的高潮处,与电影开头倒叙相呼应,恰到好处。但是电影对女主角去墓地的动机实在是交代不清,舞台版众人设计捕杀幽灵要求克利丝汀参与,她对幽灵的矛盾感情(仰慕他的才华和畏惧他的残忍)使她无从选择,她去父亲墓地可以理解为她寻求帮助,但是电影里,舞会以后她就直接去墓地,动机交代不够。还有就是红玫瑰这个小道具的使用,红玫瑰用来象征幽灵对克利丝汀的真挚爱情,一开始幽灵将玫瑰给她,在她与子爵相爱后。玫瑰落在地上,象征幽灵爱情的失落,最后子爵给她扫墓,在墓碑旁发现了玫瑰,象征幽灵对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些细节是感动了不少观众的。 总的来说,编剧的意图是让故事内涵简单化,将简化后留下的元素放大,以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应该说是达到目的了。毕竟编剧不是自己独立创作故事,而是在舞台剧基础上改编成电影剧本,所以没有大的创作空间,不会别出心裁的为故事添加巨大光彩,也不会给故事抹太多黑。这个电影版的编剧属于完成任务型。 2 导演 如果说编剧属于完成了任务,那么导演舒马赫就的确不能让人满意了。诚然,他把这个电影版拍得五光十色,很使吸引眼球。但他呈现的歌剧魅影与其说是韦伯经典作品的银幕再现,倒不如说是他蝙蝠侠作品的简单复制,视觉效果绚丽,却几乎看不到什么可以激发人思考的内容。当初蝙蝠侠前两集问世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还有导演借这个故事对人的挖掘和对社会的思考,属于娱乐与思想并重的影片,而舒马赫的第三集不仅把蝙蝠侠应有的歌特式黑色基调变成了流行漫画的鲜艳,还夺去了影片供人思考的内涵,成了一部彻底的商业片。幽灵电影中,他似乎在重蹈覆辙,华丽的外衣极力掩盖着内在的贫乏。 具体到段落的处理,开头还是比较有冲击力的。黑白色调中,巴黎歌剧院破败不堪,辉煌成为了过去式,只有旧时代的遗老还在关注它。拍卖员开始拍卖那个著名的灾难事件中的主角——吊灯,吊灯升起,散发出它的光芒,光芒如给没落的黑白染上了色彩。光芒仿佛有魔力,祛散了剧院设施上历史的尘埃,当尘埃散去以后,往日金碧辉煌的剧院复活了。在舞台上采用的是直接切换法,将拍卖场的幕布揭开,显露剧院精致华丽的浮雕,电影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将这个变化处理的更加惊人,可惜这样的出彩在影片以后的段落中很少出现。接下来的戏 “思念我”,“音乐天使” 又是重复的展现华丽纷繁。镜子段落以及后来的“歌剧魅影”唱段所传达的信息就是幽灵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物,我看电影时还没有看过舞台版(其实我现在也不能算看过),但是当幽灵的影象在镜子中出现时,根本感觉不到神奇和惊讶,特效丝毫不能渲染神秘气氛。后来的暗道,地下湖场景幽灵巢穴在舞台版里的是最被人称道的设计,虚实相间的布景设计体现出让人惊讶的视觉效果,破败的幽灵巢穴显出颓废的美,富有神奇的浪漫气息,很好的衬托幽灵超凡的才华与气质;而电影里的地下湖仅仅是个泛绿光的脏水塘,幽灵的巢穴设计照搬舞台的蜡烛阵,可惜导演忘记了舞台与电影的区别,当蜡烛从水中升起的时候俨然没有舞台版的奇幻效果。整个巢穴也只有空洞的石壁,丝毫不能体现他的建筑天赋(电影后来GIRY夫人称赞他建筑大师时,我想他是问心有愧的)。这个段落的平凡是电影的一个巨大的缺憾,这个段落的不成功直接影响了幽灵这个角色超凡才华与气质的体现,削弱了这个人物的内涵。 这一切平凡直到NOTES/PRIMA DONNA段落才有所改观,那个段落真正意义上发挥了电影剪辑的长处,用连贯的镜头语言表现了想幽灵挑衅的剧院人员众生相,狂妄的台柱卡洛塔,献媚的小人经理,忧心忡忡的GIRY夫人,这次挑衅的牺牲品,被当作玩物的克利丝汀以及要弄清她音乐天使真正面目的子爵——另一个爱她的人,这些人不同的心态在向幽灵挑衅的歌声中融会到一起,很有感染力。 接下来的戏中戏的喜剧以及戏剧的波折是丑化卡洛塔的重复,影片开始不久就把她的自恋骄傲以近似漫画的夸张手法进行处理,到这里再重复渲染的时候只让人觉得乏味,且做作过火。另外过分渲染她那可笑的做作姿态造成了喧宾夺主的影响,“看电影前半部分思想完全被笑声占据”,而故事的主线却被忽略了。 几经波折之后,故事里女主角和子爵来到屋顶,子爵向受惊的她张开胸怀。这个段落处理得十分没有新意,这对情侣就仅仅在屋顶走来走去,丝毫没有渲染出温暖浪漫的氛围,而且还有阴郁而含有敌意痛与苦的幽灵不时出现在镜头角落里看着抒情男女,扰乱该唱段的优美意境。ALL I ASK OF YOU 重复段落效果尚可,飘落的雪花,凋零的玫瑰隐喻幽灵爱情的破灭,搭配歌曲煽情的组合,激发人们对幽灵的同情。 短暂见奏曲后是舞会,这个舞会是有隐喻色彩的,无论是面具这个事物的意象(幽灵戴面具,带上面具的普通人在外在上就具有了幽灵的特征,而人们热衷面具很可能隐喻他们内心有幽灵的元素),还是歌词里利用面具躲藏,欺骗的内容,抑或是舞会音乐中短暂的不和谐插曲都在暗示,不仅幽灵这个人没有离开,甚至每个人心中都有他自己的幽灵,幽灵无处不在。这不意味着幽灵这个角色的力量强大无处不在,而是说几乎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幽灵。舞台版的阴郁色调和舞会面具华丽和恐怖的造型(骷髅,牛鬼蛇神等),和后来纯舞蹈段落女主角近乎惊恐的舞步在一定程度上隐射这一点,如此一来,舞台版的华丽就有了象征涵义。而电影里是华丽、华丽、再华丽,以金碧辉煌的色调让观众眼花缭乱,典型的舒马赫特色,拨去光鲜的外包装,我们能挖出的东西几乎没有,仅仅为华丽而华丽。人物花俏的服装,欢快舞步丝毫没有体现幽灵对他们施加的影响,在一个明显的诡异音乐段落里,导演没有根据音乐氛围表现应有的不安情绪,仍然是一幅普天同庆新春佳节的模样。幽灵的出场更是奇怪的被处理成佐罗现身,幽灵潇洒的摆造型,魅力十足,使得观众不明白为什么影片里的人们都怕他而不爱他,既然那么有魅力,何必躲在地下。 舞会后,GIRY夫人回忆幽灵往事还不错,又用镜头语言简练全面介绍了幽灵与GIRY夫人,歌剧院的渊源,他过去的痛苦经历,性格成因等,同样也是强调他值得同情一面。紧接着女主角去墓地的戏除了没有很好的动机铺垫外,还是不错。首先子爵为防止幽灵来袭击,守在克利丝汀门外,女主角趁他睡着去墓地,子爵醒来后急忙追赶。交代了幽灵作为车夫跟着她来到墓地。墓地布景肃杀,墓碑与黯然的天使雕像相互辉映,在漫天飞雪中如泣如诉,映衬了黑衣克利丝汀压抑的痛苦。终于营造好的气氛被下面的决斗给毁了。幼稚的斗剑动作配着幽灵招牌的甩披风摆酷,然后出现了观众难以接受的幽灵被打败。这段戏完全看不出很充分的动机和很合理的收尾,舒马赫显然把他蝙蝠侠动作片内容生硬的加到这里,的确是不伦不类。 电影还是保留了子爵提出捕杀幽灵,说服或者说逼迫克利丝汀参与的内容,但是相比舞台版这个逼迫段落被大大简化,支离破碎。戏剧张力当然无存,直接影响了后面女主角性格演变的戏。于是就在这并不激烈的铺垫下,故事来到了幽灵与凡人交战的最激烈回合——演出幽灵的歌剧,并实施捕杀他的计划。对于幽灵歌剧的渲染,导演采用了现代先锋抽象的方法体现幽灵的与众不同,在骸人的前奏下,舞台一片醒目的红色,火焰象征欲望与渴求,演员们近似疯狂的歌颂引诱祭奠的主题。就连一向不会表演的卡洛塔都开始展现出表演的魅力,只是这些激进的东西引来戏中观众的不理解。在简单介绍故事因果的宣叙调以后,女主角上场,前几分钟还因害怕和幽灵直面而痛哭流涕的克利丝汀转眼间已经成长为一个主动勇敢的女人。此时幽灵杀死歌剧男主角然后上场,开始他爱情的最后一搏。克利丝汀已经克服了恐惧,开始与他正面对峙。电影的一个出色处理就是在一开始就让观众和剧中人发现幽灵正在台上,使得气愤陡然紧张,对峙结果充满悬念。但是这样的焦灼没有持续太长,就被性感的调情表演处理代替。诚然,有的舞台版在这个段落搂搂抱抱故作诱惑,很吃力,而电影中的性感是自然流露充满野性诱惑,外在的内容充分,但内在的戏剧冲突呢?戏中戏里是男主角引诱女主角,是幽灵计划好的,希望以次重新激发她对他的感情。但是她呢,应该已经决定与她了断或者至少是矛盾的。于是表演的人物感情亲密和演员本身的几乎对立使得演出本身充满张力,最后的高潮则是戏中戏与演员情感的猛烈碰撞,她揭面具应该表示她已经不站在他一方了。然而电影里的处理是幽灵一如既往的甩披风,克利丝汀也像从前一样被幽灵迷得魂不守舍,本来的矛盾悬念变成了简单调情,然后前一分钟还对幽灵送秋波的她莫名其妙的揭面具。再罗嗦一下那个舞蹈,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联想到《红磨坊》里的探戈,这种类似模仿的处理方式只有形似没有神似,过于简单的舞蹈动作难以传达导演预期的激烈挣扎与引诱。 幽灵现身了,捕杀计划开始实施,在吊灯掩护下幽灵挟女主角离去,一直维护幽灵的GIRY夫人指引子爵去幽灵巢穴。巨大的灾难伴随剧情来到高潮,幽灵,克利丝汀与子爵的三人对决。这段冲突张力十足,导演的处理也差强人意,少有的体现出了人物内心的剧烈挣扎,有那么一瞬间,他让人真正融入了剧情。唯一的遗憾是那个吻,在幽灵人性沦丧,几乎疯狂的时候,克利丝汀一吻顶千钧,让他感受到世间仍然有人关怀他,爱他,从而唤醒他的良知。那个吻应该她主动的,至少是充满了力量,让幽灵意外的,被爱的力量所震撼的,可惜电影里,幽灵站在那里等待着,仿佛知道她要做什么,而他们的吻处理得和美国爱情片里情人的吻一样,完全没有传达出震撼的效果。终究,幽灵被打动,于是她与子爵得以自由,一无所有的幽灵黯然离去。这里又有一个让人费解的细节,那就是幽灵巢穴的镜子。通过杂碎镜子体现他的心碎不失为一种好的处理方法,但是导演似乎王了,幽灵脸是畸形的,他最大的痛苦就是面对他的面孔,他怎么会让那么多镜子来提醒他的伤疤呢? 故事主线结束了,导演加入了舞台版没有的尾声,老年子爵为女主角扫墓,看到墓碑旁的玫瑰,那是幽灵爱情不渝的象征,从电影院里的抽泣声看,导演这个为打动观众的细节还是达到了效果。 综观导演的处理效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影应有的绚烂与华丽,在一些段落也有值得肯定的处理创意,但是以上讨论的不少关键段落的戏剧冲突被形式所冲淡,导致内涵的单薄,使本来可以将人性挖掘得丰富而深入的故事成为了一个简单的美女野兽童话。在我看来,导演只是为我们奉献了一道浓烈的菜肴,但是缺乏回味。一部电影的造就,幕后除了编导还有很多工作人员,不过既然电影呈现的是综合整体效果,我就关于整体效果只针对编导进行简述,其他方面就不多说什么了。这里再罗嗦一下,以上个人观点绝对无意冒犯喜欢这个电影的人,欢迎电影FANS杂砖。 演员篇 由于我在看电影之前就听到了OST,电影版的主要演员的演唱功力的确很一般,虽然我已经把希望值降到很低,还是受到一定的打击,导致最初看电影的时候,我的偏见覆盖了整个电影,对演员的表演难以认同。现在回头看一下发现有了新的感觉。 1 杰拉德巴特勒(GB) 虽然很多人对电影演员的批评主要集中他身上,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倒没有那么不堪。不是说他的嗓音很好,声音表现力出色,表演功力多么深厚。他的夜之乐章绝对让人耳朵难受,在很多段落他的表演也仅仅是甩披风。但是他表演时感情充沛,还是有一定震撼力的,至少他表现出了幽灵魔性的一面,他的暴怒残忍以及他值得同情的一面,在非“咏叹调”段落还是有一定的感染力,而且据说在电影院的音响效果修饰下他的声音缺陷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那么他的表演能够打动观众也就可以理解了。 仔细观察他的表演,发现其实不是编剧要有意把幽灵的内心简化,而是GB本人不能很好的体现幽灵桀骜不逊的天才一面,他的嗓音与气质都接近野兽的野性美,而没有音乐天使的飘逸与神奇,夜之乐的不成功导致他难以树立“天使”的形象,导致他对女主角的吸引显得难以有说服力,毕竟是他的卓越艺术才华让克利丝汀不能自拔,他真挚的感情让他感动。而他外貌的恐怖,更重要是他无情的杀戮和控制欲让她退却。电影的效果是,GB把幽灵对克利丝汀复杂的感情演绎成了简单的忠贞不渝,赚取观众的怜悯。GB的表演没有体现女主角说的“慑人又迷人”的神奇效果,所以为了使他显得有吸引力,幕后人员为他设计了潇洒的服装和又酷又帅的造型,每次他出场都最为吸引人眼球。但是外在魅力不能弥补内在的简单化,他的外在魅力恰好是幽灵的演员应该适当放弃的,他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他酷而帅的外表吸引了女主角,他的偏颇影响了整个故事主题的表达。一个反映爱,控制,人性等主题的故事,被简化成了野兽爱上美女又失去美女的故事,虽然可能更容易让人同情,但让人遗憾。 2 艾米罗森 刚看电影时,她给我的感觉最一般,因为早就看见电影宣传中说她曾经在歌剧院的丰富演出经历,声乐水平如何“没有问题”,而从OST看,问题很大,她音色不错但是起码的基本功都不扎实,不仅很难表现歌曲的内容,有的歌甚至难以让人觉得动听。当然,电影院的音响同样也能改善这些,而且在一些难度相对较小的“非咏叹调”段落她的感情表达还是不错的。电影因为视觉的缘故,一定程度上有表情与肢体语言弥补声音的缺憾。她表情朴实自然,发自内心,和镜头配合很好。使她的表演比较让人信服。 唯一的遗憾是她太过年轻,在一些复杂的内心戏的处理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最明显的例子是演幽灵歌剧时与幽灵的对峙戏,这是角色内心最复杂的时刻之一,她对幽灵的复杂感情将直接影响她与幽灵的对峙,EMMY试图表现这样的复杂纠葛,但是控制不力,感觉她表现的是角色被幽灵彻底吸引,她完全站在幽灵一面,就在人们以为她要和幽灵双飞时,她揭了面具,让人费解其中原因。记得在某个采访中她自己提到过对这个角色的理解,还是比较丰富深入的,只是在看她的表演时她似乎没有完全展现出她感悟到的内容。诚然作为86年出生的青年演员,她的表现已经很难得了,但是既然她还有不少进步空间,她如果再历练一两年,应该能更好的诠释这个角色。 3 帕特里克威尔森 因为他的音乐剧背景和电影演出经历,在电影上映前,他是主要演员中唯一让我完全有信心的一个。但是电影出来后,他却相当让人失望,他从前其他音乐剧录音所展现的实力在OST中荡然无存,作为一个音乐剧演员,他的表演并不比另外两个门外汉出色多少,唯一的优点是他能驾御角色所有的唱段。尽管电影为他演绎的子爵加了很多戏,但是他呈现出来的人物并不比舞台版丰富,反倒给人感觉他的个性不那么鲜明了,从ALL这首歌曲看,主要有两种方式,柔情浪漫或者安全温暖,他试图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结果两方面渲染都不够。在后半部分由于NOTES段落被删节,子爵黑暗一面的渲染受到影响,角色内心的复杂程度打了折扣。影片着重要把他塑造成一个英雄,例如决斗打败幽灵,水塘里惊险的动作场面,殊不知子爵这个角色本来就不是能引起观众喜爱的,为赢得喜爱而放弃人物复杂内心的刻画的不偿失。总之,他本人是个不错的演员,但是这个角色的演绎水平也的确一般。 4 经理的演员 很抱歉不记得经理的扮演者的姓名,其实他们倒是演员中表现很出色的。他们将经理调节气氛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演与唱都恰到好处。 5 米兰达曼德森 她演绎的GIRY夫人可以说“风情万种”,与舞台版的人物性格共同点很少,几乎算是一个新塑造的角色了,除去有时她过于妖艳的气质外,她也比较称职,对幽灵的关心,袒护以及后来转而帮助子爵表现的比较自然。不过她的歌曲演绎很一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