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邹韬奋纪念馆的参观指南
地 址:卢湾区重庆南路205弄53号(合肥路和复兴中路之间)交通指南:公交17、24、36、236、304、786、864、932、986、隧道八线等。门票:免费参观时间:周一~周五 8:30~11:00 13:30~16:00(仅供参考,以当地景点公告为准)邹韬奋故居和复兴公园、刘海粟故居、重庆公寓相隔很近。
2. 邹韬奋纪念馆在什么地方
邹韬奋纪念馆位于重庆南路205弄54号。它是一幢三层的新式里弄建筑。伟大的爱国者邹韬奋先生,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一生为民族解放、为民主政治、为进步文化事业奋斗不息。邹韬奋先生于1930年至1936年居住于此。目前室内陈列的都是原物。供瞻仰的有卧室、会客室和写作室。馆额为沈钧儒先生题字。而53号是介绍韬奋的思想发展、革命事业和战斗历程的文物资料陈列室。陈列品有珍贵的韬奋手稿,他主编的报刊,各种版本的著作,生前所用的遗物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重庆南路205弄54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政论家邹韬奋的故居。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在1927年开始启用的“韬奋”笔名,“韬”意韬光养晦,“奋”意奋斗不息。他祖籍江西余江,1895年11月5日出生在福建永安一个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韬奋青年时代家庭日趋困难,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又真才实学的工程师,把他送进了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而韬奋本人爱好文学,他的志愿是做一名新闻记者。1919年暑期后,他毅然转如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读书。1921年大学毕业后,于次年进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并编辑“职业教育丛书”,从此开始了他所热爱的新闻出版工作生涯。1930年,邹韬奋和夫人沈粹缜一起设法租下了法租界吕班路万宜坊54号,也就是现在的故居所在地,作为自己的寓所。这一寓所是一幢联排式、富有现代气息的两层楼住宅,砖混结构,外墙用混凝土拉毛,屋前有两米高的围墙围护。进入围墙是一个小天井,然后是会客厅兼餐厅。这里四周安放这用蓝色士林布覆盖的沙发,中间又一张小圆桌,桌旁是四个靠背椅,墙上挂着韬奋父母的照片和沈粹缜的一幅刺绣佳作,还有几幅秋冬景色的油画,整个房间里显得朴素和雅致。二楼是韬奋夫妇的卧室,落地门窗外是用铁栏杆圈着的小阳台,室内是普通的木地板,一边安放着一个大床,另一边是大橱和梳妆台,西南角放着一张小圆桌及两把椅子,墙上挂着几幅家人的生活照片。后面亭子间是韬奋的工作室,靠窗有一张写字台,靠墙是两只装满外文书籍的书柜。邹韬奋在这不满七平方米的斗室,写下了大量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犀利檄文。
3. 邹韬奋纪念馆的介绍
邹韬奋纪念馆位于重庆南路205弄54号。它是一幢三层的新式里弄建筑。伟大的爱国者邹韬奋先生,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一生为民族解放、为民主政治、为进步文化事业奋斗不息。邹韬奋先生于1930年至1936年居住于此。目前室内陈列的都是原物。供瞻仰的有卧室、会客室和写作室。馆额为沈钧儒先生题字。而53号是介绍韬奋的思想发展、革命事业和战斗历程的文物资料陈列室。陈列品有珍贵的韬奋手稿,他主编的报刊,各种版本的著作,生前所用的遗物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
4. 邹韬奋的后世纪念
邹韬奋故居位于万宜坊(重庆南路205弄)54号。民国19—25年(1930—1936年),邹韬奋寓居于此。1956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于同弄53号建立韬奋纪念馆。1959年5月26日和1977年12月7日,两次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5. 你知道邹韬奋的纪念馆在什么地方吗
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资修复邹韬奋的故居,卢湾区重庆南路205弄53号(合肥路和复兴中路之间)并在隔壁53号建立了韬奋纪念馆。纪念馆包括韬奋故居和韬奋生平事迹陈列两个部分。故居仍保持着20世纪30年代韬奋一家居住的原貌;生平事迹陈列则分8个部分介绍邹韬奋同志革命的一生。现韬奋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故居在内的纪念馆也是上海市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并被上海旅游局推荐为观光点。邹韬奋故居和复兴公园、刘海粟故居、重庆公寓相隔很近。
6. 邹韬奋的简介
邹韬奋 又名: 原名恩润 性别: 男 民族: 汉 生卒年: 1895—1944 生平简介生平简介邹韬奋原名恩润,笔名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19年由南洋大学转入圣约翰大学文科,毕业后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并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主编职业教育丛书,同时兼任中华职业学校和海澜英文专门学校的英文教员。1926年2月接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和机关刊物《生活》周刊的编务。从1927年起主持生活周刊社,开始致力于新闻出版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积极为抗日募捐。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该店相继在全国许多城市设立分店,大量编印发行各抗日救亡书籍和马列主义书籍。次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杨杏佛遇刺后被迫流亡国外。1935年8月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11月22日深夜与沈钧儒等在上海被捕,是“七君子”之一。宋庆龄领导救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营救“七君子”。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各地生活书店被国民党政府查封,辞去参政员职,出走香港,复刊《大众生活》,抨击国民党的内外政策。5月协助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2年1月离开香港到广东东江抗日根据地。10月经上海到苏北解放区。1943年因患脑癌秘密回上海治病。次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月26日宋与董必武等发起召开邹韬奋追悼大会,并在重庆《新华日报》刊登启事。10月1日宋参加重庆道门口银社举行的邹韬奋追悼大会,亲题“精神爱国”的挽词。1949年7月24日宋在上海市纪念邹韬奋逝世五周年大会上致词,赞扬“韬奋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英勇的人民战士。他的斗争历史,提供了革命知识分子所走道路的一个最光辉的榜样。”指出“在我和韬奋先生几年工作接触的中间,他所发挥的革命知识分子的特点,一直受到大家的敬仰。他完全舍己为公,凡是人民革命的利益所在,总是竭尽全力以赴;对于任何反人民、反民主的恶势力,他绝不肯作丝毫的片刻的妥协。”强调“韬奋先生的一支笔,曾经鼓动了中国无数万爱国民众走上争取民族解放与人民民主的道路。”1981年5月12日宋应邹韬奋纪念馆的要求,为《韬奋手迹》一书题写书名。主要著作收入《韬奋文集》。
7. 邹韬奋纪念馆的邹韬奋简介
重庆南路205弄54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政论家邹韬奋的故居。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在1927年开始启用的“韬奋”笔名,“韬”意韬光养晦,“奋”意奋斗不息。他祖籍江西余江,1895年11月5日出生在福建永安一个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韬奋青年时代家庭日趋困难,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又真才实学的工程师,把他送进了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而韬奋本人爱好文学,他的志愿是做一名新闻记者。1919年暑期后,他毅然转如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读书。1921年大学毕业后,于次年进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并编辑“职业教育丛书”,从此开始了他所热爱的新闻出版工作生涯。1930年,邹韬奋和夫人沈粹缜一起设法租下了法租界吕班路万宜坊54号,也就是现在的故居所在地,作为自己的寓所。这一寓所是一幢联排式、富有现代气息的两层楼住宅,砖混结构,外墙用混凝土拉毛,屋前有两米高的围墙围护。进入围墙是一个小天井,然后是会客厅兼餐厅。这里四周安放这用蓝色士林布覆盖的沙发,中间又一张小圆桌,桌旁是四个靠背椅,墙上挂着韬奋父母的照片和沈粹缜的一幅刺绣佳作,还有几幅秋冬景色的油画,整个房间里显得朴素和雅致。二楼是韬奋夫妇的卧室,落地门窗外是用铁栏杆圈着的小阳台,室内是普通的木地板,一边安放着一个大床,另一边是大橱和梳妆台,西南角放着一张小圆桌及两把椅子,墙上挂着几幅家人的生活照片。后面亭子间是韬奋的工作室,靠窗有一张写字台,靠墙是两只装满外文书籍的书柜。邹韬奋在这不满七平方米的斗室,写下了大量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犀利檄文。“九·一八”事变后,韬奋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7月15日,他与沈钧儒、陶行知等共同签署发表了“团结御诲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的公开信,明确表示赞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观点和抗日战线的主张。毛泽东用公开信的方式给予了复信,大大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日志。1936年11月22日,国民党为了扑灭国内的抗日烈火,在上海逮捕了正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12月4日又将此七人移送苏州关押,由江苏高等法院审理酿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社会名流的强烈反对。在八个月的牢狱生活中,韬奋等人坚贞不屈,与法官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1937年6月13日,上海市民五千人举行大会,要求当局宣告“七君子”无罪。在全国人民坚决斗争下,国民党政府被迫于7月31日释放了“七君子”。邹韬奋出狱后辗转重庆、汉口、香港继续开展爱国救亡工作。1943年因患脑癌秘密返沪就医,第二年不幸逝世于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终年49岁。邹韬奋逝世后,党中央给予他很高的评价。1944年9月28日,党中央给韬奋家属的唁电中说:“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资修复邹韬奋的故居,并在隔壁53号建立了韬奋纪念馆。纪念馆包括韬奋故居和韬奋生平事迹陈列两个部分。故居仍保持着20世纪30年代韬奋一家居住的原貌;生平事迹陈列则分8个部分介绍邹韬奋同志革命的一生。现韬奋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故居在内的纪念馆也是上海市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并被上海旅游局推荐为观光点。
8. 邹韬奋故居在哪里
邹韬奋故居在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南路205弄54号。伟大的爱国者邹韬奋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人物,他同时担任几个角色: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一生为中国民族解放、为民主政治、为进步文化事业奋斗不息,他的影响是巨大的。韬奋原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1895年11月5日生于福建永安。韬奋年青时代家境清寒,靠自己的努力才在上海读完了大学,1926年他开始主编《生活》周刊。由于他革新刊物内容,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周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销数突破当时全国期刊的发行量。1932 年他又在《生活》周刊的基础上创办了生活书店,以后发展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和马列著作的重要文化阵地。
9. 韬奋纪念馆怎么样
地方不太好找,幸好门口有个大大的旅游标志牌,又问了一下十字路口的交警才找到,是在一个居民小区里虽然不大,但是是免费参观。管理人员特别好不收费竟然还额外送我一份宣传材料不要在7、1这样的日子去,平时去人少,可以仔细的参观一下缅怀一下先烈二楼也是可以参观的总体来说挺不错,环境也很好
10. 邹韬奋在上海的两处纪念建筑在哪里
韬奋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1895~1944) 而建立的故居性人物纪念馆。馆址在上海市重庆南路。1958年11月5日邹韬奋诞辰63周年纪念日正式开馆。 该馆设有邹韬奋故居和辅助陈列两部分。故居系邹韬奋在30年代居住和工作的地方。1959年5月26日被定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按原状布置,展出实物绝大部分是原物。辅助陈列部分以图片、实物和文字说明,反映了邹韬奋的生平和思想发展。并陈列了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馆内藏品3378件,其中一级品17件。如邹韬奋最后遗著《患难余生记》手稿、用过的钢笔等。藏品主要有:邹韬奋手迹、遗稿、遗物、生活用品、著译的各种版本、主编的刊物原版本、未公开发表过的文章;邹韬奋和他的战友胡愈之、徐伯昕创办的生活书店当年的出版物;生活书店的主要档案,如会议记录、内部刊物《店务通讯》等;当年重大事件的历史资料,如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等。1944年邹韬奋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宋庆龄、邓颖超的题词手迹或复制件,以及重庆、延安等地召开的追悼会上的挽联挽词手抄本等珍品。 历年来由该馆编辑或合编出版的书刊有《韬奋的道路》、《韬奋画传》、《韬奋手迹》,还有《患难余生记》、《大众生活》、《新生》、《永生》、《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等影印本。 地址:重庆南路205弄53号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bwyg/2004-06/28/content_47833.htm